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李锴的诗 > 捕鱼·江潭之水琉璃碧原文及翻译赏析

捕鱼·江潭之水琉璃碧

朝代:清代诗人:李锴时间:2023-04-06
江潭之水琉璃碧,折苇残萧寒摵摵。
縠波细叠峡风回,沙雨低飞渚烟积。
横江截网网目张,大船小船环鸣榔。
哀壑空响传丁当,冯夷罔象皆遁藏。
呀嚇鰋鲤丽鱮鲂,轻鯈纤鲋难数量。
红腴青颅纷杂沓,尖头舴艋苦迫狭。
一岁生理一日尽,归路渔歌笑相答。
前汀新月一钩起,重悲泼刺鱼跳子。

诗人李锴资料

捕鱼·江潭之水琉璃碧作者李锴

李锴,字铁君,号眉山,又号豸青山人,晚号焦明子、後髯生,汉军镶白旗人。由笔帖式,举博学鸿词,复举经学。晚隐于盘山,筑斗室曰睫巢,与陈梓称南陈北李。通四声,辨小篆,性倜傥,勤读书,不事生产。好游览山水。工诗古..... 查看详情>>

李锴古诗词作品: 《焚诗歌为石东村作》 《扫草子·北风晨萧萧》 《初秋晚坐新亭咏怀》 《捕鱼·江潭之水琉璃碧》 《陈州佐橘洲兄弟》 《和答陈石闾》 《小园口号·静理入閒趣》 《寄怀陈橘洲·横琴一弄雉朝飞》 《和答·閒馆莓苔合》 《溥元五侄寄藤杖却寄

捕鱼·江潭之水琉璃碧原文及翻译赏析

捕鱼·江潭之水琉璃碧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天下乐·生末上》 - - 顾大典 - - 生末上:迁客逢秋倍黯然。那堪送客楚江边。琵琶一曲湿青衫。始得鸾胶续断弦。
  • 古诗《和仲弟十绝·雁回杳杳浑无报》 - - 刘克庄 - - 雁回杳杳浑无报,鹊语啾啾似有凭。忽得远书看百过,眼昏自起剔残灯。
  • 古诗《次韵沈漕寄和题碧云亭之作》 - - 吴芾 - - 昔日危亭迹已陈,我来聊试运风斤。断垣无复生青草,旧观依然耸碧云。千里江山檐下见,一天星斗坐中分。他时有客来登览,应记当年老使君。
  • 古诗《塘栖夜泊·停桡系浅岸》 - - 汪中柱 - - 停桡系浅岸,寄迹似飘萍。禾黍平畴熟,鱼虾晚市腥。残烟笼古树,远火映回汀。鹖旦尔何意,劳人枕上听。
  • 古诗《与师召过北海子因忆宾之相约不果》 - - 谢铎 - - 鸟外青山宿雨过,马头西望郁嵯峨。烟光欲堕连云起,秋色平分隔水多。歧路有情方坎坷,客心无赖益蹉跎。归来莫怪相期晚,不出从嗔奈尔何。
  • 古诗《书感·熟筹恩怨甘藏舌》 - - 江峰青 - - 熟筹恩怨甘藏舌;生怕蹉跎苦用心。
  • 古诗《史将军·壮气盖燕赵》 - - 杜牧 - - 壮气盖燕赵,耽耽魁杰人。弯弧五百步,长戟八十斤。河湟非内地,安史有遗尘。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
  • 古诗《忆秋词·镇日闲怀拥杖行》 - - 卢青山 - - 镇日闲怀拥杖行,到今何处味馀温。凋梧不掩归秋路,掩得寻秋旧屐痕。
  • 古诗《游仙词·一寸灵光万古心》 - - 边贡 - - 一寸灵光万古心,笑看乌兔两升沉。已遣寿颜同紫玉,更欺仙骨比黄金。
  • 古诗《携家小歇严州建德县簿厅晓起》 - - 杨万里 - - 不堪久客只思归,晓起巡檐强撚髭。偶听梅梢啼一鸟,举头立看独多时。
  • 古诗《再送汪山人兼寄余督学君房六绝句》 - - 胡应麟 - - 玉舄双飞大海晴,河梁斜日断云平。凉秋试蹑青莲蹻,一问黄冠到四明。
  • 古诗《景泰寺·何年鹫岭列群仙》 - - 孙蕡 - - 何年鹫岭列群仙,寺外千峰紫翠鲜。白露积山秋蔼蔼,苍松夹道涧涓涓。三城雁翅斜连海,双塔龙光直到天。此地登临送车骑,路人争说使君贤。
  • 古诗《海军行乐词·乘风破浪是雄图》 - - 金天羽 - - 乘风破浪是雄图,剑佩锵洋服丽都。博得婵娟争献媚,烛花红处夜呼卢。
  • 古诗《田家小饮·地僻风犹古》 - - 李振钧 - - 地僻风犹古,年丰俗易淳。老翁谈往事,稚子乐嘉宾。竹荫炊烟绿,桑园酿酒醇。陶然邀共醉,击壤作尧民。
  • 古诗《和栾城客店题壁诗》 - - 夏子龄 - - 几曾勾漏乞灵丹,归计茫茫且就官。不少顽民牛自带,生憎悍吏虎而冠。流离始觉承平乐,守土方知保障难。慷慨悲歌入燕赵,未甘长铗向人弹。
  • 古诗《赠端上人·传得无声曲》 - - 刘才邵 - - 传得无声曲,有时弹向人。雪峰年老大,风穴语尖新。吼月泥牛困,抽条石笋春。衣珠犹不重,岂更觉身贫。
  • 古诗《春郊·桑芽粒粒破春青》 - - 刘瞻 - - 桑芽粒粒破春青,小叶迎风未展成。寒食归宁红袖女,外家纸上看蚕生。
  • 古诗《共城十吟·其四曰春郊花开》 - - 邵雍 - - 桃李正芬敷,花繁覆弊庐。 乱香寻密牖,碎影下前除。 静绕昼眠后,轻攀春醉余。 纵然观尽日,谁敢罪狂疏。
  • 古诗《牧童·随行笠与簑》 - - 邵雍 - - 随行笠与簑,未始散天和。 暖戏荒城侧,寒偎古冢阿。 数声牛背笛,一曲陇头歌。 应是无心问,朝廷事若何。
  • 古诗《雨中送春》 - - 廖孔说 - - 迢遥烟驿欲何之,地角天涯总别离。 雾湿提壶催祖道,烟寒杜宇促归期。 徘徊柳岸秋千处,惆怅兰香祓禊时。 此约再来须隔岁,潘郎那不鬓如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