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朝诗人 > 耶律倍的诗 > 讽谏歌·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原文及翻译赏析

讽谏歌·勿嗟塞上兮暗红尘

朝代:金朝诗人:耶律倍时间:2017-06-20
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今,选取贤臣。
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

诗人耶律倍资料

讽谏歌作者耶律倍

耶律倍(899年-937年),又名耶律突欲,被赐名李赞华,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兄,辽世宗耶律阮的父亲。自幼聪颖好学,深得耶律阿保机的喜爱和器重,916年被立为皇太子。926年,封为东丹国王..... 查看详情>>

耶律倍古诗词作品: 《讽谏歌》 《咏史·丞相来朝兮剑佩鸣》 《传国玺》 《海上诗·小山压大山

讽谏歌·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原文及翻译赏析

讽谏歌·勿嗟塞上兮暗红尘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前后·冷落门闾》 - - 汤显祖 - - 冷落门闾。只合樵青伴钓徒今日过门呵。。少不得要步随鞭镫。手捧衣裳。背负琴书。花星有喜不为孤。身宫所恨悭奴仆合前崔。
  • 古诗《谒海神庙瞻礼叠旧作韵》 - - 弘历 - - 庚辰之岁潮趋北,柴石塘工重事脩。亟吁施仁斯益切,不更为患仰贻庥。涨沙虽纵闻增渚,汛水无过幸晏秋。庙貌钦崇缅皇考,中亹未复祗怀愁。
  • 古诗《瀫阳公入佐天官兼领翰学赋此送之》 - - 王世贞 - - 分曹犹得坐春风,忽领鹓鸾向碧空。三入承明阶转峻,两参均统寄逾隆。星辰不隔瞻依表,桃李争归启事中。青省倘过张乐地,莫惊江畔有冥鸿。
  • 古诗《独赏牡丹因而成咏》 - - 李昉 - - 绕东丛了绕西丛,为爱丛丛紫閒红。怨望乍疑啼晓雾,妖饶浑欲殢春风。香苞半绽丹砂吐,细朵齐开烈焰烘。病老情怀慢相对,满栏应笑白头翁。
  • 古诗《次韵杨尚书立春》 - - 魏了翁 - - 帽屋钗梁剪綵新,谁知井底及池濒。只从阳月方中日,已作明年第一春。
  • 古诗《楚归初度·诞期两载滞天涯》 - - 黄公辅 - - 诞期两载滞天涯,此日归来自一家。阶畔未须莱子袖,衣中犹带武陵霞。且同乡老谈时事,又听孩孙语唤爷。其奈荆枝悲剥落,几回惆怅对榴花。
  • 古诗《冬日忆友·霜风切戾撼疏扉》 - - 韩奕 - - 霜风切戾撼疏扉,老病支离掩弊衣。不久形容随日变,无多亲友逐年稀。池当北向冰容厚,炉到寒深火气微。操瑟齐王门下客,两年梅发未曾归。
  • 古诗《虞美人·题秀芬妹“额粉庵联吟图”》 - - 孙云凤 - - 翠屏凉夜疏帘晓。雪月花时好。鸾笺真擘句先成。应忆榭庭风絮那时情。池塘梦草笼烟碧。江水盈盈隔。灵心试问绿窗人。分得画眉仙笔几分春。
  • 古诗《春帖子词·温成皇后閤》 - - 欧阳修 - - 璅窗珠户暖生烟,不觉新春换故年。众卉争妍竞时态,却寻遗迹独依然。
  • 古诗《入谷马上·北谷气象佳》 - - 文同 - - 北谷气象佳,有景乃天设。峰峦互亏蔽,湍濑相绾结。珍条拂垂袂,芳草留去辙。自顾尘满缨,安能住深绝。
  • 古诗《初秋书怀·二十年前已二毛》 - - 陆游 - - 二十年前已二毛,即今何恨鬓萧骚。孤灯自伴诗情苦,俗子从嫌醉眼高。烟外暮钟来远寺,雨馀秋涨集空壕。思归更向文书懒,此手惟堪把蟹螯。
  • 古诗《山居杂诗·顷职古器事》 - - 曹勋 - - 顷职古器事,三代考纤悉。闳异必夏商,形模且朴质。其间盛款识,鼓文俨周室。固知文武隆,牧敦当第一。
  • 古诗《梅花次高青邱韵》 - - 曹家达 - - 铅华漂净畏人知,无限芳心赠一枝。虚白西楼空照影,小红南豆寄相思。铜龙塞笛怀归夜,玉燕宫钗袅恨时。记取风帘消瘦处,莫教悽绝柏梁诗。
  • 古诗《战城南·昨夜城南战》 - - 韩上桂 - - 昨夜城南战,三军混杀声。沉云天地结,积甲丘山平。厉血殷青草,衔伤接短兵。功成不爱死,岂独为微名。
  • 古诗《春日杂咏·不作觚棱梦》 - - 李弥逊 - - 不作觚棱梦,长闲地角身。南冠欲从楚,西笑敢怀秦。鸿雁犹千里,牛羊绝四邻。门罗今可设,更恐白头新。
  • 古诗《回南·家在钱塘江上春》 - - 马臻 - - 家在钱塘江上春,京华投老独漂零。玉泉山外雪犹白,金水河边柳又青。帽底流尘春冉冉,花间行李发星星。分明记得经游处,一路吟诗写驿亭。
  • 古诗《春晚·满城新绿障清尘》 - - 曹勋 - - 满城新绿障清尘,景物回环付大钧。无奈垂杨千万结,织成幽恨付残春。
  • 古诗《寄虞山吴芝田翁》 - - 周馨桂 - - 空谷望停云,慨想人如玉。春草似离情,朝朝上阶绿。
  • 古诗《桃花·残月迷春晓》 - - 崔鶠 - - 残月迷春晓,桃花怯夜寒。 何人示妆洗,先傍玉阑干。
  • 古诗《邦衡侍郎用洪范五行推薄命而成杰句叹仰大手》 - - 周必大 - - 五行陈范推箕子,三寿为朋及鲁申。 二纪环周元附骥,四辰鳞次岂因人。 交承紫掖追随旧,递宿金銮契分申。 人事天时已如此,更看坯甈累陶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