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刘雪崖的诗 > 村居即事·数声鸡犬自相闻原文及翻译赏析

村居即事·数声鸡犬自相闻

朝代:宋代诗人:刘雪崖时间:2023-04-06
数声鸡犬自相闻,借得茅庐住水濆。
梅欲黄时常是雨,稻才青处便如云。
忧时每叹朝廷远,学稼方知畎亩勤。
若使徵书到岩谷,北山又恐动移文。

诗人刘雪崖资料

村居即事·数声鸡犬自相闻作者刘雪崖

暂无该诗人相关信息。 查看详情>>

刘雪崖古诗词作品: 《村居即事·数声鸡犬自相闻》 《客邸·蟠蟀吟空壁

村居即事·数声鸡犬自相闻原文及翻译赏析

村居即事·数声鸡犬自相闻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谢方伯赠春衣》 - - 袁枚 - - 清游已届嫩凉天,未带春衣意惘然。偶漏一言缘酒后,竟蒙双袭赐尊前。轻华似挹浮丘袖,长短刚宜子贡肩。惹得山人忘归去,披来又泛五湖烟。
  • 古诗《漫兴·一归荏苒两经春》 - - 赵翼 - - 一归荏苒两经春,弥识田园气味真。诗酒渐为终老计,江湖高卧太平人。编篱棘护猫头笋,抱瓮泉浇雉尾莼。也有閒中晨夕课,此身原是一劳薪。
  • 古诗《病中杂书·上车犹恐回中道》 - - 诸宗元 - - 上车犹恐回中道,行乐还思卧浃旬。多谢家人莫忘却,此归真似未归人。
  • 古诗《金落索·外》 - - 佚名 - - 外:闻言魂动摇。见泣心惊跳贤弟。。这荧惑灾迍。梦里曾知道。你萧萧一鬓毛。卧东皋。谁料渔阳鼓角高今做了。随风旅雁迷荒岛。带月虚舟送落潮。生:小弟家资虽耗。不足为虞。但小儿失散。其如痛伤。外:同瞻眺。王孙芳草楚天遥。贴旦:夫人。令郎多少年纪了。旦:年才十六。忝在黉...
  • 古诗《杜鹃花·望帝乘云去不还》 - - 宋琬 - - 望帝乘云去不还,杜鹃啼处血斑斑。桃花尚恨无颜色,深注胭脂染碧山。
  • 古诗《狼岭樵歌·老夫稚子登狼岭》 - - 饶慇学 - - 老夫稚子登狼岭,都□□衣挂松影。杂遝山中白昼长,从容林下青春永。负薪下磴日将晡,郢曲高歌天未暝。蓬蒿没处白云深,红尘不到柴门迥。
  • 古诗《子夜歌·小妇不长妾》 - - 屈大均 - - 小妇不长妾,大妇不长妻。人生各有命,贵在与夫齐。
  • 古诗《题魏仲光淮山所居》 - - 皇甫冉 - - 人群不相见,乃在白云间。问我将何适,羡君今独闲。朝朝汲淮水,暮暮上龟山。幸已安贫定,当从鬓发斑。
  • 古诗《兰江竹枝词·溪上浮梁春涨平》 - - 胡应麟 - - 溪上浮梁春涨平,濛濛烟雾懒回程。风秋潭上踏歌去,水远山高无限情。
  • 古诗《凤凰台上忆吹箫·别绪》 - - 吴绡 - - 似梦如云,堪怜聚散,魂销烟雨汀洲。见锦帆高举,去也难留。可惜酒浓春暖,阳关唱一霎成秋。黯然别无言有泪,半晌低头。休休。归期知记否,枉自凝眸。叹凤箫声远,空忆绸缪。惟是多情月姊,应照我两处悠悠。悠悠处柔肠宛转,寸寸离愁。...
  • 古诗《予题杨子仙宫诗赞仙也吾宗之彦与邑人士和章稠叠不仙之赞而赞赞仙者戏为玄语以答雅贶》 - - 丘逢甲 - - 瀛海莲还太乙舟,闲同天老话前游。群真正乐钧天奏,辞汉金仙独泪流。
  • 古诗《宗吕二牧复饮饯于嵩台书院》 - - 黎民表 - - 谁言千里别,复此一尊留。意气深投辖,声名起共舟。风江宜晚泊,云峤罢东游。一掩蓬蒿径,萧条桂树秋。
  • 古诗《谏长之门人曾君三异作招隐图并赋二诗以招谏长之归亦赋》 - - 许及之 - - 谢公雅志在东山,其奈苍生债未还。寄语故人专一壑,不妨清梦落沧湾。
  • 古诗《鹧鸪天·夹岸幽花几树明》 - - 杨启宇 - - 夹岸幽花几树明,清溪绕镇石桥横。遥山似黛深深影,纤月如眉淡淡痕。春暧昧,夜氤氲,芭蕉庭院寂无声。有人不语凭阑立,一种闲愁黯黯生。
  • 古诗《归宗山籁·日暮欲何去》 - - 释函是 - - 日暮欲何去,迢遥咫尺中。繁花红岸北,细草绿畴东。舐犊怜牛老,回车念客穷。涂长谁信宿,条柳倚春风。
  • 古诗《劝人·我今劝汝道》 - - 义存 - - 我今劝汝道,汝休念文字。兼劝采樵人,努力莫相欺。
  • 古诗《送王给事使满刺加》 - - 张宁 - - 圣主重遐荒,天书命夕郎。楼船浮瀚海,冠服被蛮方。岛屿三韩近,风云八表长。兹游未可倦,重译又来王。
  • 古诗《玉楼春·青羔不怕东风笑》 - - 姚华 - - 青羔不怕东风笑。雪罢晴初寒正峭。庭前一树杏花梢,又搁春红三日闹。兼程远信真难料。檐溜滴残闻鹊噪。深闺犹自坐层帘,隔户穿窗过晚照。
  • 古诗《念奴娇·午日旅思》 - - 尤侗 - - 葵花艾叶,依然是前度端阳家数。菰米兰桡问甚处,吊望楚天云树。乳燕初飞,流莺三弄,几阵黄梅雨。飘零湖海,何堪萧寺孤注。遥念寂寞纱窗,菖蒲剪了,黯停杯无语。别恨离愁添几许,鬼病恹恹情绪。整日沉眠,梦魂无赖,不到长洲路。除非借取,画船竞渡归去。 ...
  • 古诗《少年乐·少年骑骏马》 - - 徐有贞 - - 少年骑骏马,意气两相骄。 驰骋春风里,人看满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