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刘度的诗 > 过兰亭书堂·兰亭拟金谷原文及翻译赏析

过兰亭书堂·兰亭拟金谷

朝代:宋代诗人:刘度时间:2023-04-05
兰亭拟金谷,逸少比季伦。
史臣作此语,无异屠沽人。
君看兰亭墨,岁久迹岂陈。
当时本嬉戏,后世乃见真。
我行适春暮,及此禊饮辰。
墨池奏环玦,书堂暗松筠。
堂中有遗像,俨坐遗冠巾。
情知金堂仙,可望不可亲。
物色倘见之,欲去犹逡巡。

诗人刘度资料

过兰亭书堂·兰亭拟金谷作者刘度

刘度,字次裴。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汪藻曾以布衣举荐,不果召。事见《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 查看详情>>

刘度古诗词作品: 《挽郭彦邹·孝友追前辈》 《过兰亭书堂·兰亭拟金谷

过兰亭书堂·兰亭拟金谷原文及翻译赏析

过兰亭书堂·兰亭拟金谷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赠郝翁·百尺青松千尺枝》 - - 梁佩兰 - - 百尺青松千尺枝,半欹北涧半东陂。老翁松下看流水,正是山中酒熟时。
  • 古诗《孝顺歌·旦》 - - 高明 - - 旦:糠和米本是相依倚。被簸飏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与夫婿。终无见期丈夫。你便是米呵。。米在他方没寻处奴家恰便似糠呵。。怎的把糠来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教奴供膳得公婆甘旨外净潜下介。 ...
  • 古诗《和师妹、内子过寒柳堂忆陈公》 - - 张文胜 - - 寒柳哀歌动暮年,红妆心史有遗编。饱看兴废渐成瞽,夙命圣狂终不迁。三世相仍死孤愤,两间曾几惜高贤。我来欲为斯民哭,满地斜阳起乱蝉。
  • 古诗《担水者·往来馀五里》 - - 释函可 - - 往来馀五里,风雪到更深。欲趁蛟龙卧,宁愁魍魉侵。丝丝尽彼力,滴滴感余心。因忆旧山上,飞泉到釜鬵。
  • 古诗《和耘老弟南坡芙蓉》 - - 虞俦 - - 簇簇坡头锦绣丛,几番消息问来鸿。素商未遣先惊绿,青女何妨更染红。向日壅培曾覆篑,有时灌溉亦连筒。年来羁宦成离索,却欠看花一醉同。
  • 古诗《因忆·因忆斜街宅》 - - 龚自珍 - - 因忆斜街宅,情苗茁一丝。银缸吟小别,书本画相思。亦具看花眼,难忘授选时。泥牛入沧海,执笔向空追。
  • 古诗《寄省中诸老·台衡森列宿》 - - 汪广洋 - - 台衡森列宿,伊迩紫薇垣。诸老临清地,匡时在直言。醴泉方浩瀚,凤鸟任腾骞。我独南征久,年来忆故园。
  • 古诗《送侍读常尚书绝句》 - - 刘克庄 - - 先帝倦勤扬末命,嗣皇访落记孤忠。铜人嘿嘿输伊辈,铁汉堂堂止此翁。
  • 古诗《拟古诗·苏子卿武》 - - 乾隆 - - 日日金马门,相对或无语。闻君当远行,语不尽愁绪。乃识非伤暌,何当惜欢聚。愿为并翼飞,而乏凌云羽。之子身历地,伊我心驰所。况子非常人,武勇绍乃祖。努力酬主知,莫系交情苦。仰瞻日与月,东西相背处。其心苟不隔,合朔从堪睹。...
  • 古诗《陶者·陶尽门前土》 - - 梅尧臣 - -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 古诗《诉衷情近·江行有感》 - - 沈宗 - - 露浓霞淡,说是严冬尚早。迷离一望丹枫,无复青青芳草。伴我秋容寂寂,野服疏疏,漫道风光好。孤帆悄,回首凤城春老。人生如寄,怎得常年少,金尊倒。剑光锈涩,雄心濩落,望中残照,时被浮云绕。...
  • 古诗《念奴娇·瑞香》 - - 姚述尧 - - 芸堂春早,正芳苞紫萼,笼烟调雨。隐隐朝阳歌宴罢,拥出三千宫女。醉面匀红,香囊暗惹,鹊尾烟频炷。庐山佳致,依然都在庭宇。因念一种天香,当年岩谷下,想难俦侣。一旦呈祥都占断,阆苑琼林歌舞。瑞彩扶疏,锦笼绰约,兰蕙应羞妒。明朝胜赏,有谁同唱金缕。...
  • 古诗《送冯大和·久客依亲友》 - - 何景明 - - 久客依亲友,深秋念此行。亦知弹剑铗,不是爱冠缨。木落燕天雁,花催楚岸莺。故山松柏树,何限女萝情。
  • 古诗《补衲台·闻有补衲名》 - - 王夫之 - - 闻有补衲名,学之跏趺坐。蒻叶摇森森,竹鼠穿裙过。
  • 古诗《台湾杂咏·酿蜜波罗摘露香》 - - 齐体物 - - 酿蜜波罗摘露香,倾来椰酒白于浆。相逢岐路无他赠,手捧槟榔劝客尝。
  • 古诗《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深字》 - - 韦嗣立 - - 层观远沈沈,鸾旗九日临。帷宫压水岸,步辇入烟岑。枝上萸新采,樽中菊始斟。愿陪欢乐事,长与岁时深。
  • 古诗《采桑子·玉钩银蒜春阴羃》 - - 赵尊岳 - - 玉钩银蒜春阴羃,深院微风。梦语惺忪。幻作柔云漾碧空。垂杨画罨秋千索,惹翠萦红。芳意千重。扶上仙裙更不同。
  • 古诗《次韵叶无咎栀子花》 - - 杨冠卿 - - 楼石山前薝蔔花,品题从昔属诗家。君看五字齐梁句,句好当令屈宋衙。
  • 古诗《联句嘲僧》 - - 苏辙 - - 玉筹扦银河,红裙蔈碧波。 更行三五步,浸著老僧窠。
  • 古诗《留别田尚书》 - - 王建 - - 拟报平生未杀身,难离门馆起居频。不看匣里钗头古,犹恋机中锦样新。一旦甘为漳岸老,全家却作杜陵人。朝天路在骊山下,专望红旗拜旧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