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吴之振的诗 > 过东庄看梅·迤逦东庄路原文及翻译赏析

过东庄看梅·迤逦东庄路

朝代:清代诗人:吴之振时间:2023-04-08
迤逦东庄路,春风黑板桥。
前溪通竹树,比户足渔樵。
谷口风犹在,南阳兴未遥。
青鞋从此办,不独为花朝。

诗人吴之振资料

过东庄看梅·迤逦东庄路作者吴之振

生卒:1640-1717。介绍:清浙江石门人,字孟举,号橙斋,又号黄叶村农。康熙时贡生,官内阁中书。旋归隐。与吕留良合选《宋诗钞》,又有《黄叶村庄诗集》。清浙江石门人,字孟举,号橙斋,又号..... 查看详情>>

吴之振古诗词作品: 《次韵和宋牧仲后园六绝句》 《次韵送心壁归庐山》 《过东庄看梅·迤逦东庄路》 《次韵送心壁归庐山》 《哭王西樵吏部》 《过东庄看梅·啸傲梅花里》 《送少逸·几载不相见》 《次韵和宋牧仲后园六绝句》 《次韵和宋牧仲后园六绝句》 《同朱老步郭外人家留饭西畴草堂

过东庄看梅·迤逦东庄路原文及翻译赏析

过东庄看梅·迤逦东庄路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鹧鸪天·春晴》 - - 张令仪 - - 晴和风日减棉衣。绿遍池塘草色肥。杨柳浓时莺百啭,海棠低处蝶交飞。茶灶寂,篆烟微。南华读罢淡忘机。湘帘不下金钩索,留待花间紫燕归。
  • 古诗《来青轩和玉溪韵》 - - 陆深 - - 磴转峰回年复年,古藤乔木暗流泉。西天正在西窗外,一片青青落照前。
  • 古诗《京都大原宝泉院》 - - 程滨 - - 旧京唯此可安禅,千载松风荫宝泉。午后寂寥人睡去,鱼儿噀破水中天。
  • 古诗《阻风黄浦和孟韩韵》 - - 沈纕 - - 帆影落波光,迢迢水一方。潮声飞雨白,风色挟沙黄。海月生蓬岛,江蓠裛楚裳。骚人无限意,高咏独苍茫。
  • 古诗《重庆阃治·龙虎屏》 - - 李曾伯 - - 不逐风云去,盍求山泽安。祗怜当笔者,空作画屏看。
  • 古诗《题梓花卷·屏风花叠湖边宅》 - - 田雯 - - 屏风花叠湖边宅,卵色天烘北墅亭。虎梓苍根十围大,鼍江远岸数峰青。
  • 古诗《寓怀·左氏饰繁辞》 - - 王世贞 - - 左氏饰繁辞,乃在丧其明。子长下蚕室,述史拟麟经。毋论委质亏,所爱千秋名。夸诩尺寸长,冀与大化争。无趾笑仲尼,桎梏被天刑。何况于二生,没齿徒营营。
  • 古诗《蝴蝶花树·流宕春光烂熳枝》 - - 孙元衡 - - 流宕春光烂熳枝,翩翻似醉更疑痴。家家一树锦蝴蝶,是梦是花人不知。
  • 古诗《病中承子服老弟同居厚叔通居中居晦诸兄友载酒见过子服有诗牵勉奉和并呈在席幸发一笑》 - - 朱熹 - - 心期万壑与千岩,屡向君诗得指南。久恨泠然孤宿诺,偶逢兀者便同参。傥蒙大药分金匕,岂羡奇方出玉函。谁识留连今夕意,沈痾未散莫回骖。
  • 古诗《言志·众人穷智虑》 - - 释文珦 - - 众人穷智虑,没齿常区区。吾独不能尔,林卧安其愚。聪明既寂绝,因之得玄珠。其珠有夜光,终将破昏衢。
  • 古诗《常理斋殉节诗》 - - 杨梦符 - - 四座且弗喧,听我昔岭歌。昔岭在何许,蚕丛隘岷峨。西边稽天诛,元帅挥雕戈。转输重兹地,守处烦麾柯。曰予有良吏,抚绥得人和。三年委持筹,宽大捐烦苛。一朝起困兽,踶躅何其多。仓皇抱穷垒,一燎惊原阿。矫矫常大夫,在险气弗蹉。从容挥壮士,飞风雪滂沱。崇庾为盗粮,臣死罪匪讹。丈夫一取...
  • 古诗《次韵王元度二诗》 - - 刘克庄 - - 向来绮语祸机深,几效灵均欲自沉。周庙人曾铭在背,管城子已秃无心。今谁伯乐能酬价,后有钟期必赏音。老矣尚须君警策,昔人一字答千金。
  • 古诗《鹧鸪天·旅中中秋》 - - 石孝友 - - 露叶披残露颗传。明星著地月流天。不辞独赏穷今夜,应为相逢忆去年。辜窈窕,负蝉娟。谁知两处照孤眠。姮娥不怕离人怨,有甚心情独自圆。
  • 古诗《筠庭·老屋城南倚翠屏》 - - 吴当 - - 老屋城南倚翠屏,萧萧脩竹满前庭。笋因夜雨侵苔长,枝共春云覆槛青。深处石閒留客坐,隔林莺啭抚杯听。故人诗句应题遍,藜杖何时一叩扃。
  • 古诗《揖山楼漫成》 - - 宗粲 - - 小楼一角敞雕檐,檐际岚光逼镜奁。生怕秋山来笑我,妆成才敢卷珠帘。
  • 古诗《芦花·悲秋已过黄花节》 - - 王十朋 - - 悲秋已过黄花节,照眼浑疑白帝城。更类吾家子猷棹,飘然乘兴雪中行。
  • 古诗《竹枝词·轻纨歌扇写蝇头》 - - 秦燮 - - 轻纨歌扇写蝇头,手弄香囊茉莉球。水榭半开帘半卷,绿杨阴下看归舟。
  • 古诗《六绝·三石参天作柱擎》 - - 陈淳 - - 三石参天作柱擎,自从开闢便峥嵘。何为末俗为奇怪,尽道江郎魄化成。
  • 古诗《游西湖·清晓溟蒙雨气浓》 - - 张镃 - - 清晓溟蒙雨气浓,出关晴色便葱茏。 层云特为诗人喜,添起山头四五峰。
  • 古诗《歌平调·门巷清明燕子来》 - - 荪谷 - - 门巷清明燕子来,绿杨如雾掩楼台。 同随女伴秋千下,更向花间斗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