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 > 方孝孺 > 深虑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深虑论

朝代:明代作者:方孝孺更新时间:2017-06-19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方孝孺资料

深虑论作者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 查看详情>>

方孝孺古诗代表作品: 《斑竹图·湘君泣尽泪痕乾》 《閒居感怀·利欲烈炎火》 《感旧·雄文不见林公辅》 《题竹月图送太学生归省》 《闲居感怀·乘时功易立》 《奉献蜀王·去岁开仓赈饿夫》 《次郑好义见贻韵》 《病中除夕·里巷占新岁》 《题万间室·一室才函丈》 《题画·得意攴郎画

深虑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这篇《深虑论》接触到封建统治能不能和怎祥才能长治久安的大问题。作者列举大量史事论证了靠“私谋诡计”来进行局部改革是不行的;明确提出了要想长洽久安,必须“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平天心”。全文写得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文章开篇从“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面忽其所易”谈起,说到“...'

查看详情>>

注释 “虑天下者”二句:图:考虑。忽:忽视。此二句意为对自己认为困难的事能认真考虑,而对自己觉得容易的事就疏忽了。 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备:防备。遗:遗忘。二句意为对自己认为可怕的事有所防备,而对自己觉得无疑之事就忽视了。 未周:不周全,不全面。 及:至,达到。 人事:人的力量所能及的事。 不及:达不到。 天道:上天的意...'

查看详情>>

《深虑论》是明代方孝孺创作的一篇史论。作者列举历代兴亡的史实,指出历代君王仅仅片面地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而忽略了另外一些被掩盖的问题,但却将原因归结为非人智能所虑及的天意。论证“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目的在于给明代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使之“深虑”长治久安的道理,并采取相应的...'

查看详情>>

文言文《深虑论》相关文章翻译赏析

  • 文言文《奇鹰》 - - 无名氏 - - 楚文王少时(1)好猎。有人献一鹰。文王见之,爪距(2)利(3),殊绝常鹰。故文王猎于云梦(4),置(5)网云布,烟烧张天。毛群羽族(6),争噬竞搏;此鹰轩颈(7)瞪目,无搏噬(8)之志(9)...
  • 文言文《周昌传》 - - 班固 - - 周昌者,沛人也。其从兄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苛、昌以卒史从沛公,沛公以昌为职志,苛为客。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苛为御史大夫,昌为中...
  • 文言文《董袭传》 - - 陈寿 - - 董袭字元代,会稽余姚人,长八尺,武力过人。孙策入郡,袭迎于高迁亭,策见而伟之,到署门下贼曹。时山阴宿贼黄龙罗、周勃聚党数千人,策自出讨,袭身斩罗、勃首,还拜别部司马,授兵...
  • 文言文《羊玄保传》 - - 萧子显 - - 羊玄保,泰山南城人也。祖楷,尚书都官郎。父绥,中书侍郎。初为宋武帝镇军参军。少帝景平中,累迁司徒右长史。府公王弘甚知重之,谓左长史庾登之、吏部尚书王准之曰:&ldquo...
  • 文言文《义犬》 - - 蒲松龄 - - 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
  • 文言文《崔弘度传》 - - 魏征 - - 崔弘度,字摩诃衍,博陵安平人也。年十七,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寻授都督,累转大都督。时护子中山公训为蒲州刺史,令弘度从焉。尝与训登楼,至上层,去地四五丈,俯临之,训曰...
  • 文言文《刘衡传》 - - 赵尔巽 - - 刘衡,字廉舫,江西南丰人。嘉庆五年副榜贡生,充官学教习。十八年,以知县发广东。奉檄巡河,日夜坐卧舟中,与兵役同劳苦,俾不得通盗,河盗敛戢。署四会县,地瘠盗炽。衡团练壮丁...
  • 文言文《谢迁传》 - - 朱由检 - -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复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备六宫。迁上言:“山陵未毕,礼当有待。祥禫①之期,...
  • 文言文《韩爌传》 - - 朱由检 - - 韩爌,字象云,蒲州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进编修,历少詹事,充东宫讲官。四十五年,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久之,命教习庶吉士。光宗嗣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 文言文《明史·张国维传》 - - 朱由检 - -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皆魏忠贤党也。已,陈时政五事,帝不能尽用。七年,擢右佥都御史...
  • 文言文《孙伏伽传》 - - 欧阳修 - - 孙伏伽,贝州武城人。仕隋,以小史累劳补万年县法曹。高祖武德初,上言三事。帝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朕惟寡德,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
  • 文言文《卢从愿传》 - - 刘昫 - - 卢从愿,相州临漳人,后魏度支尚书昶六代孙也。自范阳徙家焉,世为山东著姓。冠明经举,授绛州夏县尉,又应制举,拜右拾遗。俄迁右肃政监察御史,充山南道黜陟巡抚使,奉使称旨,拜...
  • 文言文《吴范传》 - - 陈寿 - - 吴范字文则,会稽上虞人也。以治历数和风气闻于郡中。举有道,诣京都,世乱不行。会孙权起于东南,范委身服事,每有灾祥,辄推数言状。其术多效,遂以显名。初,权在吴,欲讨黄祖。...
  • 文言文《朱云传》 - - 班固 - -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
  • 文言文《广陵思王荆传》 - - 范晔 - - 荆性刻急隐害,有才能而喜文法。光武崩,大行在前殿,荆哭不哀,而作飞书,封以方底,令苍头诈称东海王强舅大鸿胪郭况书与强曰:“君王无罪,猥被斥废,而兄弟至有束缚入牢狱...
  • 文言文《魏公子列传》 - - 司马迁 - -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公子...
  • 文言文《游惠山记》 - - 袁宏道 - - 余性疏脱,不耐羁锁,不幸犯东坡、半山之癖,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以故虽霜天黑月,纷庞冗杂,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余既病痊,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
  • 文言文《王嫱不赂画工》 - - 葛洪 - -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
  • 文言文《有美堂记》 - - 欧阳修 - - 嘉祐二年②,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出守於杭③。於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④。於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然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
  • 文言文《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 - 左丘明 - -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