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释希昼的诗 > 句·芳树侵云老原文及翻译赏析

句·芳树侵云老

朝代:宋代诗人:释希昼时间:2023-04-06
芳树侵云老,孤泉落石危。

诗人释希昼资料

句·芳树侵云老作者释希昼

释希昼,剑南(今四川成都)人。九僧之一(《清波杂志》卷一一)。今录诗十九首。 查看详情>>

释希昼古诗词作品: 《寄河阳察推骆员外》 《送朱扆·别业沧波外》 《句·芳树侵云老》 《句·花露盈虫穴》 《寄答桂府黄殿院》 《书惠崇师房》 《句·剑月啼猿苦》 《送嗣端东归·远念生泉石》 《寄寿春使君陈学士》 《早春阙下寄观公

句·芳树侵云老原文及翻译赏析

句·芳树侵云老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壶中天慢·柝声》 - - 黄景仁 - - 九门锁上,早蟆更报急,凄凄夜永。常向漏声疏处补,街鼓频番相应。古驿衔山,荒城抱水,几个人欹枕。欲沉犹未,星星萧寺钟殷。便拟刁斗千屯,胡笳万帐,无此声悽警。独火营门青似豆,打得霜酸月冷。今夜严城,传来虎旅,一样愁清听。可知独客,被他乡梦敲醒。 ...
  • 古诗《阮郎归·菊花》 - - 叶申芗 - - 此花开后更无花。问谁偏爱些。忆从九日伴陶家。诗人今尚誇。堪酿酒,佐烹茶。餐英古趣赊。秋容老圃莫嫌他。香留晚节佳。
  • 古诗《似娘儿·十郎上》 - - 汤显祖 - - 十郎上:山水仲长园。背关河摇落胡天。春风游子悲乡县。破帽空怜。敝衣难护。谁家柳陌花源。
  • 古诗《清平乐·凄凄切切》 - - 纳兰性德 - -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 古诗《再过阳和书院寻伟南不遇》 - - 彭孙贻 - - 拾级步山□,□雨寒萧爽。危亭息高屐,石壁投轻杖。重来岩景异,阴霁殊今曩。稍离城市目,便入青霞想。砌甓象天街,苔文成地网。伊人亦羁旅,客馆同菰蒋。岁宴感雨雪,相寻失来往。负此萝薜悰,孤我金石党。枯梅傲岩扉,鸟雀罗书幌。惆怅望南鸿,夕烟横宿莽。...
  • 古诗《会稽八咏·妙乐庵》 - - 赵抃 - - 三年时得憩圆庵,有客禅机不在谈。妙乐佳名人不会,府中无事昼潭潭。
  • 古诗《夏日·浅绛怜朝槿》 - - 张英 - - 浅绛怜朝槿,轻黄惜露葵。草花深绿院,秋雨晚凉时。棐几堆书满,疏帘著地垂。吾庐虽不广,犹足傲东篱。
  • 古诗《往枫溪看梅经梅花道人弟园址》 - - 魏学洢 - - 从此西行去,春风处处花。沙弥留碣否,乱石拥残沙。
  • 古诗《冠峰亭·危亭四柱据层峰》 - - 乾隆 - - 危亭四柱据层峰,携得峰云一袖浓。恰似梵天花雨里,珠宫每冠玉芙蓉。
  • 古诗《题求己图·七尺昂藏剩藐躯》 - - 刘绎 - - 七尺昂藏剩藐躯,天涯行尽感穷途。茫茫四海谁知己,落落空山见故吾。暮楚朝秦人自有,饮冰卧雪世应无。回头一笑公亡是,不信墦间即此徒。
  • 古诗《石竺山·惜齿埋之土》 - - 刘克庄 - - 惜齿埋之土,何曾愿世知。终为交趾献,亦被普贤骑。
  • 古诗《观陈希夷先生真及墨迹》 - - 邵雍 - - 未见希夷真,未见希夷迹。止闻希夷名,希夷心未识。
  • 古诗《湖西杂感诗·凿得新泉古砌头》 - - 释智圆 - - 凿得新泉古砌头,煮茶滋味异常流。夜来闲看澄明性,天上无云月正秋。
  • 古诗《客四妹惠明家重九日期仲樵锡光两兄不至。近午四妹小具樽酒为解毷氉。屋后有隙地寻丈草树翳如顾而乐之。因戏学龚自珍体写成两律》 - - 胡惠溥 - - 筮日重阳却闭关,糕题二酉自家山。囊萸簪菊酬佳节,如木从绳检破毡。舵转因风今竟得,归欤其赋倦知还。此生几许飞腾意,未抵樽前洽笑谈。
  • 古诗《笼中鸟·未是扶摇得意时》 - - 连文凤 - - 未是扶摇得意时,笼中日月且相依。一身天地宜閒过,四面风尘莫远飞。老树无枝空怅望,春山何处不知归。冯君爱取新毛羽,休向花前怨落晖。
  • 古诗《游青原·越涧路方曲》 - - 毛奇龄 - - 越涧路方曲,到门山转深。石亭秋未暮,溪阁昼生阴。象鼻环花岫,龙堂蔽梵林。欲留双树下,前望起沉吟。
  • 古诗《通天岩·幽怀慕岭寂》 - - 蒲宗孟 - - 幽怀慕岭寂,结庵在中林。绿竹君子操,清池故人心。明月弄寒影,好风摇翠阴。江南千里远,何处盛朋簪。
  • 古诗《浣溪纱·赋到闲情我愿同》 - - 苏渊雷 - - 赋到闲情我愿同。为巾为簟更为风。纯情欲堕任西东。三宿恋桑疑有种,隔帘语燕定谁通。当时真悔太匆匆。
  • 古诗《自宝丰仓归·岳云成冻把春寒》 - - 孔武仲 - - 岳云成冻把春寒,十里崎岖倦往还。 马上朔风回系带,雪中微酒见开颜。 含黄欲坼江边柳,蘸绿相重水上山。 抛掉一官如粪壤,好随鱼舸此中闲。
  • 古诗《二月吟·林下故无知》 - - 邵雍 - - 林下故无知,唯知二月期。 酒尝新热后,花赏半开时。 只有醺酣趣,殊无烂熳悲。 谁能将此景,长贮在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