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李贶的诗 > 答遐瞩·四月江南花已残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遐瞩·四月江南花已残

朝代:清代诗人:李贶时间:2023-04-07
四月江南花已残,却回来伴子陵竿。
室营燕垒归犹客,梦渡江涛险似官。
长夏疏篱摇老绿,短衣由槛俯回澜。
此中著述浑闲事,偏耐幽人冷眼看。

诗人李贶资料

答遐瞩·四月江南花已残作者李贶

李贶,字君右,号书城,潜江人。顺治戊子举人,官丹徒知县。有《含桃轩诗稿》、《百城烟水集》。 查看详情>>

李贶古诗词作品: 《答遐瞩·四月江南花已残

答遐瞩·四月江南花已残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遐瞩·四月江南花已残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腊日发章门戏翻李颀送司勋卢员外诗呈姜侍御》 - - 毛奇龄 - - 欲发章门晚,文题荐腊新。汉郎今侍史,仙女夜归秦。下雪澌阳月,添鸿度早春。扬雄长草赋,似忆道周人。
  • 古诗《德州河上口号》 - - 王士禧 - - 曲岸临大河,风帆日千里。迢递远乡人,离心托江水。
  • 古诗《子安同年自上海寄便面赠诗》 - - 陈曾寿 - - 昏灯老屋宣南集,旧味醰醰最不忘。少日年华真一梦,兵尘天地永相望。翻因高咏生离感,可笑寒灰守故香。北烂南焦竟何世,与君何处话悲凉。
  • 古诗《感时·烽火频惊疾似电》 - - 秦廷璧 - - 烽火频惊疾似电,江东大劫实堪哀。相看骨肉浑如梦,回想家园定已灰。人世奇灾何日息,天心余怒几时回。最怜万姓同翘首,如雨王师竟不来。
  • 古诗《赠王桂阳别诗》 - - 吴均 - - 昔闻杨伯起,拖金振清风。高华积海外,名实满山东。自有五都相,非无四世公。临窗惊白日,倚匣曳轻虹。愿持鹪鹩羽,岁暮依梧桐。
  • 古诗《次韵王敏文待制燕京杂咏》 - - 来复 - - 箕尾垂光地应灵,山川合沓拱神京。浮风一代兴王盛,眼见黄河两度清。
  • 古诗《清平乐·苑秋凉早》 - - 仇远 - - 苑秋凉早,石径幽花小。霜絮飞飞风草草。翠碧斓斑驰道。香沟诗叶难寻。依然绿浅红深。倚竹空歌黄鹄,谁招青冢游云。
  • 古诗《东风·东风吹罗帏》 - - 姚燮 - - 东风吹罗帏,梦醒花转睡。检袖还自疑,奈何夜来醉?
  • 古诗《福安溪行·短棹孤帆水急流》 - - 金东 - - 短棹孤帆水急流,数声风笛碧溪头。无多行李萧条甚,两岸青山一叶舟。
  • 古诗《安平城阅武宴集》 - - 范咸 - - 香清歌管在层城,进酒微闻宴笑声。锦簇华筵瑶岛月,丛残高垒旧时营。遥传鼙鼓风逾劲,稳卧鱼龙夜息惊。敢谓儒生矜缓带,太平天子不忘兵。
  • 古诗《送梁先孔之韶州》 - - 郑学醇 - - 君不见五羖大夫未遇时,其妻与之吹扊扅。一朝相秦拓土宇,勋名奕奕至今垂。又不见张仪楚相疑其窃,辛苦还家空视舌。连横计就竟强秦,六国之王皆破灭。功名富贵彼二子,通塞有时尚如此。古今贤达非一人,谁能早自纡朱紫。公孙季亦汉名臣,微时牧豕东海滨。六十始就郡国辟,终能拜相封平津...
  • 古诗《八声甘州·陆丹林属题红树室图》 - - 赵尊岳 - - 更平生何处足流连,老子自婆娑。对危崖一角,斜阳片霎,古木千柯。画里残山剩水,也学醉颜酡。试著吟身住,尽意消磨。我亦林泉结契,怅诛茅空约,斫地徒歌。展瑶签宝轴,归梦绕烟萝。便遥峰为秋萧瑟,挹霜红曼睩敛修蛾。怎寄与,天涯芳信,目断横波。...
  • 古诗《无题·栀子银墙面面环》 - - 孙原湘 - - 栀子银墙面面环,依稀仿佛玉楼间。通融恰许行相近,分别仍教坐各閒。薤叶双钩新墨拓,菱花七出古铜斑。梦中历历分明记,难记偏生绝世颜。
  • 古诗《舵盘岩·般若虚舟列百珍》 - - 成鹫 - - 般若虚舟列百珍,片帆无恙度迷津。而今法海波涛静,犹忆当时秉舵人。
  • 古诗《同六舍弟卜居城西·区分虽井闬》 - - 王渐逵 - - 区分虽井闬,潇旷自村家。列树遥团盖,栖禽似报衙。里人新约社,稚子旋栽花。兄弟欢娱地,吾生未有涯。
  • 古诗《复愁四章·顿遣蒸薪贵》 - - 查慎行 - - 顿遣蒸薪贵,难教米价低。湿炊烟冒瓦,罢汲井封泥。俗累生谁免,身谋老自迷。藜床经月卧,拄杖不轻携。
  • 古诗《祝英台近·题钱晓廷紫藤花画册》 - - 黄燮清 - - 叶成围,枝挂粉,春老尚妍丽。遮盖迥廊,风漏暖香腻。怪他燕梦醒来,蝶魂寻到,都傍著画檐飞起。暮烟细。人在璎珞中间,吟栏共谁倚。架误秋千,红透绿阴里。便教过了芳时,午帘消暑,还借得一篷凉翠。 ...
  • 古诗《薄暮·寒欺雪勒未逢春》 - - 王铚 - - 寒欺雪勒未逢春,照影今宵借月魂。可惜孤山吟已尽,后来幽绝几黄昏。
  • 古诗《画卷·断岸临江渚》 - - 王柏 - - 断岸临江渚,风声瑟瑟寒。 苍髯五君子,莫作大夫看。
  • 古诗《感旧·从此音尘各悄然》 - - 黄景仁 - - 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 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 讵有青马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 他时脱便微之过,百转千回只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