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郭式昌的诗 > 荷亭拜李忠定公祠原文及翻译赏析

荷亭拜李忠定公祠

朝代:清代诗人:郭式昌时间:2023-04-08
手掬寒泉拜绿苔,满湖残照庙门开。
池蒸暑雨红蕖发,旂卷秋风白雁来。
半壁空持恢复策,七旬谁展老臣才。
三闽四广终成误,和议难凭自古哀。

诗人郭式昌资料

荷亭拜李忠定公祠作者郭式昌

郭式昌(1830-1905),字谷斋,侯官人,郭柏荫子,世居黄巷。清咸丰九年举人,历代理肇庆知府、代理温州知府、代理湖州知府、台州知府、金衢严道道台、代理浙江按察使。著有《说云楼诗草》、《湖州府志》等。..... 查看详情>>

郭式昌古诗词作品: 《杨花·迢递关河春欲归》 《杨花·迢递关河春欲归》 《五坑收抚客民事毕回广州旬日又赴漕涌军营赋示内子》 《辛未春月由温州至处州道上杂咏》 《随蒹秋叔访非衣子山斋》 《辛未春月由温州至处州道上杂咏》 《荷亭拜李忠定公祠》 《吴江舟次·三年十渡吴江水》 《延平军营书所见》 《道上杂咏·回环丹嶂千层出

荷亭拜李忠定公祠原文及翻译赏析

荷亭拜李忠定公祠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舟次汉上寄家兄福门》 - - 樊增祥 - - 挂席竟西去,苍茫落照间。寒钟涢口寺,残雪郢门山。长大谙家事,饥驱损鬓颜。鹡鸰原上草,心为两人殷。
  • 古诗《清江引·湘云楚雨归路杳》 - - 贯云石 - - 湘云楚雨归路杳。总是伤怀抱。江声搅暮涛。树影留残照。兰舟把愁都载了。
  • 古诗《采菱歌·一道绳丝漾小舟》 - - 曹允文 - - 一道绳丝漾小舟,临波试棹木兰舟。寄声莫踏前溪藕,记得莲花放并头。
  • 古诗《秋日燕城杂赋》 - - 刘崧 - - 南城土垣故不塌,西宫渠水自相通。野芦花侣杨花白,蕊木叶如枫叶红。
  • 古诗《采桑曲·桑椹紫来蚕务急》 - - 赵孟坚 - - 桑椹紫来蚕务急,带晓采桑桑叶湿。屋头绿暗勃姑啼,柱础朝朝汗流出。人家蚕老妇勤苦,银钏忙催隔窗雾。方花古塼衮香絮,院静帘垂明燕语,沉炷销来烟半缕。
  • 古诗《送鲍元英太学北上》 - - 沈鍊 - - 北去京华路几千,怜君独上木兰船。逢人早寄平安信,莫使离心对月悬。
  • 古诗《送人游苏州·莫倚春风烂漫游》 - - 刘敞 - - 莫倚春风烂漫游,姑苏台上特多愁。倾城人逐鸱夷去,惟有空江日夜流。
  • 古诗《谢无用和尚惠鞋》 - - 释梵琮 - - 信手裁成任短长,密通一线透中央。看来只是旧时底,著了何妨到处行。
  • 古诗《浣花女·江头女儿双髻丫》 - - 陆游 - - 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䕸煎土茶。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灿灿牵牛花。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
  • 古诗《题增城驻舟亭》 - - 刘弇 - - 一亭潇洒枕江流,水色山光四面浮。多少客帆檐外过,不知谁是济川舟。
  • 古诗《挽长龄联·出将入相》 - - 梁章钜 - - 出将入相,垂五十年,功比汾阳,寿同潞国;扫穴犁庭,越三万里,昔追定远,今媲章佳。
  • 古诗《春尽日贻珠楼茗坐》 - - 黄福基 - - 沈沈溪水风吹绿,一角山痕眼又明。小槛人稀花独秀,高楼春去雨无声。自披灵府冲和气,未解芳年旖旎情。尘世何心问枯菀,坐招林籁听蝉鸣。
  • 古诗《溪边田·流沙澌澌云漠漠》 - - 洪繻 - - 流沙澌澌云漠漠,朝为青田暮为壑。海外沧桑倏变迁,溪居莫道田家乐。昨朝来时看绿禾,今日来时看素波。老农负犁何处去,田在溪中万顷多。溪边家家学耕作,春刈秋收岁岁过。农夫最爱千年业,安得天上枯黄河。溪头未归村犬吠,家中早已到催科。老农闻之长叹息,欲罢不能行不得。晚涨三篙流...
  • 古诗《闻复湖上秋日》 - - 释道潜 - - 西湖发挥有素,最盛唯誇乐天。遗爱到今不朽,长堤一道如弦。
  • 古诗《杂题·带雪南山道》 - - 司空图 - - 带雪南山道,和钟北阙明。太平当共贺,开化喝来声。
  • 古诗《春雨感旧寄兄弟并呈伯姊》 - - 沈尹默 - - 醉梦腾腾有此身,朝糜一呷便忘贫。春风澹宕能容我,夜雨萧疏更忆人。花事几编棠社草,马鞭十里柳堤尘。如今双鬓犹堪在,攀竹烹茶一怆神。
  • 古诗《忆梅·飘蓬万里隔风沙》 - - 李龙高 - - 飘蓬万里隔风沙,梦到江南未到家。料得夜深霜月苦,几人挥泪说梅花。
  • 古诗《杂诗·秋声何飕飕》 - - 陆文圭 - - 秋声何飕飕,乃在枯柳边。 畴昔韵鹂鹒,岁晚栖穷蝉。 张绪少年时,春风正可怜。 流光不相待,白首泪潸然。
  • 古诗《七绝·连蜷雌霓堕晴空》 - - 洪咨夔 - - 连蜷雌霓堕晴空,光照书楼卷纸红。 天为斯文开瑞应,海南海北一宗工。
  • 古诗《览古·昨日满头花》 - - 杨维桢 - - 昨日满头花,堂上争春妍。 今朝大风起,花落玉津园。 旧地易淮陕,取馘谐戎门。 可怜於期首,不谢永州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