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徐于的诗 > 柳丝别意·苏苏官柳曳轻烟原文及翻译赏析

柳丝别意·苏苏官柳曳轻烟

朝代:明代诗人:徐于时间:2017-08-07
苏苏官柳曳轻烟,画出尊前离恨天。
情债欲偿拚累劫,柳魂须返只明年。

诗人徐于资料

柳丝别意作者徐于

徐于,(约公元一五七三年前后在世),明代著名诗人。字尔瞻,自号白云先生,莆田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初前后在世。诸生,避倭患奔豫章,织草屦自给,复由楚入蜀,后寓江陵,自榜于扉,为人佣作诗文,居数年,每日..... 查看详情>>

徐于古诗词作品: 《柳丝别意·苏苏官柳曳轻烟》 《柳丝别意·荡扬晴丝荡扬魂》 《柳丝别意·道旁摇漾拂离筵》 《柳丝别意·搅乱春愁是柳枝》 《赠竹深堂鹤·野鹤婆娑舞竹深》 《柳丝别意》 《春日漫兴追和六如先生韵》 《柳丝别意·舞罢苏台惹恨长》 《素英还吴门别后有忆》 《柳丝别意·搅乱春愁是柳枝

柳丝别意·苏苏官柳曳轻烟原文及翻译赏析

柳丝别意·苏苏官柳曳轻烟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游大石湾·失道盘纡入奇境》 - - 张炳樊 - - 失道盘纡入奇境,石屋窈窕无行人。仄壁孤撑绿熊耳,擎波暗动苍龙麟。万川崩奔欲啮石,八风撼怒无物尘。未许渔郎来问渡,我家桃园堪避秦。
  • 古诗《杂诗·麋鹿食田谷》 - - 李时勉 - - 麋鹿食田谷,自向田中聚。饱来山上眠,岂念耕者苦。
  • 古诗《浣溪沙·和无畏金刚上师韵》 - - 罗锦堂 - - 一点飞花落镜台,台前少妇起新哀,为怜春去失香腮。座上音传金罄响,空中风送紫云开,弥陀含笑入帘来。
  • 古诗《答少司马陈公》 - - 卢龙云 - - 极目群峰外,长江复渺瀰。颇存枥马志,却冒海鸥疑。望逐前驱远,功方后进迟。丹山多穴凤,次第见来仪。
  • 古诗《阎曹二子发京侄木与之同舟而下有诗纪之予亦和此篇》 - - 李梦阳 - - 共水同舟伴谪居,海天春色尽涵虚。蛮方故启流官路,汉史终收痛哭书。蜀徼山高常戴雪,滇门池苦亦生鱼。上林花树年年在,前席行看入禁庐。
  • 古诗《乌栖曲·微灭银灯隔重幔》 - - 徐熥 - - 微灭银灯隔重幔,宛转娇声恣啼唤。不辞今夕尽风流,只愁明日见君羞。
  • 古诗《婆罗门引·亦名菊潭秋》 - - 元好问 - - 商于六里,野塘千古□烟霞。灵苗郁郁无涯,浩荡青冥风露,金素发清华。散霜丛弥岸,月影明沙。仙经浪夸。种瑶草养铅砂。争信琼杯芳荐,药镜黄芽。秋香晚节,也分到山中宰相家。休更羡刘阮桃花。...
  • 古诗《走笔寄樊知州景昭唐舟御史附去》 - - 曹义 - - 人事年来日转多,荒凉笔砚柰愁何。闲中莫道交情薄,雁到衡阳自不过。
  • 古诗《九巳丁日北禅寺登高》 - - 靳昂 - - 雪印鸿泥易渺茫,断云空逐雁南翔。醉中欲倩倪迂笔,留取青天字数行。
  • 古诗《倦夜再用前韵》 - - 释宝昙 - - 饥鼠方吟屋,飞蚊已噆肤。稍虚灯火读,径作壁鱼枯。辟户从风入,移床就月铺。晓钟残暑破,依约在西湖。
  • 古诗《悼虎丘枯桩和尚》 - - 释了惠 - - 佛心之子毒蛇心,欢喜无端变作嗔。五处住山开毒口,不知喷杀几多人。
  • 古诗《曹亭·登临常患远》 - - 孔平仲 - - 登临常患远,游览不能继。此景对门墙,箯舆日三四。
  • 古诗《题姚绶江南春雨图》 - - 乾隆 - - 所期水乳投,岂贵肴馔富。传真谁所为,逸史云东绶。行幐久相随,展阅吟情凑。今岁江南春,雨景我重觏。
  • 古诗《水村图·鱼庄蟹舍一丛丛》 - - 沈周 - - 鱼庄蟹舍一丛丛,湖上成村似画中。互渚断沙桥自贯,轻鸥远水地俱空。船迷杨柳人依绿,灯隔蒹葭火映红。全与吾家风致合,草堂曾有此愚翁。
  • 古诗《梦江南·初夏有怀》 - - 胡凯似 - - 还记否,剪烛夜深时。倚槛闲吟添对月,联床话雨杂敲棋。回首漫相思。 
  • 古诗《赠守安诗·高卧沧江有逸民》 - - 蒋伟 - - 高卧沧江有逸民,夷犹养得百年身。青山白水自邻里,霁月光风共主宾。醒眼看人浑弄拙,素心随份独全真。悠然一段安闲意,疑是羲皇以上人。
  • 古诗《宫词·圣主词章尽典谟》 - - 周彦质 - - 圣主词章尽典谟,宫嫔一一究诗书。如今转觉西京陋,只说班家有婕妤。
  • 古诗《和王校勘中夏东园》 - - 晏殊 - - 东园何所乐,所乐非尘事。 野竹乱无行,幽花晚多思。 间窥鱼尾赤,暗辨蜂腰细, 树影密遮林,籐梢狂罥袂。 潘蔬足登膳,陶秫径取醉。 幸获我汝交,都忘今昔世。 欢言捧瑶佩,愿以疏麻继。...
  • 古诗《晚凉述怀·末学常忧堕吝骄》 - - 陆游 - - 末学常忧堕吝骄,晚知鹏鷃本逍遥。 屏医却药疾良已,破械空囹盗自消。 父子终身美藜藿,交游太半是渔樵。 衡门日落清风起,又著藤冠度野桥。
  • 古诗《闲居杂兴·越里娃童锦作襦》 - - 陈陶 - - 越里娃童锦作襦,艳歌声压郢中姝。 无人说向张京兆,一曲江南十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