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杨修的诗 > 春磵·手拖葛屦坐藜床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磵·手拖葛屦坐藜床

朝代:宋代诗人:杨修时间:2018-01-12
手拖葛屦坐藜床,竹树萧然一水傍。
枕上白云船下月,卜邻东磵胜东冈。

诗人杨修资料

春磵·手拖葛屦坐藜床作者杨修

杨修,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查看详情>>

杨修古诗词作品: 《九日台·甲光如水戟如霜》 《春磵·手拖葛屦坐藜床》 《直渎·昼役人功夜鬼功》 《射雉场·外作禽荒内色荒》 《秦淮·一气东南三斗牛》 《半阳湖·江南龙节水为乡》 《铜螭署·挈壶传箭逼天聪》 《长命洲·梁武慈悲不鼎烹》 《明庆寺·翠壁如屏旱不枯》 《覆杯池·金杯覆处旧池枯

春磵·手拖葛屦坐藜床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磵·手拖葛屦坐藜床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答完山柳府尹》 - - 李穑 - - 炎官用事汗沾衣,心幸新居据翠微。更得令公凉扇子,从今扣腹坐忘机。
  • 古诗《上元镫词·贞下起元贯亨利》 - - 弘历 - - 贞下起元贯亨利,雷行物与无妄时。发声聊待仲春令,万爆今宵乃先之。
  • 古诗《奉和元承杪秋忆终南旧居》 - - 耿湋 - - 白玉郎仍少,羊车上路平。秋风摇远草,旧业起高情。乱树通秦苑,重原接杜城。溪云随暮淡,野水带寒清。广树留峰翠,闲门响叶声。近樵应已烧,多稼又新成。解佩从休沐,承家岂退耕。恭侯有遗躅,何事学泉明。...
  • 古诗《题圆通院·吾家旧筑炉峰宅》 - - 赵蕃 - - 吾家旧筑炉峰宅,岂不怀归困转蓬。奔走微官遍林谷,却寻清磬到圆通。
  • 古诗《七言送句谌通判颍川》 - - 沈遘 - - 朝驱款段北省客,莫驾屏星州治中。朱颜绿发出尘土,长缨高盖生清风。彼都之胜实乐国,颍汝交贯淮波通。使子乞得一麾去,宁复汲汲须江东。
  • 古诗《风蝶令·秋宵独坐》 - - 淩祉媛 - - 旧梦怜钗燕,新寒数箭虬。经旬小别动离愁。怕听琼箫飞响,上南楼。蜡泪消银烛,香心熨玉篝。瘦腰扶病不胜秋。独倚画屏无睡,待牵牛。
  • 古诗《残月·残月缺半规》 - - 黄景仁 - - 残月缺半规,窈然碧虚色。临兹芳宴空,坐增华序惜。镜掩汉官秋,花飞洛城夕。停觞一徘徊,终古愁不得。亮无娲皇石,谁炼阴精魄。
  • 古诗《发川洲过流霞驿》 - - 庞嵩 - - 川行发清晓,顷焉日东升。烟清护玉盘,水光淼盈盈。云胡转雾霾,咫尺舟迷冥。两岸不见人,市语空闻声。谩说流霞紫,流霞亦有青。白衣变苍狗,此理良足徵。
  • 古诗《军医处联·但愿三军日月平安》 - - 吴恭亨 - - 但愿三军日月平安,神针不用;非明百药君臣佐使,畜艾无灵。
  • 古诗《即席依韵奉和司徒侍中上巳会许公亭》 - - 强至 - - 三春乐事揖兰亭,驻旆名园敞绣扃。酒盏绿深须露白,花梢红少已多青。宾裾特盛人间会,公衮能忘物外形。化笔暂归诗句里,清风一诵醉还醒。
  • 古诗《西湖早春·多时不向柳边来》 - - 释行海 - - 多时不向柳边来,每个幽亭坐一回。春哢未容莺燕闹,芳心犹待杏桃开。飘摇水面渔舟稳,宛转风前玉笛哀。太乙清都五云表,冷香空锁御园梅。
  • 古诗《谒仪则堂上方观听续撰释氏通鉴》 - - 张翥 - - 平生方外朋,今识故乡僧。史有春秋笔,谈空大小乘。香厨朝饭面,古殿昼燃灯。归路烟芜外,斜阳下道陵。
  • 古诗《和顾织帘斋居同令子伊人倡和遗册原韵》 - - 毛奇龄 - - 我爱顾夫子,逃名在近关。只今遗啸咏,犹是恋乡山。蘼草生皆洁,藤花落自閒。鹤鸣留和处,相对一开颜。
  • 古诗《赠王孙晋·斯世难为偶》 - - 毛奇龄 - - 斯世难为偶,伊人可乐群。文章传有日,意气看如云。孤榻怜秋晚,登台感夕曛。年来抒史传,只记信陵君。
  • 古诗《德州过程工部》 - - 顾炎武 - - 海上乘槎客,年年八月来。每逢佳节至,长得草堂开。老桂香犹吐,孤鸿影自回。未论千里事,一见且衔杯。
  • 古诗《霞·一搦轻痕逗晚晴》 - - 张洵佳 - - 一搦轻痕逗晚晴,变成五色更分明。看他薄似罗衣样,依傍青云也著名。
  • 古诗《双港溪·悬崖一线巉巉路》 - - 李寄 - - 悬崖一线巉巉路,下有溪声步步闻。水势萦回殊自得,山形转折太多文。竹桥晨与白云渡,纸碓高将清口分。苦竹溪南青百顷,此中或恐有张君。
  • 古诗《裴六书堂·数峰相对夕阴遮》 - - 释永颐 - - 数峰相对夕阴遮,新占书堂旧竹斜。 地冷石阶秋菊小,一丛开得两三花。
  • 古诗《忆王孙·上阳宫里断肠时》 - - 汪元量 - - 上阳宫里断肠时。春半如秋意转迷。 独坐纱窗刺绣迟。泪沾衣。不见人归见燕归。
  • 古诗《名利吟·重之以名》 - - 邵雍 - - 重之以名,见人之情。 厚之以利,见人之意。 情意内也,内重则外轻。 名利外也,内贱则外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