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董以宁的诗 > 百媚娘·秘戏原文及翻译赏析

百媚娘·秘戏

朝代:清代诗人:董以宁时间:2019-08-25
雨滴桐花鸳甃。风约兰缸如豆。却怪神机枕畔盒,何物将人僝僽。鱼锁沉沉传玉漏。香浸交红覆。
还把双星私咒。水誓兰期偏久。钗影钏文俱荡漾,光凝红酥欲透。抱日痴云将做昼。姊妹应来候。

诗人董以宁资料

百媚娘·秘戏作者董以宁

董以宁,字文友,武进人,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同里结国仪社,委以启札。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 查看详情>>

董以宁古诗词作品: 《画堂春·浇花》 《喜迁莺·江口有感和章无恤》 《鹧鸪天·绣苑》 《扑蝴蝶·咏蝶》 《菩萨蛮·代伊》 《行香子·题孙无言半瓢居》 《玲珑四犯·七夕》 《声声慢·为王阮亭题余氏女子绣高唐神女图》 《百媚娘·偷窥》 《钗头凤·七夕为嫦娥赋

百媚娘·秘戏原文及翻译赏析

百媚娘·秘戏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元日用前韵。和呈邻丈》 - - 赵显命 - - 三元日候解严寒,朝罢归来昼掩关。病妇开樽方劝醉,邻翁得句许同看。最初新岁佳消息,邂逅愁人小喜欢。身健终年如此足,不妨簪绂作忙官。
  • 古诗《齐白石杏子坞老宅》 - - 幻庐 - - 家传农谱谢风骚,大雅翻教数凤毛。力押朱钤三百印,金泥每快落昆刀。
  • 古诗《敬题先德吴苇青前辈劫海吟用先君伤逝韵录呈天鹏先生吟正》 - - 章作霖 - - 白玉楼仙第几斑,还留名句在人寰。奇葩艳放枝头萼,片羽青罗江上山。荆屋旧闻门馆盛,竹巢未许药炉闲。前生今是成容若,饮水歌残泪欲潸。
  • 古诗《次韵富季申寄示》 - - 赵鼎 - - 相期念畴昔,道在敢忧贫。分手便千里,论心复几人。微词动招谤,烂醉可藏身。第恐先求旧,黄麻起世臣。
  • 古诗《右与杨时哲·万里京华带雪行》 - - 庞嵩 - - 万里京华带雪行,眼中寒暖识真情。风沙何者坚怀旧,短屐长裾见此生。
  • 古诗《宣妙寺偶成·满座清风来古木》 - - 卫宗武 - - 满座清风来古木,半窗斜日下危岑。观僧弈罢了无事,一枕凉生冰雪襟。
  • 古诗《送术士李光道归越》 - - 释宗泐 - - 送客都门道,落花逢暮春。还持鬼谷术,归隐海东滨。流水溪头屋,白云松下身。他年应辟荐,来访赤城人。
  • 古诗《别仲时·当年丘壑心》 - - 周孚 - - 当年丘壑心,皎皎秋夜月。那知蹭蹬间,秋风彫壮发。
  • 古诗《秋日杂兴·园荒无与锄》 - - 韩淲 - - 园荒无与锄,草树暗如织。披榛理幽步,野气颇有力。坐令世网心,不动自然息。更见吾潩泉,无波莹岩色。
  • 古诗《题蔡中卿青在堂》 - - 戴复古 - - 潇潇洒洒屋三间,日日开门见好山。但使青青长在眼,一毫尘俗莫相干。
  • 古诗《温牡丹·蕤丽鼠姑芽》 - - 乾隆 - - 蕤丽鼠姑芽,春屏色映嘉。特教先夏令,真合是唐花。顷刻舒繁蕊,烟煴醉艳霞。夺天工巧者,胡不艺桑麻。
  • 古诗《荅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 - 李白 - -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水峥嵘。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 古诗《四月十七·侵晓薄阴扶被冷》 - - 卢青山 - - 侵晓薄阴扶被冷,窗前新绿入穹苍。岂须曳杖飘然去?遥看孤翎冉冉翔。
  • 古诗《秋居·每忆旧山居》 - - 张籍 - - 每忆旧山居,新教上墨图。晚花回地种,好酒问人沽。夜后开朝簿,申前发省符。为郎凡几岁,已见白髭须。
  • 古诗《宴吴侯致语口号》 - - 刘学箕 - - 一昨初登大将坛,弓刀旗帜簇雕鞍。连营壮士心先服,并塞胡人胆已寒。天上麒麟祥可卜,人间日月老应难。明年枢府为公寿,慷慨还知酒量宽。
  • 古诗《雨夜·帘幕萧萧竹院深》 - - 张咏 - -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 古诗《磬湖小山激水作小溪》 - - 喻良能 - - 平湖激水转山流,石涧萦纡走碧虬。 料得丹青无貌处,白苹红蓼满汀州。
  • 古诗《赠江湖隐者》 - - 蔡槃 - - 湖上人家住最幽,檐牙倒影落沧洲。 诗成梅坞三更月,酒醒蓬窗午夜秋。 移石为添烧药灶,卖金因起读书楼。 经年不入城闉去,长倚阑干看白鸥。
  • 古诗《记梦·梦里都忘两鬓残》 - - 陆游 - - 梦里都忘两鬓残,恍然白紵入长安。 硾教纸熟修温卷,僦得驴骑候热官。 红叶满街秋著句,青楼烧烛夜追欢。 如今万事消除尽,老眼摩挲静处看。
  • 古诗《春闺思·雪尽萱抽叶》 - - 王涯 - - 雪尽萱抽叶,风轻水变苔。 玉关音信断,又见发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