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陆黻恩的诗 > 怀董二·秋雨秋风夜原文及翻译赏析

怀董二·秋雨秋风夜

朝代:清代诗人:陆黻恩时间:2023-04-06
秋雨秋风夜,江南江北天。
故人千里外,清梦十年前。
壮志应难减,浮名终自牵。
儒冠休道误,愿著祖生鞭。

诗人陆黻恩资料

怀董二·秋雨秋风夜作者陆黻恩

介绍:清江苏阳湖人,字亚章,号紫峰。道光十九年举人。拣选知县。有《读秋水斋诗文集》。清江苏阳湖人,字亚章,号紫峰。道光十九年举人。拣选知县。有《读秋水斋诗文集》。..... 查看详情>>

陆黻恩古诗词作品: 《怀董二·秋雨秋风夜》 《得以黄兄书知归有日矣喜而赋此》 《拜宣公祠·艰难行在扈銮舆》 《山行·山行荦确瘁轮踬》 《香草河·推篷草烟霁》 《漫兴·少日原期竹帛勋

怀董二·秋雨秋风夜原文及翻译赏析

怀董二·秋雨秋风夜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仲孚见和·故山此日未应晴》 - - 李谷 - - 故山此日未应晴,忆昔衣沾绕竹行。不信湿薪如桂贵,肯将官烛代松明。夜深儿女团栾语,酒熟邻家缱绻情。谁使京华长作客,厌闻阴雨滴檐声。
  • 古诗《立春前二日谈长益纪伯紫姜绮季赵友沂陈子寿同鲍子云夜集》 - - 龚鼎孳 - - 王正已十日,春尚滞今年。节逼传柑夕,心飞折柳前。啼莺知闰岁,连骑且风烟。但醉消头白,无忧贳酒钱。
  • 古诗《永定门外·一夜云容聚散争》 - - 乾隆 - - 一夜云容聚散争,晓来春宇丽新晴。轻烟宿润相融冶,颇喜青郊物向荣。
  • 古诗《送人出狱·相逢相别两经春》 - - 杨爵 - - 相逢相别两经春,分袂情怀见子真。此后金吾门外过,念予还是困中人。
  • 古诗《题黄明甫扇·小江波接大江波》 - - 邵宝 - - 小江波接大江波,江上潮声入梦多。赋得新诗来慰我,溪人争道濯缨歌。
  • 古诗《偈·万机不到》 - - 释士圭 - - 万机不到,眼见色,耳闻声。一句当堂,头戴天,脚踏地。你诸人祇如今日是五月初一,殊不知金乌半夜忙忙去,玉兔天明上海东。
  • 古诗《金浮图·夜宿翁村时方刈稻苦雨不绝词纪田家语》 - - 陈维崧 - - 为君诉。今年东作。满目西畴,尽成北渚。雨翻盆势欲浮村去。香稻波飘,都作沈湘角黍。咽泪频呼儿女。瓮头剩粒,为君殷勤煮。话难住。茅檐点滴,短檠青荧,床上无乾处。雨声乍续啼声断,又被啼声,剪了半村雨。摇手亟谢田翁,一曲淋铃,不抵卿言苦。...
  • 古诗《怨王孙·和近修过响山潭用原韵》 - - 王庭 - - 滩险水小。行人惯恼。暝色迷烟,孤舟路渺。前往泊处相安。有山潭。山声十里随呼去。云有墓。响答能无苦。居人旧事,堪数草窃销烽。一年中。
  • 古诗《贻青阳宰·徵赋常登限》 - - 李中 - - 徵赋常登限,名山管最多。吏闲民讼少,时得访烟萝。
  • 古诗《过池州见山·淼茫东泻又西还》 - - 洪繻 - - 淼茫东泻又西还,曙色朝霞远浦间。江上青峰都已过,不知何处九华山。一岸烟波一岸山,五松九子贵池间。江南此地多山水,恨不维舟一往还。
  • 古诗《登香山·古柏参天合》 - - 胡文灿 - - 古柏参天合,空山淡夕曛。冷风吹落叶,独鹤引归云。香径寒花落,飞泉曲涧分。村墟何处是,樵唱隔烟闻。
  • 古诗《题止水零卉集后》 - - 刘峻 - - 杜兰香去几时还,梦雨凄迷李义山。试浣青衫儿女涕,留将热泪洒星关。
  • 古诗《梳头·水晶帘下篆烟浓》 - - 许君 - - 水晶帘下篆烟浓,七尺乌云幻作峰。细润香膏融宝麝,妥安钗股颤双龙。参鸾样巧松偏好,堕马妆新态自墉。堪爱发光明似鉴,几回独对镜芙蓉。
  • 古诗《汉高祖·石氏君臣尽播迁》 - - 王十朋 - - 石氏君臣尽播迁,晋阳兵起据中原。早知只有三年汉,何似捐躯报晋恩。
  • 古诗《游青柯亭作》 - - 李达 - - 名园此日复如何?异史魂来月夜过。士已无奇聊载鬼,亭犹绝胜见横柯。金银气散天香落,水镜光涵晚兴多。应向滩头放舟去,搜神读罢扣舷歌。
  • 古诗《南歌子·帘影筛金线》 - - 徐照 - - 帘影筛金线,炉烟篆翠丝。菰芽新出满盆池。唤起玉瓶添水养鱼儿。意取钗虫碧,慵梳髻翅垂。相思无处说相思。笑把画罗小扇觅春词。
  • 古诗《感怀寄择之》 - - 李觏 - - 众人皆锐进,唯我复幽居。虑远梦多乱,身闲气不舒。干求非禄位,好尚岂诗书。日夜又日夜,霜寒鬓发疎。
  • 古诗《采桑子·宜春苑外楼堪倚》 - - 晏几道 - - 宜春苑外楼堪倚,雪意方浓。雁影冥濛,正共银屏小景同。 可无人解相思处,昨夜东风。梅蕊应红,知在谁家锦字中。
  • 古诗《皇恐滩·只愁江水去无还》 - - 杨万里 - - 只愁江水去无还,石打银涛倒上滩。 道是此滩天下恶,古今放过几樯竿。
  • 古诗《送李审之桂州谒中丞叔》 - - 戴叔伦 - - 知音不可遇,才子向天涯。远水下山急,孤舟上路赊。 乱云收暮雨,杂树落疏花。到日应文会,风流胜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