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 苏轼 > 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超然台记

朝代:宋代作者:苏轼更新时间:2017-06-16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资料

超然台记作者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代表作品: 《西新桥·昔桥本千柱》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赠孙莘老七绝》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水调歌头·公旧序云: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之》 《南歌子·湖景》 《和陶归园田居·坐倚朱藤杖》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 《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 《读开元天宝遗事

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这篇文章说明超然于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即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能成为二个知足者常乐的人。这是用庄子“万物齐一”的观点来自我麻醉,以旷达超然的思想来自我安慰。不管祸福,美丑,善恶,去取,通通都一样,自己屡遭贬请,每况愈下,也就不足挂齿,可以逆来顺受,无往而不乐了。...'

查看详情>>

注释 凡物皆有可观,省略“者”即可观者,值得观赏的地方。 哺:吃。 啜:喝。 醨:米酒。 醉:使······醉。 饱:使······饱。 吾安往而不乐,即“吾往安而不乐”。而,表承接。 求褔而辞祸,“而”表并列,并且。 求褔而辞...'

查看详情>>

《超然台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知足常乐、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也隐含了少许内心苦闷、失意之情。 这篇文章用“乐”字贯穿全文,先写超然于物外,就无往而不乐,不能超然于物外,则必悲哀,正面写乐,反面写悲,悲是乐的反面,即是写乐的反面,终不离乐字。再写初到胶西之忧,再写初安之乐,治园修台,登...'

查看详情>>

文言文《超然台记》相关文章翻译赏析

  • 文言文《朱文公受骗》 - - 无名氏 - - 朱文公①有足疾,曾有道人②为施针灸③之术,旋⑽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④,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⑤翁。”...
  • 文言文《任公子钓鱼》 - - 无名氏 - -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⑴,五十犗以为饵⑵,蹲乎会嵇⑶,投竿东海,旦旦而钓⑷,期年不得鱼⑸。已而大鱼食之⑹,牵巨钩,錎没而下⑺,骛扬而奋鬐⑻,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⑼,惮赫千里...
  • 文言文《画工弃市》 - - 葛洪 - -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
  • 文言文《论积贮疏》 - - 贾谊 - -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
  • 文言文《论毅力》 - - 梁启超 - -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
  • 文言文《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 - 龚自珍 - - 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余悲其言。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属有告籴谋,舍舟而馆。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
  • 文言文《秦士录》 - - 宋濂 - - 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
  • 文言文《王叔文母刘氏》 - - 柳宗元 - - 夫人姓刘,其先汉河间王。王有明德,世绍显懿。至于唐,有文昭者,为绵州刺史,号良二千石。其嗣慎言,为仙居令、光州长史,克荷于前人。光州,夫人之父也。夫人既笄五年,从于北海...
  • 文言文《王纮传》 - - 李百药 - - 王纮,字师罗,太安狄那人也,为小部酋帅。纮少好弓马,善骑射,颇爱文学。性机敏,应对便捷。年十三,见扬州刺史太原郭元贞,元贞抚其背曰:“汝读何书?”对曰:“诵...
  • 文言文《韩邦奇传》 - - 朱由检 - - 韩邦奇,字汝节,朝邑人。父绍宗,福建副使。邦奇登正德三年进士,除吏部主事,进员外部。六年冬,京师地震,上疏陈时政阙失。忤旨,不报。会给事中孙祯等劾臣人僚不职者,并及邦奇...
  • 文言文《胡广传》 - - 朱由检 - - 胡广,字光大,吉水人。父子祺,字寿昌,以字行,陈友谅陷吉安。太祖遣兵复之,将杀胁从者千余人。子祺走谒帅,力言不可,得免。洪武三年,以文学选为御史,上书请都关中。帝称善,遣太...
  • 文言文《萧俛传》 - - 刘昫 - - 萧俛,字思谦,贞元七年进士擢第。坐与张仲方善,仲方驳李吉甫谥议,言用兵征发之弊,由吉甫而生,宪宗怒,贬仲方,俛亦罢学士。十三年,皇甫镈用事,荐俛于上。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
  • 文言文《泉企传》 - - 令狐德棻 - - 泉企字思道,上洛丰阳人也。世雄商洛。企九岁丧父,哀毁类于成人。服阕袭爵。年十二,乡人皇平、陈合等三百余人诣州请企为县令。州为申上,时吏部尚书郭祚以企年少,未堪宰...
  • 文言文《淮阴侯列传》 - - 司马迁 - -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商)。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同褥)食。食...
  • 文言文《北征赋》 - - 班彪 - - 余遭世之颠覆兮1,罹填塞之阨灾2。旧室灭以丘墟兮3,曾不得乎少留4。遂奋袂以北征兮5,超绝迹而远游6。朝发轫于长都兮7,夕宿瓠谷之玄宫8。历云门而反顾9,望通天之崇崇10...
  • 文言文《地震》 - - 蒲松龄 - -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
  • 文言文《骂鸭》 - - 蒲松龄 - - 邑[1]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葺生鸭毛[2],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3]。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 文言文《游龙门记》 - - 薛瑄 - - 出河津县西郭门(2),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皆层峦危峰,横出天汉(3)。大河自西北山峡中来(4),至是,山断河出(5),两壁俨立相望(6)。神禹疏凿之劳(7),于此为大。由东南麓穴岩构木(8),浮...
  • 文言文《蔡女为桓公妻》 - - 韩非 - - 蔡女为桓公妻,桓公与之乘舟,夫人荡舟,桓公大惧,禁之不止,怒而出之。乃且复召之,因复更嫁之。桓公大怒,将伐蔡。仲父谏曰:“夫以寝席之戏,不足以伐人之国,功业不可冀也,...
  • 文言文《赵伯公肥大》 - - 李昉 - - 赵伯公肥大,夏日醉卧。孙儿缘其肚上戏,因以李子内其脐中,累七八枚。既醒了不觉。数日后,乃知痛。李大烂,汁出,以为脐穴,惧死乃命妻子处分家事,乃泣谓家人曰:“我肠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