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赵祺的诗 > 离卦赞·日月丽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离卦赞·日月丽天

朝代:宋代诗人:赵祺时间:2023-04-05
日月丽天,德备中正。
明以继明,圣而益圣。

诗人赵祺资料

离卦赞·日月丽天作者赵祺

生卒:1240-1274。介绍:即赵祺。理宗弟嗣荣王赵与芮子。理宗无子,宝祐元年入为嗣,封忠王。景定元年立为太子。五年,理宗死,即位。耽于酒色。以贾似道有定策功,加太师,似道因是专制国..... 查看详情>>

赵祺古诗词作品: 《日新·大哉盘铭》 《进圣训·宠颁御墨十行新》 《自警·孳孳为善》 《社日雨·风催社日雨霏雰》 《题诸色扇·履霜知地冻》 《自警·私既克》 《句·尧舜传心惟以一》 《授衣·从来人事顺天时》 《离卦赞·日月丽天》 《赐陈郁·文窥先汉

离卦赞·日月丽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离卦赞·日月丽天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记得·槛光山色静无哗》 - - 胡念倩 - - 槛光山色静无哗,低亚红栏一带斜。记得双轮同轧轧,西园去看袅婷花。
  • 古诗《清漪园晓直·苑西清境豫游便》 - - 钱载 - - 苑西清境豫游便,轮直群僚奏事前。万寿山光霁春旭,昆明湖气拥朝烟。乳鸦声里宫门启,绿树阴中口敕传。仰识圣人无自暇,一心常在众心先。
  • 古诗《赵子昂仿张僧繇》 - - 黄公望 - - 松影参差俯急湍,悠悠斜日下西川。舟师欲渡频回首,游子经年怯袂寒。
  • 古诗《题李恢垣铨部东陵于役诗后》 - - 冯誉骥 - - 仙曹骏马出皇都,想见衣冠拜鼎湖。玉座森严三后列,翠旂明灭万灵趋。周原毕吨瞻王气,汉代高光表圣模。却望慕陵松柏路,十年泪洒向苍梧。
  • 古诗《百岁篇·八十虽存力已残》 - - 敦煌曲子 - - 八十虽存力已残。梦中时复到天关。还遇道人邀说法,请师端坐上金坛。
  • 古诗《次韵侯宣城题叠嶂楼》 - - 苏辙 - - 小邑来时路,宣城最近邻。楼台百年旧,花竹一番新。登览春深日,凝思病后身。何时对樽酒,重为洗埃尘。
  • 古诗《登分署后山小饮》 - - 吴国伦 - - 城郭家家厌雨,山川面面出云。天畔老夫独坐,阁中野色平分。
  • 古诗《残冬归宗阅毗尼忆阿公时阿公出沈阳之千山》 - - 释今严 - - 阅尽毗尼岁又催,拥炉深夜拨寒灰。念予计日归三峡,知子何时过五台。多病曾供匡岳雪,一身聊寄玉关梅。荷担大道思贤者,望断孤鸿绝塞来。
  • 古诗《宿寒梅寺·大笑下山寻古寺》 - - 成鹫 - - 大笑下山寻古寺,半岩明月且盘桓。人声渐远滩声近,上界全空下界宽。石榻无尘留客住,蒲团有脚寄人难。长江此去无多路,应许重来共岁寒。
  • 古诗《送客还幽州·惆怅秦城送独归》 - - 李益 - - 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云树远依依。秋来莫射南飞雁,从遣乘春更北飞。
  • 古诗《西湖左宗棠祠联》 - - 陈士杰 - - 地近岳王坟,死后不孤,蒋庙刘祠皆旧部;奠酌圣湖水,生前有语,六桥三竺许重来。
  • 古诗《拟古宫词·夜雨空阶静自鸣》 - - 苏祐 - - 夜雨空阶静自鸣,梦回枕上太分明。萧萧几片芭蕉叶,故起秋声满凤城。
  • 古诗《扇·齐纨巧制爱天工》 - - 袁枚 - - 齐纨巧制爱天工,白羽临江水照空。小扑流萤花径外,分凉热客树阴中。生无愧面遮寒士,秋有馀恩感汉宫。憔悴年年箱箧里,谁知摇手满怀风。
  • 古诗《白牛接待·田园隐密白牛闲》 - - 释崇岳 - - 田园隐密白牛闲,近揖湖光远对山。何似踏翻无寸土,上方香积在其间。
  • 古诗《酬故人见赠》 - - 严羽 - - 湘江南去少人行,瘴雨蛮烟白草生。谁念梁园旧词客,桄榔树下独闻莺。
  • 古诗《落叶·一片清阴护好山》 - - 曹家达 - - 一片清阴护好山,横摧应恨晓霜顽。旧根强附怜飘泊,生意蠲除谢折攀。青眼几时谋爨下,红颜题怨到人间。指看花月春江夜,天借东风为送还。
  • 古诗《冬晴散步·入夜朔风烈》 - - 陈杰 - - 入夜朔风烈,出门黄叶深。 霜曦开畅月,雪蘤动阳林。 冬暖儿童色,时和父老心。 百年吾此日,乘健数经寻。
  • 古诗《送道觉游天童山》 - - 王之道 - - 小雨新晴接重九,猎猎西风振衰柳。 二禅过我欲东游,为说偕行得衣友。 天童老人笑垂手,应问师来欲何取。 相逢莫作一日留,袖取鄞江过淮右。
  • 古诗《为韵见·澡身乎书圃》 - - 方岳 - - 澡身乎书圃,晞发於礼园。 静中观我生,父乾而母坤。 宁不自爱重,日夕声利昏。 前修亦人耳,而我何沄沄。 飘流众浊间,我者能几存。 人言千丈清,不如一寸浑。 吾方洗吾耳,尔舌宁可扪。 人情习华竞,何啻於乞墦。 此固吾不能,归袖风翻翻。 寘矣勿复道,荷锄过前村。...
  • 古诗《拟咏贫士·陶渔起畎亩》 - - 方回 - - 陶渔起畎亩,在野贤无遗。 世岂有贫士,贫民且无之。 鳏寡不敢侮,俊乂斯可知。 末季尚贪欲,高位多穷奇。 有如元恺者,岂不寒与饥。 寒饥士之常,苍生良足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