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释今回的诗 > 过端州峡同仞阇黎原文及翻译赏析

过端州峡同仞阇黎

朝代:明代诗人:释今回时间:2023-04-05
频年瓶笠皆无定,一夜轻帆渡峡来。
峰势似窥江路尽,舟行始觉画屏开。
岩云夜度侵衣冷,猿狖声多入棹哀。
乞食栖栖任途路,暂同吟咏一徘徊。

诗人释今回资料

过端州峡同仞阇黎作者释今回

今回,字更涉。东莞人。侍郎王应华仲子,原名鸿暹,字方之。诸生。其父与天然禅师为法喜之交,回少闻道妙。清圣祖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在雷峰落发受具,执侍左右,随师住丹霞,寻升记室。一日..... 查看详情>>

释今回古诗词作品: 《乞食新兴道中》 《过端州峡同仞阇黎》 《题七星岩·郭北山南石似星》 《望长老峰·攀跻不及画难成》 《喜崔剑良诸公见过》 《广惠庵喜诸兄弟见过》 《受具后作·不那劳生与世违》 《病中·病卧秋山秋已深》 《绕丹霞山·峰前峰后许相从》 《茶山赠叶山主

过端州峡同仞阇黎原文及翻译赏析

过端州峡同仞阇黎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送汪悔斋使琉球》 - - 吴嘉纪 - - 亦既竣公事,愿言还故郊。祖筵精制馔,娇媛自临庖。海舶飞天际,闽峰见树梢。囊中蕉布在,归以赠贫交。
  • 古诗《竹·耐久相看是此君》 - - 吴惟信 - - 耐久相看是此君,眼前才有便无尘。尽多转好延留客,虽少犹能爽快人。清影疏疏垂地面,高标直直上云津。忍饥食肉俱休学,一击从今认所真。
  • 古诗《同岳大用甫抚干雪后游西湖早饭显明寺步至四圣观访林和靖故居观鹤听琴得四绝句时去除夕二日》 - - 杨万里 - - 湖暖开冰已借春,山晴留雪要娱人。昨游未当清奇在,踏冻重来眼却新。
  • 古诗《杂咏下·罂粟》 - - 洪适 - - 美体亚群花,千罂倒储粟。饮客醍醐浆,可以代醽醁。
  • 古诗《溪行·次第观农圃》 - - 陈三立 - - 次第观农圃,欹倾齧水涯。晚菘肥雨露,断臼篆泥沙。寒卧旌竿影,声回粉堞笳。数钱供菜把,溪上两三家。
  • 古诗《偈颂·一径直》 - - 释道冲 - - 一径直,二周遮。辽天射飞鹗,平地摝鱼虾。堪笑秘魔岩不会,见人一味只擎叉。
  • 古诗《草堂初成郡中诸公枉顾》 - - 薛虞朴 - - 三径幽栖小筑初,春风吾亦爱吾庐。百年知己灌园子,半世生涯种树书。委卷席门深结驷,山厨藜火薄烹蔬。年来中散疏慵甚,不学文园赋子虚。
  • 古诗《送鲍判官解官归浙西》 - - 廖行之 - - 蚤行吴越得清名,岁久湘中始识君。人物自堪交仲父,才华端可继参军。一州从事曾游刃,万里封侯好策勋。江上今朝话离别,西风吹起楚天云。
  • 古诗《题巢父井亭·箕岭逃尧去不回》 - - 宋庠 - - 箕岭逃尧去不回,沈沈遗甃碧烟开。廉泉让水犹堪贵,何况曾轻天下来。
  • 古诗《山居杂咏·负薪》 - - 成鹫 - - 清晨随众出,薄暮负薪归。渐觉钟磬近,远看云树稀。长林连野烧,落木带霜威。忆昔樵苏地,不知今是非。
  • 古诗《偈颂·雪窦雪寒》 - - 释广闻 - - 雪窦雪寒,雪山雪寒。悟与未悟时,大地铁一团,不妨北斗面南看。
  • 古诗《南乡子·集句》 - - 苏轼 - - 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閒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 古诗《道尼僧银行大劫案》 - - 乌青 - - 我想拍一部电影:一个叫“无聊道长”的道士一个叫“末日师太”的尼姑一个叫“毁灭法师”的和尚三人组成一个工作室苦研十年去抢劫银行最后与警方大火拼全死了我将自己出演无聊道长这是一部非常黑暗的电影想想都会让我黯然失神...
  • 古诗《别亲·伯道无儿真恨事》 - - 慕昌溎 - - 伯道无儿真恨事,中郎有女剧堪怜。淮阴易帜原良策,急为相攸慰九泉。
  • 古诗《成吉思汗·立马天山上》 - - 连横 - - 立马天山上,兵威震亚州。黄人须尚武,大勇服全球。
  • 古诗《喜迁莺·归来》 - - 丁之翘 - - 归期初卜。正岸柳噪蝉,篱门映竹。石只一拳,天惟尺五,放著两间茅屋。人有渊明堪学,书有漆园堪读。倚杖处纵就荒三径,犹存松菊。幽独。算往事,蕉鹿华胥,任雨翻云覆。一瓣好香,数瓯佳茗,占尽此生清福。索把上林词赋,改作閒情题目。从此后,但树边黄卷,溪边黄犊。 ...
  • 古诗《宫词·西池曼衍鱼龙戏》 - - 王仲修 - - 西池曼衍鱼龙戏,燕罢回銮近夕阳。路远不乘双凤辇,玉鞍珠辔御龙骧。
  • 古诗《送陈州·布种无多寡》 - - 晁说之 - - 布种无多寡,收获几丰凶。 老农知岁异,远贾务日同。 孰是勉无德,莫非矜有功。 君何谢事早,两世有四公。
  • 古诗《归云·坐看山头托宿云》 - - 杨万里 - - 坐看山头托宿云,一云才动万云奔。 霍然散作千村雾,远处昏来近处昏。
  • 古诗《读五柳先生传》 - - 王冕 - - 渊明千载士,志节尚苦清。 奈为五斗米,受彼县令名束带见督邮,颇亦用下情。 当时岂无议,以后何平评?苟非归去来,五柳传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