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黄应举的诗 > 出都·逐队出都门原文及翻译赏析

出都·逐队出都门

朝代:明代诗人:黄应举时间:2023-04-06
逐队出都门,重城车马喧。
二年愧子道,一日受皇恩。
天寿始经眼,黄河欲溯源。
归来亲巳老,移孝未须言。

诗人黄应举资料

出都·逐队出都门作者黄应举

黄应举,字清霞。南海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一六〇五)进士。初授彰浦令。闽之钜卿若宰辅蒋德璟、黄道周,大参莫廷爚、少参张国经、太守颜公暄,皆出公门。奏最考选晋秋曹,奉差南旋..... 查看详情>>

黄应举古诗词作品: 《出都·逐队出都门》 《署中偶感·偶作彰州令》 《赠魏合虚进士》 《赠鄱阳胡中存》 《次和王虞石侍御西山秋望之作

出都·逐队出都门原文及翻译赏析

出都·逐队出都门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清真观·殿阁峨峨转夕晖》 - - 偶桓 - - 殿阁峨峨转夕晖,放生池上客来稀。应知羽士登真去,独见山童汲涧归。云冷松巢空鹤氅,雨荒丹灶长苔衣。野人素有烟霞癖,欲向玄关共息机。
  • 古诗《寄赠杨仲芳武选》 - - 王世贞 - - 当时尔拜尚书郎,天子宵衣问朔方。一疏中兴回日月,百年恩谴薄风霜。宛城昼闭名王马,汉壁晨驰大将床。突兀黄金秋色里,复看前箸借明光。
  • 古诗《汉冠·酎金刀布罢长安》 - - 周霆震 - - 酎金刀布罢长安,露冷铜仙屑玉盘。毕竟皇天深有意,赤眉难改汉衣冠。
  • 古诗《宿堂上领古寺》 - - 朱煌 - - 古寺山巅路不平,劳人到此已三更。夜深渐觉神才静,地僻从教梦亦清。小憩自然捐俗虑,少闲便是学长生。尘缘自此浑忘却,又听晨鸡唤早行。
  • 古诗《登恒山·大茂维岳古帝孙》 - - 元好问 - - 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乾坤自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
  • 古诗《山馆春日·春园桃李月》 - - 区大相 - - 春园桃李月,山馆桂松烟。竹影壁间翠,花光池上燃。楮芳初剪玉,榆小未铺钱。节物信为悦,簪绅徒自牵。
  • 古诗《己亥杂诗·曲阑十步九徘徊》 - - 黄遵宪 - - 曲阑十步九徘徊,三面轩窗四扇开。夸道华严弹指现,只怜无地着楼台。
  • 古诗《浣溪沙·独立寒阶望月华》 - - 张泌 - - 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
  • 古诗《秋兴·嘱咐东门莫卖瓜》 - - 苏继祖 - - 嘱咐东门莫卖瓜,纷纷争剖祸无涯。张骞未播葡萄种,印度先输米粟花。举世已婴高士癖,欢场犹斗美人靴。鹿鸣且幸今秋罢,极目中原愿望赊。
  • 古诗《邀陈氏子饭归似铜山珣老》 - - 戴表元 - - 饭子山下麦,羹以山上笋。笋坚烦齿牙,麦粝哽喉吻。相邀岂云厚,竟去良不忍。林园隐趣出,鱼稻秋事近。短歌讯而翁,赠子以一哂。
  • 古诗《月夜断桥散步》 - - 姚燮 - - 断彴卧平波,夜深时一过。草荒知地僻,坐久觉凉多。风细荡鸥语,月明闻棹歌。樊川当此夕,秋思复如何?
  • 古诗《闻观察公以暮春日与诸公为菖蒲涧之游赋此纪事并以为观察公寿》 - - 屈大均 - - 天南三月即清和,宪使相将散玉珂。秦代仙人瑶舄在,尧时春韭紫茸多。光辉饮御惟鱼脍,披拂风流有女萝。闻道长生须九节,不妨采采濯清波。
  • 古诗《和昭默堂·道骨清如玉》 - - 释德洪 - - 道骨清如玉,闲拳瘦策时。钝根并鹘眼,到此自分岐。
  • 古诗《题朱中老宣德墓亭》 - - 华镇 - - 不矜乡版早为宾,不叹恩纶晚及身。物识傥来忘世累,学随所遇泽吾民。鸿冥轻举閒刀刃,舟壑潜移冷隙尘。今日户庭皆似旧,共知君有克家人。
  • 古诗《鹭门旅兴·客囊犹似昔年贫》 - - 连横 - - 客囊犹似昔年贫,尘海琴樽倍怆神。添个新诗三五首,归装端好赠同人。
  • 古诗《戊申杂咏·衣钵相传各炫真》 - - 金紫衡 - - 衣钵相传各炫真,敲锣打鼓献殷勤。自相贵耳囊中术,何等多乎殿下军。浓雾遮天愁日月,洪涛遍地混麟鼢。一声打倒英雄尽,鬼泣狼嗥不忍闻。
  • 古诗《望庐山·多年不省庐山面》 - - 李纲 - - 多年不省庐山面,江上初从望中见。 秀骨苍颜五老人,顾我欣然如素善。 香炉顶上紫烟浮,瀑布遥看银汉流。 云舒雾卷互明灭,倏忽变态无停留。 却因幽梦寻邱壑,风花何物宛如昨。 纵令真是梦中看,梦未觉时良不恶。 平生所愿今乃偿,宽著日月游山房。 青鞋布袜久已办,百钱挂杖聊徜徉。...
  • 古诗《偶成二绝·泛尽溪流数曲清》 - - 韩维 - - 泛尽溪流数曲清,竹阴开处见新亭。 山翁不会题牌意,犹守枯支看道经。
  • 古诗《欲出遇雨》 - - 陆游 - - 东风吹雨恼游人,满路新泥换细尘。 花睡柳眠春自嬾,谁知我更嬾於春!
  • 古诗《白云谣》 - - 佚名 - - 白云在天,丘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复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