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郑渊的诗 > 次韵宋学士见寄·夕思苦长夜原文及翻译赏析

次韵宋学士见寄·夕思苦长夜

朝代:明代诗人:郑渊时间:2023-04-06
夕思苦长夜,欹枕听征鸿。
征鸿为稻粱,南北何憧憧。
相随有流水,莫比情无穷。
起来步檐下,倚遍青青松。

诗人郑渊资料

次韵宋学士见寄作者郑渊

郑渊(1326-1373),字仲涵。浦江人。从宋濂学,以古文名于时。性至孝。母疾,思食西瓜,既食而卒。后,每见瓜则泣,终身不食西瓜。人称贞孝处士。有《遂初集》十卷、《续文类》五十卷 。 ..... 查看详情>>

郑渊古诗词作品: 《采莲曲·梧桐转阶月如水》 《见寄·夕思苦长夜》 《采莲曲·梧桐转阶月如水》 《次韵宋学士见寄》 《次韵宋学士见寄》 《东明山·君不见深袅之山青入天》 《见寄·松月流光精》 《次韵宋学士见寄》 《次韵宋学士见寄》 《次韵宋学士见寄

次韵宋学士见寄·夕思苦长夜原文及翻译赏析

次韵宋学士见寄·夕思苦长夜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中吕粉蝶儿·直哭的山月苍苍》 - - 宫大用 - - 直哭的山月苍苍。野猿啼老松枝上。满郊祠风捲白杨。吊英魂。歌楚些。不胜悲怆。若不是筑室居丧。枉惹的黄泉下故人失望。
  • 古诗《书常理斋爱吟草殉难行状》 - - 铁保 - - 欃枪何日扫金川,渺渺孤军万里悬。臣力已衰思马革,壮心未已毕戈鋋。一生欲树千秋业,百死宁期五字传。漫托文章能报国,如君亮节几人全。
  • 古诗《冬祠太乙六言》 - - 范成大 - - 三一旧传神咒,十神今济时艰。愿挽灵旗北指,为君直捣阴山。
  • 古诗《登岱·石蹬蹑高危》 - - 殷岳 - - 石蹬蹑高危,仰见日观峰。赤丸涌沧海,星河淡遥空。天鸡发先唱,声落野鸡中。俯视群山巅,风色初冥濛。
  • 古诗《望思台·不忧家国任奸臣》 - - 汪遵 - - 不忧家国任奸臣,骨肉翻为蓦路人。巫蛊事行冤莫雪,九层徒筑见无因。
  • 古诗《长廊落成·日长风定柳丝斜》 - - 张英 - - 日长风定柳丝斜,静听蝉吟细啜茶。隔岸鱼翻红浪出,一川风落紫薇花。
  • 古诗《示黄冈长老二绝》 - - 胡寅 - - 归兴逢山便解颐,上人多思乞留诗。千岩万壑经行处,他日烦师觅旧题。
  • 古诗《江陵女歌·雨从天上落》 - - 杨广 - - 雨从天上落,水从桥下流。拾得娘裙带,同心结两头。
  • 古诗《宝陀寺·金鏊戴灵洲》 - - 张诩 - - 金鏊戴灵洲,游戏人间世。千岁归不得,遂成黄金地。前世德云僧,今日东坡是。麻糕在齿颊,先后果一致。轮回如未断,努力第一谛。
  • 古诗《题蒋崇德彝所藏明皇夜游图》 - - 程俱 - - 崤函伊洛好家居,四十三年如覆盂。尽道蛾眉供一笑,安知倾国有胡雏。
  • 古诗《梅花落·梅花落尽端州道》 - - 霍与瑕 - - 梅花落尽端州道,鹧鸪啼乱春山晓。女郎两两踏歌行,愁杀嫣绵堤畔草。堤畔草,使君车,三年为政乐何如。歌且谣,来趁墟。
  • 古诗《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诗》 - - 谢灵运 - - 于穆冠族,肇自有姜。峻极诞灵,伊源降祥。贻厥不已,历代流光。迈矣夫子,允迪清芳。昔闻兰金,载美典经。曾是朋从,契合性情。我违志概,显藏无成。畴鉴予心,托之吾生。维翰孔务,明时劳止。我求髦俊,以作僚士。佥曰尔谐,俾蕃是纪。逝将去我,言念北鄙。契阔群从,缱绻游娱。历时阅岁,寒暑屡徂...
  • 古诗《寄司马蓝田王阮亭秋柳韵》 - - 安定 - - 青鞋布袜暮春衣,野鹤昂维楚也非。过我不嫌筇杖数,慢君殊愧酒杯稀。几经彭羕匡床卧,又见王乔玉舄飞。拟赠新诗壮行色,虽颜终觉两心违。
  • 古诗《减字木兰花·春闲昼永》 - - 周紫芝 - - 春闲昼永。城下江深山倒影。净扫风埃。收拾烟光入句来。短窗闲倚。身似浮云门似水。谁伴馀年。结得青山一个缘。
  • 古诗《十二月十九日南郊视牲作》 - - 程敏政 - - 帝城南下净无尘,夜漏初严第一巡。禁卫护行分虎旅,牲房传号立牺人。出门尚觉云随履,归路俄惊月在身。明日仗前当奏御,坐听金钥待鸡晨。
  • 古诗《缘识·黄昏初入夜》 - - 赵炅 - - 黄昏初入夜,漏促九天春。各自随缘意,悲欢旧亦新。
  • 古诗《吴门舟次喜遇润木假归》 - - 查慎行 - - 谁传远信自京华,闻汝归程渐有涯。骤见尚疑俱作客,昨归翻怪不同车。半年冰雪愁为减,一饭江湖劝互加。错料老夫诗是谶,白头兄弟尽还家。
  • 古诗《菩萨鬘·燕笺春媚污人口》 - - 樊增祥 - - 燕笺春媚污人口。画师稍取杨龙友。百尺媚香楼。双栖楼上头。白门看雪苑。千里红丝罥。撚断琵琶弦。不为瑶草弹。
  • 古诗《蜗牛·雨浥蜗牛绕砌行》 - - 钱时 - - 雨浥蜗牛绕砌行,与吾同乐本同生。挤排蛮触分疆界,可笑蒙庄自起争。
  • 古诗《明发周村弯》 - - 杨万里 - - 不住宽卿住瓮门,那知世上有乾坤。 环将峻岭包深谷,围出余天与别村。 茅屋相挨无著处,花溪百摺不教奔。 江淮地迥寒无价,宣歙山寒更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