《徐霞客传》注释译文

朝代:清代诗人:钱谦益文言文:徐霞客传更新时间:2020-01-13
注释
博进:赌博所输的钱。《汉书·陈遵传》:“官尊禄厚,可以偿博进矣。”颜师古注:“进者,会礼之财也,谓博所赌也。”
玄:默。
践更:受钱代人服徭役。
三时:指春、夏、秋三季。
悬度绠汲:以悬索度山谷,攀绳登山,如绠之汲水。
木客:传说中的山中怪兽,形体似人,爪长如鸟,巢於高树。王孙:猴子的别称,貜(jué决)父:马猴。
儚(méng萌)儚:昏昧的样子。粥(yù玉)粥:谦卑的样子。
[8]鞶帨(pánshuì盘税):大带与佩巾,比喻华丽的藻饰。扬雄《法言·寡见》:“今之学者,非独为之华藻也,又从而绣其鞶帨。”故以鞶帨为雕章凿句。
陈木叔:陈函辉,原名炜,字木叔。崇祯(明思宗年号,1628—1644)进士,授靖江知县,明亡後从鲁王航海,已而相失。入云峰山,作绝命词十章,投水死。小寒山:陈函辉所居之地,其自号小寒山子。
正德:明武宗年号(1506—1521)。团瓢:圆形草屋。
[11]白岳:山名,在安徽休宁县西四十里。九华:安徽九华山。匡庐:即庐山。
[12]九鲤湖:在福建仙游县东北,相传有何姓兄弟九人炼丹於此,後各骑一鲤仙去,故称。
[13]玄岳:武当山之别名。
[14]青柯坪:在华山谷口内约十公里处。
[15]啮指:《搜神记》载:曾子从仲尼在楚万里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啮指。”後用以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渴念。
[16]黄石斋:黄道明,明福建漳浦人。天启(明熹宗年号,1621—1627)进士,崇祯时官至少詹事,南明弘光朝任礼部尚书,后于福建拥立唐王,拜武英殿大学士,战败被捊至南京,不屈死。
[17]奢酋:奢崇明。本苗族,世居四川永宁,为宣抚司。明嘉宗时募川兵援辽,崇明等遂反,进围成都,国号大梁,後由朱燮元平定其乱。
[18]九边:明代北方的九处要镇,即包括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山西、固原。
[19]四游:《太平御览》卷三六引纬书《尚书考灵异(曜)》:“地有四游,冬至地上,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南至东复三万里;春秋分,则其中矣。”四极:四方极远之地。《尔雅·释地》:“东至於泰远,西至於邠国,南至於濮铅,北至於祝栗,谓之四极。”按泰远至祝栗皆为古代传说中极远处国名。九州:《尔雅·释地》列举冀、豫、雍、荆、扬、兖、徐、幽、营等州为九州。九州州名,《尚书·禹贡》、《周礼·夏官·职方氏》、《吕氏春秋·有览始》、《汉书·地理志》与《尔雅·释地》各书说法不一。後用以泛指中国。九府:谓九方的宝藏和特产。《尔雅·释地》列举东方、东南、南方、西南、西方、西北、北方、东北及中央出产之美者,是为九府。
[20]星官:星宿天象的总称,指天文。舆地:地理。
[21]江河二经:长江、黄河两条干流。徐霞客《溯江纪源》:“江、河为南北二经流,以其特达於海也。”
[22]两戒:唐代一行和尚提出的我国地理现象特征。北戒相当於今青海、陕北、山西、河北、辽宁一线;南戒相当於四川、陕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一线。
[23]丙子:1636年(崇祯九年)。
[24]鸡足:山名,在云南宾川西北。迦叶:摩诃迦叶,华言饮光胜尊。本事外道,後归佛教,释迦死後,传正法眼藏,为佛教长老。尝持僧伽梨衣人鸡足山。
[25]黎、雅:黎州(今四川汉源)、雅州(今四川雅安)。
[26]瓦屋:山名,在四川荣经县东南。晒经:山名,在四川越西县东北,山有广口,相传唐玄奘曾晒经於此,故名。
[27]犛牛徼外:出产犛牛的边远地区。
[28]盤江:有南盤江、北盤江,均发源於云南沾益。徐霞客著有《盤江考》。
[29]贵竹:即贵筑,县名,其地今入贵阳市。
[30]点苍:山名,一名大理山,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
[31]星宿海:在青海省鄂陵湖以西,为黄河源散流地面而形成的浅湖群,罗列如星,故名。
[32]西番:即西藏。大宝法王:元世祖尊西藏喇嘛教萨迦派首领八思巴为大宝法王,明代因之。
[33]迷卢、阿耨:皆西域国名。
[34]由旬:梵语里程单位,约当军行一日的行程,或言四十里,或言三十里,或言十六里,因山川不同致行里不等。
[35]信宿:再宿。莽苍:空旷貌,此指郊野。语出《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
[36]龙:旧时指山形地势逶迤曲折似龙,故谓山脉曰龙。三龙之说,见徐霞客《溯江纪源》。
[37]桑《经》:相传《水经》为汉代桑钦所撰,故称。郦《注》:指郦道元所作《水经注》。 [38]木太守:明云南丽江府知府。洪武十六年,以木德为知府。木德从征有功,子孙世袭此职。偫(zhì志)储备。餱(hou猴)粮:乾粮。
[39]张骞:汉武帝时人,封博望侯,首先为汉沟通西域诸国。凿空:开通道路。
[40]耶律楚材:字晋卿,辽皇族,初仕金,后为元重臣,曾随元太祖出征西域。
[41]刘履丁:字渔仲,明末以诸生应辟召,擢郁林州知州。
[42]支缀:勉强支持连缀其气息。
[43]间关:展转跋涉。
[44]颂(róng容)系:有罪入狱而不加刑具。颂,同“容”,谓宽容。
[45]梧下先生:作者自称。
[46]柳公权:字诚悬,唐著名书法家。三峰:指莲花峰、落雁峰、朝阳峰。其记王玄冲登莲花峰事,见《小说旧闻记》,载涵芬楼本《说郛》卷四九。又见于唐皇甫枚《三水小牍》,文字大同小异。
[47]桃林:桃林坪,在华山谷口以南五里。
[48]玉井莲:韩愈《古意》:“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
[49]三清:道家以为人天两界之外,别有三清,即玉清、太清、上清,为神仙居住之地。
[50]庚辰: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辛巳:1641年(崇祯十四年)。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霞客生于万历丙戌(十四年,1586),卒於崇祯辛巳,年五十有六,以壬午(崇祯十五年,1642)春三月初九日,卜葬於马湾之新阡。
译文
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高祖徐经和唐寅一同应乡试中举人,后一起因考试作弊而被取消资格。唐寅曾经用倪云林的画卷偿还赌博所输掉的三千钱财,真迹还在他家里。徐霞客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
30岁的时候,母亲让他出游。每年的夏、春、秋三季出游,秋冬天冷的时候,拜望长辈,把这当作常例。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像东西洞庭、阳羡、京口、金陵、吴兴、武林,浙西的径山、天目,浙东的五泄、四明、天台、雁岩、东海落迦等山,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
他出行,只带着一个奴仆,有时是一个僧人;一根拐杖,一件包袱。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饥饿几天不吃饭,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横渡山谷,像拿绳索打水一样。敏捷得如同猿猴,强健得如同黄牛。把高峻的山岩当作床席,用山中的溪水饮食沐浴,把山魅、木客、猴子、大猿当作伴侣。昏昧柔弱的样子,好像不怎么会说话;可一旦和他讨论辨析山水的脉络,搜寻探讨各地的形胜,就突然变得能言善辩起来。平常也未曾写过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拿笔快速地记录,(写出的东西)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好像是高手画的美丽图域,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
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回来,拜访陈木叔在临海的住处。陈木叔问他:“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吗?”徐霞客不敢肯定地回答。天刚亮,他人已经不见了。十天以后回来了,说“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走了三十里,看到一个坑洼,是大雁住的地方。攀登陡峭的山路,走了十多里,发现正德年间白云、云外两位高僧的圆形草屋还在。又上行二十多里,山顶劲风逼人,有好多麋鹿围绕着我住下。住了三宿而才开始下山。”他和人争奇斗胜,以身家性命相赌,都是这类情况。不久游览了黄山、白岳、九华山、庐山;到了福建,爬了武夷山,泛舟九鲤湖;到了湖北,拜谒了武当山;向北游览了齐鲁、燕冀、嵩山洛水;登上了华山,下山经过青柯坪,心中惊动想着回家,回家后发现他母亲正生着大病,咬着手指盼望着他呢。
母亲去世,服丧期满,他更加放开心志游览远方。在福建拜访了黄石斋,看遍了福建的胜山,都不是当地人所熟知的。登上了罗浮山,拜谒了曹溪,回来又在黄山追访黄石斋。来回上万里,好像是在近处漫步。从终南山南走峨眉山,跟从山中的百姓采药,住在山洞里面,八天没有吃到熟东西。到了峨眉山下,正碰上奢崇明反叛朝廷的战争,只好返回。一个人带着炊具,寻访了塞外的常山,走遍了北方险要的关塞,回来到我的拂水山庄拜访,开心地谈论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纵横变化,清楚得好像是谈论手掌中的事。说从前人记载天文地理,很多都是抄袭附会。长江黄河二条经脉,山与水两者之间的界限,从有记载以来,大多局限于中原之内,打算游览昆仑山等中原以外的地方,直到西北沙漠地区才回来。乘坐一艘树叶般的小船,大雨淋湿了小船,邀请他上岸,不愿意。说:“这就好比山泉猛下,撞击肩和背,实在是快活啊。”
1636年9月,辞家西行。僧人静闻愿意登鸡足山,礼拜迦叶,请求跟从。在湘江遇到了强盗,静闻被伤害致死。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泛舟洞庭湖,上了衡山,登遍七十二座山峰。再登峨眉山,北面抵达氓山,最远到了松潘。又向南过了大渡河,到黎州雅州,登上了瓦屋山、晒经山。又沿着金沙江,最远到达出产牦牛的西南边塞地区。由金沙江向南,渡过澜沧江,由澜沧江向北寻觅到了盘江,大都在西南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贵州、云南等地好看的地方几乎都看遍了。渡过丽江,在点苍、鸡足山休息。把静闻的尸骨埋葬在迦叶道场里,了却了静闻的夙愿。由鸡足山向西出玉门关好几千里,到达昆仑山,直至星宿海,离开中原地区有三万四千三百里。登上半山,风吹着衣服,好像要坠下来,看见了方外黄金宝塔。又走了几千里,到达西番,拜见了大宝法王。鸣沙山以外,都被称作胡国,像述卢、阿耨等名就是,道路远近不能知道。《西域志》说西北沙漠地区阻隔遥远,看见人马攒下的尸骨就是标记,鬼魅热风,没有逃脱得了的。玄奘法师曾经受过许多恶魔的折磨,全记载于他的本传里。徐霞客很短的时间内往返,就好像到城市的郊外一样。
回来走到峨眉山下,托付商人附带把所得到的奇材虬根带回家。并把一篇《溯江纪源》寄给我,说《禹贡》讲岷山是长江的源头,其实岷江不过是注入长江的一条大江罢了,并不是发源地。中国流入黄河的河水遍布五个省,流人长江的江水遍布十一个省。统计水的流量,长江的流量数倍于黄河;验证它们的源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北面,长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面,并非长江的源头短而黄河的源头长。又辨析祁连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的走势,祁连山脉夹黄河在北方,唐古拉山脉抱长江在南方,巴颜喀拉山脉从中间界开,比较短。祁连山脉走势向南,半支进入中原,只有唐古拉山脉磅礴半个中国,其山脉也发端于昆仑山,与金沙江一起南下,环绕滇池直达五岭。山脉长水脉也长,这是长江流量大于黄河的原因所在。他的文章有好几万字,都是订补桑钦《水经》和郦道元的《水经注》所没提及之处的。我撮举他的大致意思如上。
徐霞客回到云南,脚生病,不好走,便修撰《鸡足山志》,三个月以后修撰完毕。丽江府的木太守为他准备好干粮和竹轿,他才得以回来。(他)病得很厉害,对前来探望的人说:“西汉张骞开辟道路,未见昆仑山。唐朝玄奘、元朝耶律楚材奉皇上的使命,才有机会西游。我不过是一个老百姓,一根竹杖一双鞋,走到黄河、沙漠地带,登上昆仑山区,走过西域,留名很远的国家,与前面三人合而为四,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我认识徐霞客,是通过漳州人刘履丁。刘履丁对我说:“徐霞客从西方回来,呼吸困难。听说黄道周被皇帝下诏关到监狱里,派他的长子走辗转崎岖的道路,前往探视,三个月才回来,他儿子详细讲述了黄道周被拘系的情状。他躺在床上十分感叹,不吃东西去世了。”他这个人为人就是这样啊!
我认为:从前柳公权记载华山三峰的事,说有个叫王玄冲的人,探访南坡僧人义海,相约攀登莲花峰,约定某天到达山脚下,预计有五千仞高,需要十天的路程。上去以后,燃烧烟火作为信号。义海如期住在华山岩口以南的桃林坪,清晨,山色清爽明朗,站在山下调息身心,只见一道白烟升起在华山三峰的顶端。回来二十天后,王玄冲到了,取出玉井莲的好几瓣落叶,和山顶池水边的一寸多长的铁船残骸赠给义海,背负箱子走开了。王玄冲刚到的时候,义海曾对他说:“这座山像削成的一样,若不是能乘风驾云,没有登上去的道理。”王玄冲说:“您不要说什么不可登天,不过是心中没有那种志向罢了。”徐霞客不要拿张骞等人自命,拿王玄冲来比拟,一起做仙人三清住处的奇士,大概差不多吧!徐霞客记载游览所见的书,高可越过几案,我嘱咐他的从兄仲昭校勘保存它们,应该是为古往今来游记中最好的吧。徐霞客死时五十六岁。西游回来,在庚辰年(1640)六月,死在辛巳年(1641)正月,安葬在江阴马湾。这也是刘履丁告诉我的。
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是湖南浏阳县人。年少时豪爽洒脱,胸有大志,深通群籍,能写文章,喜欢侠义之举,擅长剑术。他的父亲谭继洵,官至湖北巡抚。谭嗣同小时候就死了母亲,被父亲的小妾虐待,受尽孤臣孽子之苦,所以操心危难的事,忧虑祸患比较多,品德才智一天天增长起来。20岁从军新疆,游巡抚刘锦棠的幕府。刘锦棠很欣赏他的才华,打算向朝廷推荐他,恰逢刘锦棠因为侍奉亲人而辞官,事情没有结果。自此以后十年,谭嗣同来往于直隶、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各省,察看风土人情,物色英雄豪杰。然而最终因为他父亲为人拘谨,不许他远游,未能了却其游览四方的志向。自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后,谭嗣同更加发奋提倡西方的新学,起始在浏阳开设了一个学会,征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琢磨学问品性,这实际上是湖南全省新学的起点。当时,康有为先生正在北京与上海倡设强学会,天下的有志之士,都奔走响应。谭嗣同于是从湖南沿江而下,到上海,再游历北京,打算拜谒康先生,可是先生正好回广东,所以没有见到。我正在北京强学会任编辑工作,始与他相见,告诉他康有为讲学的宗旨,治理国家的思想,他听了很受感动,十分欢喜,自称是康有为的私淑弟子,从此学识更加长进。
当时中日议和的《马关条约》刚刚签订,人人心怀国耻,士气稍有振作。他慷慨激昂,大声疾呼。海内有志之士,看到他的丰采,听到他的言论,便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因父亲的要求,他做了候补知府,在金陵等待补官一年,闭户静心读书,深探孔子、佛家学说的精奥之处,融会贯通群贤的思想方法,推广康有为的学说宗旨,写成了《仁学》一书。又经常到上海与同志商量学术,讨论天下大事,未曾与污浊的官吏相接触。他经常对自己说“做了一年的官,无异于躲入深山隐居一般”。这时陈宝箴做湖南巡抚,他的儿子陈三立辅佐他,慷慨激昂,将湖南的开化当作自己的使命。1897年6月,黄遵宪恰好就任湖南按察使,8月,徐仁铸又来督办湘学。湖南绅士某某等精神振奋,行动积极,提倡新学于家乡,有志之士逐渐会集于湖南一带。陈宝箴父子与前任学政江标,打算在湖南大集豪杰,一起出力经营,做其他省的先导。于是聘任我及某某等做学堂的教习,召集某某回来练兵。谭嗣同也是被陈宝箴所敦促,辞官回家,把家属安置在浏阳家乡,一个人留在长沙,与众多志士一起办理新政。于是湖南倡办的事,像内河小轮船、商办矿务、湘粤铁路、时务学堂、武备学堂、保卫局、南学会,都是他提倡论证策划的,这中间以南学会最为盛大。开设南学会的用意是,打算集合南部诸省的志士,联结为一气,相互讲述爱国的道理,谋划救亡的办法,先从湖南一省开办,这实际上兼有学会与地方议会的规模。地方上有什么事情,大家一起议定而行,这其实是学会的意思。这个时候,谭嗣同其实是学会的学长,担任演说的事务。每次会议集合有几百上千人,他慷慨激昂,谈论天下大事,听的人无不受到感动。所以说,湖南全省风气大开,他的功劳是很大的。
今年四月,决定国家大计的诏书已经下达,谭嗣同由于学士徐致靖的推荐,被光绪皇帝宣召,恰巧生大病,不能去。到七月,谭嗣同才带病进见皇帝,他回答的话很合皇帝的心意,皇上破格提升他,赏赐四品卿的官衔,做军机处办理文书的官,和杨锐、林旭、刘光第共同参预新政,当时号称“军机处四大臣”。参预新政的人,就像唐、宋的“参知政事”,实际上是宰相的职位。皇上想重用康有为先生,可是皇上害怕西太后,不敢实行自己的意志。几个月以来,皇上有什么事情要询问,就命令总理衙门传达圣旨,康先生有什么事情要陈述启奏,就只能写在呈给皇帝的奏书里。自从四大臣进入军机处以后,皇上和康先生的意见才能略微沟通,皇上决心要进行大改革了。可是西太后和那些反对变法维新的顽固派的忌恨也更加深了,不到十天,戊戌政变就发生了。
当初,谭嗣同刚进京时,有人同他说皇上无权、西太后阻挠变法的事,谭嗣同不相信。到了七月二十七日,皇上想要开懋勤殿,设顾问官,命令他起草诏书,先派太监拿了历代皇帝的遗训给他,传达皇上的话,说康熙、乾隆、咸丰三代皇帝都有开懋勤殿设顾问官的先例,要他查出来写在诏书中,原来皇上将要用这些材料于二十八日亲自到颐和园向西太后请示。他退朝回来,就告诉共事的人说:“今天才知道皇上真的没有权。”到了二十八日,朝廷里人人都知道要开懋勤殿的事,认为今天圣旨就能下达,但终于没有下达,于是更加知道西太后与光绪帝不相容了。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于是想给他密诏,上面有我的皇位将近不保,命令康有为与军机四大臣以及志同道合的人火速设法筹划营救的话。谭嗣同和康先生捧着密诏痛哭,但皇上手中没有一点权柄,没有什么办法。当时许多将领当中,只有袁世凯长期出使朝鲜,研究过中国和外国强弱不同的原因,极力主张变法,谭嗣同就秘密上奏,请皇上拿优厚的待遇联络他,希望危急时刻或许能救助皇上,言词十分激昂迫切。八月初一日,皇上召见袁世凯,特别赏赐侍郎的官衔。初二日,又召见袁世凯。初三日晚上,谭嗣同直接到袁世凯所居住的法华寺,直接问袁世凯:“您认为皇上是怎样一个人?”袁世凯说:“是一代少有的贤明君主呀。”谭嗣同说:“天津阅兵的阴谋,您知道吗,”袁世凯说:“是的,确实听到过一些传闻。”谭嗣同于是直接拿出密诏给他看,说:“现在可以救助我们圣主的,只有你了,你如果想救就救救他!”又用手摸着自己的脖子说:“如果不想救,就请你到颐和园告发我,并杀了我,你可以凭借这得到富贵了。”袁世凯声色俱厉地说:“你把我袁某当成什么人了?圣主是我们共同事奉的君主,我和你同样受到非同一般的恩遇,救护的责任不仅在你。如果有什么指教,我自然愿意听的。”谭嗣同说:“荣禄的阴谋,全在于天津阅兵的举动,你和董福祥、聂士成三支军队,都受荣禄的指挥调遣,将要用兵力挟持皇上逼他退位。虽然这样,董福祥、聂士成不值得一提,天下的英雄豪杰只有你。如果事变发生,你用一支部队抵挡他们二支军队,保护皇上,恢复大权,肃清君主周围的坏人,整肃宫廷里的秩序,指挥起来镇定自若,这是当世无比的事业啊。”袁世凯说:“如果皇上在阅兵时快速驰入我的军营,传下号令来诛灭奸贼,那么我一定能紧随你们之后,竭尽一切力量来拯救。”谭嗣同说:“荣禄待你一向优厚,你用什么对付他?”袁世凯笑着不说话。袁世凯慕府里一个人说:“荣贼并不是推心置腹地对待慰帅,过去有人要增加慰帅的兵力,荣贼说:‘汉人不可给他大兵权。’他不过一向笼络慰帅罢了。就像前年胡景桂弹劾慰帅一事,胡景桂是荣贼的亲信,荣贼指使他弹劾慰帅,而自己来查办,洗清冤情来显示对慰帅的恩德。不久,胡景桂就委任宁夏知府,随即升为宁夏道,这是荣贼极其阴险奸诈的地方,慰帅难道不知道他!”谭嗣同于是说:“荣禄本是曹操、王莽似的人物。当代少有的奸雄,对付他恐怕不容易。”袁世凯怒目而视说:“如皇上在我的军营,那么杀荣禄就像杀一条狗罢了。”于是互相详细地研究了救皇上的打算。袁世凯说:“现在军营中枪弹火药都在荣禄的手里,而营、哨各官员,也多属于旧党人员,事情紧急了,既然已经确定计划,那么我必须急送回营,另选将官,并设法准备贮存弹药,就可以了。”于是再三嘱咐袁世凯,就离开了。当时是八月初三日夜晚,三更天了。到了初五那天,袁世凯又被召见,听说也接到秘密诏书了。到初六日,政变就发生了。
当时,我正在谭嗣同的寓所拜访他,相对坐在榻上,筹划着救助皇上的办法,可是搜查康有为住处,逮捕康有为的消息忽然传到,不久,又听说西太后垂帘听政的诏书。谭嗣同从容地告诉我说:“以前想救皇上,已经无法可救,现在想救康先生,也已经无法可救。我已经没有事可做,只有等待死期了!虽然这样,天下事情知道它不可能却要做它。您试着进入日本大使馆,拜见伊藤先生,请他发电报给上海领事来救护康先生吧。”我这个晚上就住在日本使馆,谭嗣同整天不出门,等待逮捕他的人。逮捕的人结果没有来,就在那第二天,进入日本使馆,和我相见,劝我去日本,并且携带了他所著的书和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信一箱,托付给我。说:“没有出走的人,就没有办法谋取将来的事,没有牺牲的人,就没有办法报答贤明君主。现在康先生的生死不能预料,程婴杵臼、月照西乡,我和您分别充当他们。”于是互相拥抱一下就分别。初七、八、九三天,谭嗣同又和侠士们商议救护皇上,事情终于没有成功。初十日,就被捕了。被捕的前一天,有几位日本志士苦苦劝他去日本,谭嗣同不听;再三劝他,他说:“各国变法,没有不经过流血就成功的,现在中国没听说有因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人,这是国家不富强的原因啊。有流血牺牲的,请从谭嗣同开始吧。”终于没有离去,所以遭了祸。
谭嗣同已经囚在监狱里,……在八月十三日这天,在刑场上被害,享年三十三岁。就义的那天,围观的达万人,谭君慷慨激昂,神情没有丝毫改变。当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谭君喊刚毅上前来说:“我有句话……”刚毅走开不听,于是从容就义。啊!壮烈呀!
谭嗣同天资超人,在学问方面无不探究,以日日求新作为求学的宗旨,所以能做到无所拘束,善于舍弃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所以他的学问每天都有进步。每隔十天不见面,他的议论学识一定会有所增长。他少年时曾做过考据、笺注、金石刻镂、诗古文辞之学,也喜欢谈论中国古代的兵法。三十岁以后,就都放弃了,专心探究西方天文、自然科学、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学问,都很有心得。又细心研究宗教,他和我最初相见的时候,十分推崇基督教兼爱的教义,却不知有佛教,不知有孔子,不久,听到康有为所阐发的《易》、《春秋》的义理,彻底了解了大同太平的道理,体会到乾元统天的精妙意思,就十分佩服。又听到《华严》性海的学说,领悟到世界没有限量,现身没有限量,无人无我,无去无住,无分垢净,除了救人之外,就没有什么有价值的道理。听到相宗识浪的学说,领悟到众生学佛的能力没有限量,所以说法没有限量,种种差别,和法界圆融、常住不灭的道理,更加佩服。从此豁然贯通,能融会万法为一,能衍绎一法为万,无所牵挂,做事的勇猛劲头更加明显。在金陵等待做官的一年,日夜用心探究孔佛之书,金陵有个居士叫杨文会,博览三学教典,熟悉佛教义理,以流通佛经为自己的使命。谭嗣同经常和他在一起,于是得以看遍佛家的经律论三藏,收获日益精深。他的学术宗旨,主要的思想见于《仁学》一书,又有一些散文见于与友人讨论学术的书信中。他所著的书除了《仁学》之外,还有《寥天一阁文》二卷,《莽苍苍斋诗》二卷,《远遗堂集外文》一卷,《兴算学议》一卷,这些都已经刊刻。《思纬吉凶台短书》一卷,《壮飞楼治事》十篇,《秋雨年华之馆丛脞书》四卷,《剑经衍葛》一卷,《印录》一卷,并《仁学》都收藏在我这儿。还有几十篇政论,发表在《湘报》上,以及与师友论学论事的书信几十篇,我将和他的好朋友一起搜索合辑,编《谭浏阳遗集》若干卷。他的《仁学》一书,,先选择其中稍微平易的部分,附印在《清议报》中,公诸于世。谭嗣同平生没有什么嗜好,修身严肃齐整,面部棱角分明,有端庄严肃的气质。没有子女。妻子李闰,是中国女学会倡办董事。

诗人钱谦益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钱谦益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探花(一甲三名进..... 查看详情>>

诗人钱谦益作品: 《冯二丈犹龙七十寿诗》 《丁家水亭再别栎园》 《九月十一日次固镇驿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 《浮山·浮山山下水》 《后秋兴·负戴相携守故林》 《徐州杂题五绝句》 《金陵杂题·丛残红粉念君恩》 《代惠香别·春水桃花没定期》 《梅村·扶木新枝照海东》 《元日杂题·此生赢得老痴顽

《徐霞客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