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高景光的诗 > 怀曹剑亭·京华六载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怀曹剑亭·京华六载别

朝代:清代诗人:高景光时间:2023-04-05
京华六载别,风度杳难攀。
日下鱼书断,天边鸥梦间。
春帆黄歇浦,秋色陆机山。
何自携尊酒,相从一解颜。

诗人高景光资料

怀曹剑亭·京华六载别作者高景光

高景光,字同春,元和人。诸生。有《桐村小草》。 查看详情>>

高景光古诗词作品: 《怀曹剑亭·京华六载别》 《访刘伴霞鍊师不值

怀曹剑亭·京华六载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怀曹剑亭·京华六载别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江上怀所钦·银汉迢迢大火流》 - - 薛始亨 - - 银汉迢迢大火流,兰桡弭节揽中洲。远书未寄逢征雁,暮杵初鸣对素鸥。舞影每孤鳷鹊镜,琴心空敝鹔鹴裘。卿卿不惯如泥醉,离梦风吹上翠楼。
  • 古诗《怡云别业杂咏》 - - 潘尚仁 - - 榆柳团团接翠微,野人心事莫相违。白云从此间舒卷,不许澶漫出岫飞。
  • 古诗《晓渡扬子江·一钩残月照楼台》 - - 连横 - - 一钩残月照楼台,风定潮平两桨开。桃叶桃根在何处?渡江不见美人来。
  • 古诗《锦堂春/锦堂春慢·留合肥林倅》 - - 阮阅 - - 江入重关,山围翠巘,湖边自古巢阳。正梅残林坞,冰泮池塘。闻道当年父老,记梅福曾隐南昌。有长堤万柳,映□参差,尽是甘棠。共夸金斗。
  • 古诗《忆桃源慢·新水鱼床》 - - 李慈铭 - - 新水鱼床,小风鸥幔,依约花深处。斜阳门巷,都与流莺分住。门外橛头船子过,听打隔花
  • 古诗《挽金寿昌联·有母八旬》 - - 吴葆晋 - - 有母八旬,卌年教养,又从两岁抚孤孙,那堪寂寂青灯,嫠妇緟添仍似昔;思君一恸,百感苍茫,倘使九原逢伯姐,为语萧萧白发,女儿花悴不胜秋。
  • 古诗《和刘仙尉咏梅》 - - 舒岳祥 - - 垂垂一树压疏篱,最爱崚嶒鹤膝枝。只占岁寒花尽后,不争开早与开迟。
  • 古诗《茌平·骡风历鹿碾沙平》 - - 汪士铎 - - 骡风历鹿碾沙平,小憩征尘雨乍晴。满院弦歌喧晚驿,一堤杨柳抱春城。河干地控确磝戍,陇上人耕鼓角声。亦有宾王在徒步,何常不见涕纵横。
  • 古诗《丰安庄·地气南逾热》 - - 李梦阳 - - 地气南逾热,僧林晚暂栖。云开一江去,日在万山西。修竹凉风至,昏鸦古木齐。凭高忽洒泪,清世有征鼙。
  • 古诗《荆门道·荆门道》 - - 曹勋 - - 荆门道,在何许,万里迢迢入南楚。故人何事未归来,满目豺狼路多阻。路多阻兮可奈何,矍铄廉公亦奚取。期君终日醉如泥,贤似灵均醒时语。
  • 古诗《题寿居仁远浦归帆》 - - 释宝昙 - - 筑室江南欲尽头,故将沙尾系行舟。如何落日苍茫外,一幅西风去不收。
  • 古诗《自和·不夜城头著此亭》 - - 李曾伯 - - 不夜城头著此亭,东皇幻化一何神。相将莲炬催芳夕,来俾梅花作好春。自腊月前尤可喜,觉西风外已无尘。衔枚晓奏鹅池捷,为问和门有此人。
  • 古诗《送惠南归·去年大儿别我归》 - - 尹廷高 - - 去年大儿别我归,钱唐江上秋云飞。今年小儿辞我去,离亭黄叶燕山路。人生百岁石火光,何堪别离苦断肠。蚁穴荣枯祗瞬息,蜗角胜名才毫芒。胡为天涯更海角,山鸟野猿俱笑错。清风明月归去来,白饭黄齑苦不恶。眼中太华与黄河,酒后耳热还高歌。一瓢一笠春雨里,笑倒道旁春梦婆。...
  • 古诗《生查子·闺情》 - - 无名氏 - - 闲倚曲屏风,试写相思字。不道极多情,却是浑无思。笑近短墙阴,抛个青梅子。苔上印钩弯,邂逅难忘此。
  • 古诗《夜发蔡口·落霞堕秋水》 - - 党怀英 - - 落霞堕秋水,浮光照船明。孤程发晚泊,倦楫摇天星。蔼蔼野烟合,翛翛水风生。远浦浩渺漭,微波澹彭觥。畸鸟有时起,幽虫亦宵征。怀役叹独迈,感物伤旅情。夜久月窥席,忼慨心未平。...
  • 古诗《绝句·雪山一味好醍醐》 - - 张伯端 - - 雪山一味好醍醐,倾入东阳造化炉。若过昆崙西北去,张骞方得见麻姑。
  • 古诗《寄和父·行李资章甫》 - - 刘攽 - - 行李资章甫,秋期看海涛。埃尘乍振袂,淮泗幸容舠。飏舄双凫健,飞乌五两高。须君菊花酒,慰此寸心劳。
  • 古诗《低云·低云漫捲厚如绵》 - - 伯昏子 - - 低云漫捲厚如绵,覆我高楼百尺轩。料是雨情酬未足,凄霜一片袭寒原。
  • 古诗《小隐四韵·绕园万竿竹》 - - 五迈 - - 绕园万竿竹,奇壑千丈松。 此物匹高士,坐羞桃李容。 客至谈世故,接之令人慵。 相看两不厌,晴昊倚高峰。  
  • 古诗《张节妇·人生为夫妇》 - - 胡翰 - - 人生为夫妇,结发相因依。 恩爱在偕老,零落中路歧。 夕坐守空闺,晨兴簪恶笄。 身为张氏妇,茕立将安归? 愿言持寸心,如石无改移。 上奉百岁姑,下哺两男儿。 儿虽媵所出,孰匪夫体遗? 烝尝苟有托,门户亦足持。 瞻望恐弗及,劬劳庸敢辞。 乡人敬妇德,县官尊母仪。 二子伯与仲,孝思长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