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陈继儒的诗 > 白蘋·秋老蘋花贴岸开原文及翻译赏析

白蘋·秋老蘋花贴岸开

朝代:明代诗人:陈继儒时间:2023-04-06
秋老蘋花贴岸开,雪鸥一点夜飞来。
逢人尽道游烟雨,月白何曾独上台。

诗人陈继儒资料

白蘋·秋老蘋花贴岸开作者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 查看详情>>

陈继儒古诗词作品: 《和令则题画》 《缺题·山中日日试新泉》 《松·群松合抱支硎侧》 《山中·燕子飞来枕上》 《君山竹院·及肩新种竹》 《小窗幽记·集豪篇》 《同印空夜坐凭虚阁》 《九月一日·篱下黄花堪把》 《辛夷·春雨湿窗纱》 《小窗幽记·集绮篇

白蘋·秋老蘋花贴岸开原文及翻译赏析

白蘋·秋老蘋花贴岸开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送王敬岩江东都宪》 - - 何基 - - 狱情微暧自难明,著意平反或失平。生死两无纤芥恨,考求须尽察须精。
  • 古诗《题玄宗追獾图》 - - 周叙 - - 朝罢鸣弰动,终南校猎游。追獾应适意,衔橛却忘忧。日入黄云暮,风生碧草秋。从官无谏疏,老去忆韩休。
  • 古诗《秋蝉口号·已知遇闰立秋早》 - - 乾隆 - - 已知遇闰立秋早,秋信犹嫌人未知。一个秋蝉忽先唱,警人声在最高枝。
  • 古诗《闻东轩讣·君给相如札》 - - 刘克庄 - - 君给相如札,吾方长道山。燕犹栖旧垒,驹已养天闲。
  • 古诗《太和左右门春联》 - - 待考 - - 日丽丹山,云绕旌旗辉凤羽;祥开紫禁,人从阊阖觐龙光。
  • 古诗《郑国太挽词·五福兼全举世稀》 - - 张纲 - - 五福兼全举世稀,庭闱早日见清规。应期千载生公辅,掩迹三迁号母师。汉魏疏封华国史,蘋蘩遗德继周诗。年年只说重阳近,无复黄花酒一卮。
  • 古诗《高邮湖·去年冒春雪》 - - 薛瑄 - - 去年冒春雪,扬帆过高邮。今岁属秋暮,长风送我舟。湖心射日气,骇浪蹴天浮。观象卦有涣,悟易情悠悠。
  • 古诗《秋高风怒号·人意与秋高》 - - 林希逸 - - 人意与秋高,临风意自豪。倚栏吟未已,拔地怒方号。露宇遥穷目,霜林见落毛。威生来虎谷,声震似鲸涛。六鹢飞应退,群狐惧莫嘷。拟骑鹏翼去,万里访卢敖。
  • 古诗《九日故城舟中》 - - 钱应晋 - - 无处寻篱菊,何人送酒来。故园知满径,此地少深杯。岸柳霜前脆,云鸿日暮哀。悲秋怜楚客,怀抱向谁开。
  • 古诗《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 - - 苏辙 - - 去年旅都城,三月不求宅。彼哉安知我,争扫习礼迹。三已竟无怨,心伏鸷鸟百。无私心如丹,经患发先白。功名已不求,馀事复何惜。
  • 古诗《四明山诗·石窗》 - - 陆龟蒙 - - 石窗何处见,万仞倚晴虚。积霭迷青璅,残霞动绮疏。山应列圆峤,宫便接方诸。祗有三奔客,时来教隐书。
  • 古诗《拙政堂·骥足宁同曳尾龟》 - - 朱熹 - - 骥足宁同曳尾龟,青山终是费心期。陶公归去有馀乐,潘令闲居不足追。自笑十连非所慕,未应三径苦无资。明朝谩拥朱轮去,猿鹤咨嗟政尔为。
  • 古诗《送孙志同经略居庸·马出燕关道》 - - 边贡 - - 马出燕关道,人如定远侯。眼空沙漠气,心系庙堂忧。绝塞苍烟暮,荒山白草秋。军都城下过,怀古一登楼。
  • 古诗《寄王大参阳德时公初归永嘉以黄柑见贻》 - - 王世贞 - - 但作归人事事堪,永嘉名胜擅东南。吹笙雅称王乔岭,着屐偏宜谢监岩。客至风前饶白苎,书来霜后有黄柑。祗愁行乐燕京妒,不怕中山谤一函。
  • 古诗《送汝康柳州再徙澄江》 - - 王世贞 - - 汝游桂岭疑天尽,更入滇方觉地宽。明月江帆悬万里,瘴云山树郁千盘。莫将诗句题蛮府,自有威仪识汉官。橘柚秋风今实否,高飞鸿雁满长安。
  • 古诗《西山同日观游包氏废园》 - - 葛宜 - - 山深地僻少经过,宛宛柴荆出涧阿。不尽泉声流日月,无端雨色挂藤萝。亭开丛桂留人住,径入苍松舞鹤多。即此投閒应胜绝,鹿门偕隐定如何。
  • 古诗《风入松·与达安别四年,盛暑重逢沪渎》 - - 龙榆生 - - 听风听水足平生。霞气拥层城。轻鸥惯逐惊涛去,乱征帆摇荡离旌。一白茫茫无地,凭谁指点蓬瀛。淘沙细浪几曾停。幽韵写琮琤。眼中历历当时境,算惟欠壑籁松声。回首南云如梦,一竿长负深盟。...
  • 古诗《出郊·茂草平堪藉》 - - 宋祁 - - 茂草平堪藉,长杨绿自垂。 郊晴艾帐远,桥迥犊车迟。 有鹤迎飞盖,无蛇赌赐卮。 秦楼何用识,马尾结青丝。
  • 古诗《与献臣希深伯中源叔景纯会饮城东小园》 - - 宋祁 - - 林间晓日静晖晖,判共山公倒接{上四下离}。 不信佳人唱花落,试寻栏畔有空枝。
  • 古诗《守岁侍宴应制》 - - 杜审言 - -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