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魏炎的诗 > 历山·济南郡里多沮洳原文及翻译赏析

历山·济南郡里多沮洳

朝代:唐代诗人:魏炎时间:2023-04-04
济南郡里多沮洳,娥皇女英汲井处。
窃向池中潜圳来,浇茆畦上平流去。

诗人魏炎资料

历山·济南郡里多沮洳作者魏炎

暂无该诗人相关信息。 查看详情>>

魏炎古诗词作品: 《历山·齐州城东舜子郡》 《历山·济南郡里多沮洳》 《历山·西家今为定戒寺

历山·济南郡里多沮洳原文及翻译赏析

历山·济南郡里多沮洳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自嘲·苍翠茆庵络古藤》 - - 张问陶 - - 苍翠茆庵络古藤,支公心印许传灯。买山赀少缘曾结,敲月人多兴可乘。应对王刘凭我法,挽推陶谢试谁能。木樨开处香无隐,花气难撩入定僧。
  • 古诗《吴门过庄滋圃司寇寓园》 - - 蒋士铨 - - 罗雀门空曳履过,尚书眷属问如何。百身九死人难赎,廿载馀生玷未磨。禁狱犹存恩罔极,当官多谬志无他。扶桑再祷金鸡下,晚节湔除敢更讹。
  • 古诗《元夕·少岁观灯入夜阑》 - - 申涵光 - - 少岁观灯入夜阑,灯昏烛尽有馀欢。即今强逐游人出,未觉心随乐事宽。筋力渐衰安早卧,冰霜满地怯春寒。况闻关塞烽烟逼,目对繁华独懒看。
  • 古诗《题邹一桂画秋色即用其韵》 - - 弘历 - - 莫怪八公发尽斑,须臾解会变朱颜。墙头秋色有如此,信报天边雁欲还。
  • 古诗《步郊外山脚·衰鬓迎残照》 - - 陈三立 - - 衰鬓迎残照,听虫废垒间。苇根埋碎弹,人气冷秋山。野哭孤云驻,钟声一杖还。寻僧来往径,谁及半山閒。
  • 古诗《和陶渊明·暇日坐北窗》 - - 陈造 - - 暇日坐北窗,好风竹间至。楚骚偶到眼,开卷已心醉。爱君君子心,湛身抑其次。自靖各所安,苟难岂所贵。非渠工语言,谁遣忘肉味。
  • 古诗《漫兴·隐几看山与世违》 - - 王冕 - - 隐几看山与世违,当门种竹亦无机。五更骤雨随风过,满眼落花如雪飞。每为注书消夜烛,亦常沽酒典春衣。今朝急报任公子,昨日苍苔满钓矶。
  • 古诗《次韵曾子开侍郎话别》 - - 释道潜 - - 二纪浮游踏世尘,贤愚了了见情真。行藏不昧如公少,细听名言实可人。
  • 古诗《奉和御制登鸳鸯楼即目应制》 - - 孙逖 - - 玉辇下离宫,琼楼上半空。方巡五年狩,更辟四门聪。井邑观秦野,山河念禹功。停銮留睿作,轩槛起南风。
  • 古诗《浣溪沙·和清真韵》 - - 姚华 - - 恬碧娇红闹远香。深更襟袂水风凉。桐阴竹影欲秋光。罢听蝉吟要月露,未妨鸥睡梦池塘。欲成诗句自商量。
  • 古诗《谢程钜夫学士》 - - 吴仲轩 - - 抱疾经年久,何期徵诏临。芸窗书已蠹,竹径叶尤深。空返皇华使,难忘鸥鸟心。怀君虽感激,衰鬓不胜簪。
  • 古诗《赠朱庆馀校书》 - - 周贺 - - 风泉尽结冰,寒梦彻西陵。越信楚城得,远怀中夜兴。树停沙岛鹤,茶会石桥僧。寺阁连官舍,行吟过几层。
  • 古诗《常阴沙夜坐·团团明月照孤村》 - - 周馨桂 - - 团团明月照孤村,瑟瑟悲风到荜门。累得低徊夜深坐,恐劳归梦欲消魂。
  • 古诗《孙期牧豕·祝鸡牧豕其非误》 - - 韩淲 - - 祝鸡牧豕其非误,逐鹿屠龙也是閒。用破心时无活路,得全身处有名山。洪纤高下皆徼幸,终始乘除每好还。一任凤歌仍豹隐,多应蚁梦与蜗蛮。
  • 古诗《浪淘沙·书丘逢甲岭云海日楼集后,时述庭将随陈公洽长官赴台湾,即送其行》 - - 卢前 - - 梦寐海中山。何限凋残。岭云大句最辛酸。四百万人同一哭,别矣台湾。点将昔登坛。苦战乡关。一朝割弃恨无端。五十年前游钓地,今始能还。
  • 古诗《木兰花慢·湖上桃花开时北游》 - - 陈曾寿 - - 向湖山小别,新雨罢更提壶。正千树桃花,一堤杨柳,围绕吾庐。春光十分秾冶,算今生好梦未模糊。莫把逃禅心事,等閒说与西湖。愁予。渺渺向征途,天际片云孤。只斜阳影里,声声啼鴂,暗暗平芜。春归我行未已,问天涯何处是幽居。欲寄断红消息,临流还倩愁鱼。 ...
  • 古诗《祝英台近·待春来》 - - 陈允平 - - 待春来,春又到,花底自徘徊。春浅花迟,携酒为春催。可堪碧小红微,黄轻紫艳,东风外妆点池台。 且衔杯。无奈年少心情,看花能几回。春自年年,花自为春开。是他春为花愁,花因春瘦,花残後人未归来。 ...
  • 古诗《减字木兰花·璋不饮》 - - 陆文圭 - - 璋不饮,命歌者歌以劝之双鬟耸翠。低护金莲裙*地。铁石心肠。 无奈梅花一点香。歌声梁绕。流水泠泠云杳杳。白发刘郎。对景须弃醉一场。   
  • 古诗《西江月·两手劈开混沌》 - - 萧廷之 - - 两手癖开混沌,坦然直露丹宗。 日魂月魄自西东。牢捉莫轻放纵。  外道邪魔缩项,相将结宝中宫。 九还七返片时功。皆赖黄婆相送。
  • 古诗《韦苏州·庭空日色静》 - - 黄庭坚 - - 庭空日色静,楼迥钟声迟。 褐叟已争席,驯鸦更不疑。 同来复同去,竟别我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