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卢襄的诗 > 初薰堂红梅·河阳满县栽桃李原文及翻译赏析

初薰堂红梅·河阳满县栽桃李

朝代:宋代诗人:卢襄时间:2019-09-27
河阳满县栽桃李,风过落花吹不起。
潘郎远韵故不凡,为米折腰聊尔尔。

诗人卢襄资料

初薰堂红梅作者卢襄

卢襄,原名天骥,字骏元,避讳改名襄,字赞元。衢州人。大观元年进士,解褐提举淮南西路学事,宣和七年,由知江宁府迁江南东路提点刑狱,靖康元年除兵部侍郎,时金兵攻破京都汴梁,因抗敌不力贬谪,后因推册张邦昌建伪..... 查看详情>>

卢襄古诗词作品: 《接山堂·故腊老欲尽》 《登摘星岭·自知牛斗耳》 《和田南仲梅·寿阳妆额太矜持》 《登鹿苑隐天阁》 《途中书怀寄奉化知县》 《贫贱·多病吴中一腐儒》 《姑苏台通遗址》 《招隐·有玉人兮山之隅》 《隐天阁·一眼吞万山》 《初薰堂红梅

初薰堂红梅·河阳满县栽桃李原文及翻译赏析

初薰堂红梅·河阳满县栽桃李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道中杂诗·倚虹亭上望》 - - 张问陶 - - 倚虹亭上望,林壑满晴空。寺隐钟声出,岩阴日气通。水光平汉寿,关势凸天雄。小坐寻田父,烹茶得好风。
  • 古诗《飞云㟪口号·晓云犹觉恋山尖》 - - 弘历 - - 晓云犹觉恋山尖,飞去从教莫滞淹。昨雨继沾弗雨好,何时何处忘农占。
  • 古诗《张明远自持其所居萃胜亭记来求诗为赋三篇》 - - 冯时行 - - 百城何岧峣,储清自太初。静境超人寰,群仙之所居。清都閟宝箓,宫阙函丹书。真人拜玉庭,天帝手自除。宝盖相参差,缥缈来空虚。我欲从之游,兹山遂慵疏。朝霞以为食,浮云以为车。此意靡坚决,西望空欷嘘。君今定不凡,买山自菑畬。上方切层霄,伊蹊百步馀。瑶草破雾收,青精凌雨锄。往往逢迎...
  • 古诗《题钟馗·老臣骨朽恋君王》 - - 郭钰 - - 老臣骨朽恋君王,白眼孤瞠虚耗忙。不惜锦绷儿睡暖,谁人更问绣香囊。
  • 古诗《东泉丈解太仆归从少春兄游有寄》 - - 王世贞 - - 肯为浮荣拟是非,岁寒高谊见来稀。空劳贡禹弹冠在,但好虞卿解绶归。疏草尚寒千古色,纕荷差胜五时衣。芝苓满地双堪斸,莫向东山咏采薇。
  • 古诗《夜大雨连明晨起乃知之》 - - 陆游 - - 黄紬被稳枕慵移,夜雨淋浪了不知。水长坏陂初复后,鸠鸣去妇却还时。芳蹊入夏多青子,白发今年有黑丝。剩欲披衣湖上去,满村芳草正离离。
  • 古诗《赠存古杨茂盛卿》 - - 方回 - - 卷轴年深碎破时,我能补苴以完之。惊逢大桁重华典,喜见由庚束皙诗。王会周篇汲郡冢,儒生秦颂泰山碑。装潢作手今无敌,消得朝天驲骑驰。
  • 古诗《从军行·夜深邻帐送胡笳》 - - 王世贞 - - 夜深邻帐送胡笳,三月春寒雪作花。吹尽关山杨柳曲,壮心元自不思家。
  • 古诗《湖广会馆联·江山万里横天下》 - - 左宗棠 - - 江山万里横天下;杞梓千章贡上都。
  • 古诗《赠秦番禺子芳》 - - 陈恭尹 - - 疏壑行趋暖,新苗渐得霖。俗依仁政久,春与县花深。家学时光大,君恩日照临。即看徵卓鲁,绝胜贡璆琳。
  • 古诗《樱林席上步石川先生韵》 - - 张海鸥 - - 羊年将去又迎猴,赖有三光是处周。诗会从来尊耆宿,岳堂长健不言休。
  • 古诗《石门舟中·旧识山川竟欲忘》 - - 姚燮 - - 旧识山川竟欲忘,过时梅笋尚初尝。蝉声水郭邀凉翠,鸥影湖矶弄晚光。渐有乡船通慰语,难为尘耳得鸣榔。如何昨夜孤篷梦,只梦京华不梦乡。
  • 古诗《湖北通志局闻妻丧于时方修列女志》 - - 范当世 - - 耗至惊看吾父笔,行行老泪写哀词。如何薄命无妻日,正是过门不入时。
  • 古诗《七夕·北里南邻锦绣陈》 - - 陈渊 - - 北里南邻锦绣陈,万端千叠日初晴。收藏犊鼻何须挂,不与人间斗独清。
  • 古诗《报书·靖国胸无策》 - - 章以荣 - - 靖国胸无策,请缨空自怜。空将平子赋,归卧茂陵烟。青琐三秋梦,浣花万里笺。谋生如可绌,吾自爱孤弦。
  • 古诗《塞上·因寻射雕垒》 - - 赵秉文 - - 因寻射雕垒,偶到杀狐川。卤地牛羊瘦,边沙草木膻。废城馀井臼,古戍断烽烟。自说无征战,经今六十年。
  • 古诗《临江仙·恰好菊花前二日》 - - 赵文 - - 恰好菊花前二日,寿星高照秋天。堂前王母鬓方玄。怀中娇凤小,已解祝公年。如此生涯如此屋,看看海亦成田。闲中多把酒杯传。长生无别诀,放下有神仙。
  • 古诗《即事六绝·凄风夜雨黄牛峡》 - - 邓深 - - 凄风夜雨黄牛峡,爱日寒云白狗岍。隐上瞿唐犹几日,关山须看月初圆。
  • 古诗《夜寒·阑干徙倚未能眠》 - - 郑獬 - - 阑干徙倚未能眠,云破初开碧玉天。 满地雪花寒不扫,恨无明月对婵娟。
  • 古诗《和王明府见寄》 - - 徐铉 - - 时情世难消吾道,薄宦流年危此身。莫叹京华同寂寞,曾经兵革共漂沦。对山开户唯求静,贳酒留宾不道贫。善政空多尚淹屈,不知谁是解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