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桂慎的诗 > 登太华山寺·昆明池上古招提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太华山寺·昆明池上古招提

朝代:明代诗人:桂慎时间:2023-04-05
昆明池上古招提,楼阁参差近碧鸡。
为爱白云分半榻,却随明月过双溪。
风前松子当窗落,雨后苔衣拂石题。
如此清幽好栖泊,为谁又度涧桥西。

诗人桂慎资料

登太华山寺·昆明池上古招提作者桂慎

字宗敬,慈溪人。洪武中官中书舍人谪戍云南 查看详情>>

桂慎古诗词作品: 《登太华山寺·昆明池上古招提

登太华山寺·昆明池上古招提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太华山寺·昆明池上古招提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夜话·南斗模糊北斗辉》 - - 林占梅 - - 南斗模糊北斗辉,凝寒夜气渐侵衣。声高鶗鴃知霜重,香减狻猊觉火微。共话不嫌更漏永,閒居尤喜俗情稀。除将山水琴书兴,日日潜园自掩扉。
  • 古诗《题九成台·凤不来兮辽东海》 - - 李齐贤 - - 凤不来兮辽东海,高台已荒天未改。当时别舜返昆丘,如何一去三千载。人间岂无青琅玕,孤栖未必天霜寒。致君尧舜我有术,来仪好向虞廷间,凤兮凤兮今当还。
  • 古诗《过研和县·沟洫空流水》 - - 程本立 - - 沟洫空流水,关山几战尘。研和百里邑,无复有人民。
  • 古诗《李少卿宅蔷薇》 - - 王韦 - - 柔香弱蔓不胜寒,十二围屏锦绣攒。秦殿晓妆俱窈窕,习家春事未阑珊。怜将清奏愁中听,竞折高枝醉后看。好待诗成酬胜赏,东风休遣露华干。
  • 古诗《沂水道中过教寺》 - - 金大舆 - - 村落藏孤寺,疏松一径幽。经年无客到,终日有寒流。青壁衔初照,黄沙拥断丘。平生江海性,下马一登楼。
  • 古诗《息存翁见示倦知庐宴集诗次其韵》 - - 陈三立 - - 块独谁窥怪变胸,海风不散燧烟浓。疑年久作沟中断,辟地翻当天下冲。齿舌羡能咀大胾,蒿蓬幸获倚长松。是翁钁铄申章句,起我閒居万事慵。
  • 古诗《送邢小槐户部》 - - 余继登 - - 寒蝉吟落叶,凉秋忽已徂。鸿雁纷南飞,游子怀故庐。如何我故人,严装方戒涂。忆昔结殷勤,与子两相于。披心见情愫,慷慨意有馀。何以喻绸缪,譬彼双飞凫。天风起蘋末,同心而异趋。一凫厉羽翰,翱翔向天隅。一凫悲其群,翘首相鸣呼。岂无盈樽酒,迟子以须臾。对之不能饮,涕下沾我裾。会合知有...
  • 古诗《瓠岱里索题龙舟辞得》 - - 王坤 - - 绝顶危楼架碧空,居然弹指现玲珑。缘知伎仿长生殿,也在机关一线中。
  • 古诗《望海潮·和严荪友照黛词》 - - 顾贞观 - - 山围拥髻,楼开照黛,尽容生老柔乡。一抹愁烟,三分梦雨,频来好处凄凉。何许最难忘。向扫眉才子,诉与何妨。生怕添愁,只言陈事莫思量。是谁分付成双,记深盟浅诺,弄玉骑羊。退粉翎寒,倾心叶重,曾教费尽端详。待谱就新妆。怕不堪持赠,翠佩明珰。真贴谁传,为伊临个十三行。...
  • 古诗《西直门外·声清警跸不生尘》 - - 乾隆 - - 声清警跸不生尘,一抹岚光淡翠鳞。蓑笠农夫咨穑事,绝胜刻木殿前人。
  • 古诗《秋日山斋·幽独抱微痾》 - - 谢缙 - - 幽独抱微痾,淹留奈岁何。星霜秋鬓改,风雨莫愁多。养素甘泉石,偷生畏网罗。年来城府里,无事倦经过。
  • 古诗《蝶拍·六朝金粉不堪论》 - - 许南英 - - 六朝金粉不堪论,剩得翻风两拍存。按节日中衣任晒,踏歌花里翅无痕。记从天宝敲宫谱,梦与庄生唱鼓盆。倘入滕王新画本,依然子弟老梨园。
  • 古诗《甲子立秋·海国知秋早》 - - 李孙宸 - - 海国知秋早,凉生萍末风。候虫吟四壁,疏雨落孤桐。齿任衰迟逼,心怜少壮同。那能悲髀肉,垂老尚樊笼。
  • 古诗《邳肜·兵连二郡可成功》 - - 徐钧 - - 兵连二郡可成功,何事思归怯战攻。决策南征河北定,兴邦只在一言中。
  • 古诗《端午偕补金小岩半樗山子光云守之观竞渡遂至海幢寺还过洋商肆楼登海珠寺炮台》 - - 李兆洛 - - 且泛蒲觞莫放空,莲青藕白荔支红。星星蜃气兼朝雨,猎猎樯旗飐海风。苍兕练多金鼓习,岛夷驯久岁时同。云溪绿柳应无恙,何日听歌画舫中。
  • 古诗《七星岩·天阁晴岚》 - - 黎民表 - - 赤阑曲曲绕层台,风荡岚光水倒回。一片青天涵石镜,菱歌原未有人来。
  • 古诗《田家即事·社鼓村村急》 - - 赵蕃 - - 社鼓村村急,春流岸岸高。双分待鱼鹭,红认隔溪桃。
  • 古诗《草虫卷子·蜗名蝶梦总成空》 - - 成廷圭 - - 蜗名蝶梦总成空,络纬徒知纺绩功。何似螳螂化蝉去,最高枝上吸清风。
  • 古诗《人日塞外马上口占》 - - 高垲 - - 马蹄犹得蹋黄尘,马上犹吟塞外春。只谓此生掌近鬼,岂知今日又逢人。彩花剪细风光旧,沙海云开气象新。便拟题诗寄良友,草堂何处转伤神。
  • 古诗《退居·利固惭龙断》 - - 宋祁 - - 利固惭龙断,长非累纆牵。 难求迎鲋水,空望戴盆天。 喘急常悲月,惊多遂恶弦。 诚非穷者叹,民颂正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