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朝诗人 > 吕子羽的诗 > 李白醉归图·春风醉袖玉山颓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白醉归图·春风醉袖玉山颓

朝代:金朝诗人:吕子羽时间:2023-04-05
春风醉袖玉山颓,落魄长安酒肆回。
忙煞中官寻不得,沉香亭北牡丹开。

诗人吕子羽资料

李白醉归图·春风醉袖玉山颓作者吕子羽

子羽字唐卿大兴人大定末进士仕至陈州防禦使元光末为酷吏所诬以乏军兴系狱比赦至唐卿自缢死朝臣有辨其冤者诏复官希颜为制辞云毁誉之来在仁贤而不免是非之论至久远而乃公人谓..... 查看详情>>

吕子羽古诗词作品: 《至日·岁晏多风雪》 《广平道中·风色著黧面》 《李白醉归图·春风醉袖玉山颓》 《宿章义广胜寺

李白醉归图·春风醉袖玉山颓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白醉归图·春风醉袖玉山颓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次韵烹茶·移种疑从紫府仙》 - - 傅察 - - 移种疑从紫府仙,世间凡草护芊眠。味高石蜜甘居下,效捷灵芝愧在前。玉
  • 古诗《寒芦四鸿·芦叶满沙洲》 - - 张侃 - - 芦叶满沙洲,凫翁取次游。生绡才半尺,占得江南秋。
  • 古诗《行军城道中·北望青山几百重》 - - 苏过 - - 北望青山几百重,秋来翠色欲摩空。犬戎绝漠今无几,鸟道营粮力已穷。岩谷有田空琐细,旌旗何日卷殷红。此行岂得功名事,聊欲探奇访葛洪。
  • 古诗《所寄诗·蔡家兄弟好儿郎》 - - 释德洪 - - 蔡家兄弟好儿郎,骨秀同熏知见香。好在绿杨堤上路,幅巾来往自相羊。
  • 古诗《金莲出玉花·法门寺李生求》 - - 丘处机 - - 一团臭肉。千古迷人看不足。万种狂心。六道奔波浮更沉。天真佛性。昧了如何重显证。宝范仙宗。觉后凭君豁蔽蒙。
  • 古诗《湖亭晚兴·梅风吹雨昼生凉》 - - 谢迁 - - 梅风吹雨昼生凉,雨后登临野兴长。两岸柳摇新涨绿,隔湖云压暮山苍。松关杳霭归禅衲,荻港依稀出钓航。散步却嫌双屐短,且从孺子和沧浪。
  • 古诗《管大兄弓伯挽歌》 - - 王夫之 - - 薤上露,光油油,日出曈曈,其光易收,乐日之匿得久留。将何奉,奉咿嚘。室有妇,膝有儿。儿为父,妇为师。夔夔终日夕,鸡鸣晨起以奉之。妇步亦步,妇趋亦趋,伛伛偻偻,为儿觅肥腴。如何令死心怦摧,姝姝媚媚,眉不得开,将此悲君胡当哉。日已匿,阴已霾,轶云霓,足徘徊,露晞朝阳乐无涯。...
  • 古诗《酬刘郎安孺庆八十》 - - 韩维 - - 桂起安居濯了缨,结茅凭几坐忘情。行年及老渐仁德,终日为欢尽孝诚。垂白退休承世范,纡朱列侍愧朝荣。近来捉得文章婿,陡觉吾门喜气生。
  • 古诗《奉简莘叟·红叶飘萧秋后山》 - - 沈辽 - - 红叶飘萧秋后山,相望止在一溪间。老夫无用方安命,夫子何为蚤闭关。世事不随歌吹乐,此身略与水云闲。经年不见宁相外,安在区区事往还。
  • 古诗《李侯新斋植松竹聊为杂言》 - - 张舜民 - - 尝闻君子居,一日顾必葺。李侯作新斋,制度皆自给。轩楹如肺腑,豁达可出入。取竹渭水湄,移松陇山隰。岁寒远相依,劲节久孤立。栽培岂无法,根著至今湿。清风在目前,独我得多挹。归壤共无涯,往日不可及。惟忧属后人,长伴边声急。...
  • 古诗《饮中泠泉·引绠汲清泠》 - - 欧大任 - - 引绠汲清泠,持作佛前供。一卷楞伽经,天风破尘梦。
  • 古诗《雨夜思子虡·兀兀过遥夜》 - - 陆游 - - 兀兀过遥夜,悠悠拥破衾。峭寒侵病骨,残雨滴愁心。人别易千里,书来真万金。醉眠差似可,谁与伴孤斟。
  • 古诗《十八罗汉·挖耳罗汉》 - - 姚佳 - - 非礼勿听归克己,牵牛不饮由挖耳。怡神通窍觉声闻,意味盎然谁似你。
  • 古诗《题高丽字迹·片纸殷勤赠跋篇》 - - 牟巘 - - 片纸殷勤赠跋篇,来从箕子旧朝鲜。六经原不经秦火,好为刊传惠后贤。
  • 古诗《题夏圭孤舟风雨图》 - - 张昱 - - 此船载得许多愁,使我樽前感旧游。惆怅扬州十年梦,满江风雨泊瓜洲。
  • 古诗《乙亥秋与许霜岩同过深州忽忽十二年矣重经此地题壁依然时许远宦滇南口占寄之》 - - 查慎行 - - 飞鸿一散天南北,指爪痕从坏壁留。惆怅城南独吟客,夕阳随影过深州。
  • 古诗《饶州宗维那》 - - 释居简 - - 三印高风久寂寥,何妨辨地且从苗。同行共住不相识,须信饶州不可饶。
  • 古诗《虞美人·题十园秋思图为寥士作》 - - 陈方恪 - - 山围潮打仍朝暮。落木枯陵树。夕阳红上鼓楼西。犹认几家门巷草萋迷。相逢楚老伤离乱。诗鬓经年换。雁飞纸阁影初涵。又放一襟秋思满江南。
  • 古诗《朝爽轩红蕉著花喜而成篇》 - - 喻良能 - - 青绮丛中蹙绛纱,碧云阙处抹晴霞。 凌霜窈窕含朱彩,消得愚溪作意夸。
  • 古诗《客有折秋香来桂隐者喜成七言呈以道》 - - 张镃 - - 半纪移居野水旁,年年尝为木樨忙。 若非老树从头发,安得西风彻骨香。 数朵折来犹甚爱,满林开后得无狂。 今番莫把寻常比,一段清香两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