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代诗人 > 王畦的诗 > 寄倪元镇·茅屋柴门少市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寄倪元镇·茅屋柴门少市人

朝代:元代诗人:王畦时间:2023-04-05
茅屋柴门少市人,时看麋鹿走踆踆。
风前忽见飞花堕,想是山中又一春。

寄倪元镇·茅屋柴门少市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寄倪元镇·茅屋柴门少市人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首望山高处·川原回合接林坰》 - - 郭嵩焘 - - 川原回合接林坰,旧垒如闻战血腥。断角颓垣尘漠漠,夕阳荒冢草星星。青山一发江南北,黄叶千家酒醉醒。危世生才终已矣,安排吾道付沈冥。
  • 古诗《竹枝词·夏汛初看几尺添》 - - 叶调元 - - 夏汛初看几尺添,平湖万顷镜中天。倚栏领略烟波趣,位置无如第五泉。
  • 古诗《桃源洞·桃花产灵洞》 - - 欧必元 - - 桃花产灵洞,开落已千秋。欲觅栽人处,唯看水上流。
  • 古诗《岁暮病中作·卧病动经月》 - - 吴未淳 - - 卧病动经月,畏寒窗忌开。不禁童稚扰,还望友朋来。卜岁占钱课,迎春谢酒杯。鹏抟曾有志,今日已成灰。
  • 古诗《送浦丽水文玉》 - - 邵宝 - - 十年丽水我曾游,又赋新诗送县侯。山戢兵戈金在穴,海通舟楫盬成邱。有人俎豆如诸葛,何处弦歌不子游。且莫易看循吏传,几多风采待君收。
  • 古诗《凤台晓望·列嶂飞空翠几重》 - - 陶安 - - 列嶂飞空翠几重,晨光拂树露华浓。江南地胜来丹凤,海上天开起火龙。都邑豪华超六代,烟尘荡涤见诸峰。可怜白鹭三山句,金谷惟宜罚酒钟。
  • 古诗《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 - - 黄庭坚 - - 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忽呼绢素翻砚水,久不下笔或经年。异时踏门闯白首,巾冠敧斜更索酒。举杯意气欲翻盆,倒卧虚樽将八九。醉拈枯笔墨淋浪,势若山崩不停手。数尺江山万里遥,满堂风物冷萧萧。山僧归寺童子后,渔伯欲渡行人招。先君笑指溪上宅,鸬鹚白鹭如相识。许生再拜谢...
  • 古诗《牡丹·画槛阴浓綵羃新》 - - 彭孙贻 - - 画槛阴浓綵羃新,雕楹娇艳有馀春。朱楼绮结依仙掌,锦幄风多避舞尘。琼树并翻清夜曲,沉香定识倚阑人。悬知国色倾城在,姚魏名家品未真。
  • 古诗《李翱参药山图赞》 - - 释智愚 - - 黑豆数无穷,青松盖不尽。癯然老比丘,即此吾无隐。更提云水曲周遮,添得傍人眼里花。
  • 古诗《颂古·丹山生鸑鷟》 - - 释宗杲 - - 丹山生鸑鷟,师子彦狻猊。棒下摩醯眼,徒誇第一机。
  • 古诗《采桑子·水亭花上三更月》 - - 吴文英 - - 水亭花上三更月,扇与人闲。弄影阑干。玉燕重抽拢坠簪。心期偷卜新莲子,秋入眉山。翠破红残。半簟湘波生晓寒。
  • 古诗《阊门夜泊·丝丝杨柳拂官河》 - - 沈愚 - - 丝丝杨柳拂官河,烟际楼台隔岸多。此夜阖闾城下泊,满船明月听吴歌。
  • 古诗《万竿烟雨·有猗者竹》 - - 乾隆 - - 有猗者竹,在彼渭川。乃含宿雨,乃带朝烟。其色维何,非媸非妍。其音维何,非管非弦。有客坐对,羌民之先。其屋何有,四壁萧然。其手何持,道德一编。逸民也欤,吾何得而致焉。
  • 古诗《宇时力邀且有候驾之语口占以报》 - - 魏新河 - - 长空命驾彩云飞,手把秦时明月归。此日剡溪舟上客,两京同看一斜晖。
  • 古诗《孟夏雨后简毛秋岑明复庵相约再游王园》 - - 戴亨 - - 燕地春寒景物湮,寻春春尽不逢春。连朝已渥催花雨,清兴还思附骑尘。山翠自添前度色,莺声应唤再游人。过迟太早均无当,斟酌良辰办酒缗。
  • 古诗《丙寅十月朔,扫墓有感》 - - 李诩 - - 蓼莪篇废几潜然,聊率儿曹展墓田。乌鸟含情悲夜夜,春晖难报痛年年。箕裘未善惭弓冶,诗礼丕承扩祖先。所幸熙熙忘帝力,及时耕凿望孙贤。
  • 古诗《乌鸦的翅膀》 - - 沈睿 - - 我必须接受乌鸦的命运,和你。你背后的阴影张开翅膀,带来黑夜。我们在门口告别,带晕轮的月亮与我们一起沉默,大门紧闭。我曾用最优美的颜色描绘你,万里与终生相遇,只为这次透不过气来的吻我是女人中那最好的女人,我是你的黑眼睛,你的黑头发……我以为我握住了你的柔情...
  • 古诗《秋分前三日偶成》 - - 释文珦 - - 秋光几一增,在候已无雷。 显气凝为露,嘉禾秀出胎。 燕衔余暑去,虫唤嫩寒来。 泡影非能久,流光又苦催。
  • 古诗《挽柯东海·不持寸铁霸斯文》 - - 刘克庄 - - 不持寸铁霸斯文,畴昔曾将胆许君。 撰出骚词奴宋玉,写成帖字婢羊欣。 丧无归费人争赙,诗有高名虏亦闻。 昨览埋铭增感怆,累累旧友去为坟。
  • 古诗《懊恼曲》 - - 温庭筠 - - 藕丝作线难胜针,蕊粉染黄那得深。 玉白兰芳不相顾,青楼一笑轻千金。 莫言自古皆如此,健剑刜钟铅绕指。 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 庐江小吏朱斑轮,柳缕吐芽香玉春。 两股金钗已相许,不令独作空成尘。 悠悠楚水流如马,恨紫愁红满平野。 野土千年怨不平,至今烧作鸳鸯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