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姚宽的诗 > 菩萨蛮·别恨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别恨

朝代:宋代诗人:姚宽时间:2023-04-06
梦中不记江南路。玉钗翠鬓惊春去。
午醉晚来醒。暝烟花上轻。
红绡空浥泪。锦字凭谁寄。
衫薄暖香销。相思云水遥。

诗人姚宽资料

菩萨蛮·别恨作者姚宽

姚宽,字令威,号西溪。会稽嵊县人,宋宣和3年随父迁居诸暨,其子姚侃、姚仅为诸暨市浬浦镇陶姚村姚氏迁入祖。宋代杰出的史学家、科学家,著名词人。姚宽聪慧异常,博闻强记,精于天文推算。其尤工词章,篆隶及..... 查看详情>>

姚宽古诗词作品: 《春晴·风雨惜春残》 《捉搦歌·双蝶护花飞》 《生查子·情景》 《苧萝山·遥山尚拥云鬟翠》 《怨王孙/忆王孙·春情》 《绝句·花信今吹第几风》 《少年行·少年白鼻騧》 《下章安杜渎·京洛风尘久不开》 《昭君曲·汉宫深锁千蛾眉》 《西湖醉归作·涌金门外看春色

菩萨蛮·别恨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别恨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八月初七夜零雨初霁》 - - 夏完淳 - - 秋色凄以厉,芳草颜色变。浮云从风移,纤阿隐芳甸。征鸿宾北林,翩翩望归燕。清光正徘徊,却我齐纨扇。振衣起行游,游思良可羡。延眺天四垂,愿假乘风便。
  • 古诗《西山桐十咏·桐根》 - - 陈翥 - - 吾有西山桐,密邻桃与李。得地自行根,受芘逾高藟。上濯春云膏,下滋醴泉髓。盘结侔循环,岐分类枝体。乘虚肌体大,坟涨土脉起。扶疏向山壤,蔓衍出林地。愿偕久深固,无为半生死。倘仪大厦材,合抱由兹始。...
  • 古诗《句·地回暖脉冰先觉》 - - 王随 - - 地回暖脉冰先觉,梅吐新香蝶未知。
  • 古诗《初冬快晴·大林深护栋梁材》 - - 胡寅 - - 大林深护栋梁材,蔽日韬风万壑哀。不见斧斤寻谷去,只看薪槱出山来。
  • 古诗《和吕御史咏院中丛竹》 - - 张纮 - - 闻君庭竹咏,幽意岁寒多。叹息为冠小,良工将奈何。
  • 古诗《钱知县祈嗣求颂》 - - 释慧远 - - 明珠在掌犹遗坠,辉玉囊中不失时。幸有观音玉环手,何劳更诵梦熊诗。
  • 古诗《秦淮春泛·雪色单衫污酒红》 - - 沈初 - - 雪色单衫污酒红,客愁一路棹声中。诗情添似桃花水,春梦轻于柳絮风。绿野亭台千里隔,碧城消息几时通。江流不逐征帆去,却与人心只向东。
  • 古诗《题竹送周侍郎》 - - 杨士奇 - - 雁下蒹葭泽国寒,扁舟独去路漫漫。年来已恨旧交少,老至偏伤远别难。亲见谋猷禆国计,极知劳瘁济民艰。一竿淇上清于玉,持赠南州岁晚看。
  • 古诗《过采石怀李白》 - - 宗臣 - - 到处孤槎秋万重,沧江终夜卧鱼龙。天风驱尽潇湘色,祗为仙人破醉容。
  • 古诗《游献花岩·融公昔悟道》 - - 郑明选 - - 融公昔悟道,留此献花岩。野寺人初识,山花鸟旧衔。洞门无日月,石缝有松杉。东北清江阔,微茫万里帆。
  • 古诗《过芙蓉对镜岭》 - - 韩元吉 - - 世事日千变,劳生忧患多。谁知度炎热,正尔陟嵯峨。峰矗莲初绽,崖枯镜未磨。江东兹绝险,叹我两经过。
  • 古诗《甲寅秋兴·曾闻哲匠感萧晨》 - - 张萱 - - 曾闻哲匠感萧晨,欲向彭咸问水滨。十幅□笺题楚些,一杯新酒荐灵均。饶他积毁能销骨,留得恩多未杀身。莫笑一归头便白,青山不负白头人。
  • 古诗《磨石村口号·伛柳碍行骑》 - - 宋褧 - - 伛柳碍行骑,山家少憩时。黑云催上马,不省主人谁。
  • 古诗《次韵陈汝臣见赠》 - - 丘逢甲 - - 新诗赠我灿瑶章,一读能教气一扬。自笑朗吟人已识,仙踪韬晦愧纯阳。
  • 古诗《龟山戏赠谐文章》 - - 饶节 - - 水母潭边窣堵波,下头有个老禅和。蒲鞋旧日曾供母,宝寿平生不渡河。衣钵三千旧风景,形模十二古头陀。是凡是圣人休问,门外寒松卷薜萝。
  • 古诗《送奉先从军》 - - 元好问 - - 潦倒书生百战场,功名都属绣衣郎。虎头食肉无不可,鼠目求官空自忙。卷月清笳渭城晓,倚天长剑蜀山苍。习池老去风流减,醉后扬鞭愧葛疆。
  • 古诗《又次赵倅五日即事韵》 - - 韩淲 - - 水断浮梁地愈偏,山人不记艾花天。深林碍屋犹多竹,积翠满庭无复萱。蒸溽既难寻笔砚,荒凉岂易饮觥船。不因别乘离骚句,那得斯时有是言。
  • 古诗《庐陵乐府·自君之往矣》 - - 郭祥正 - - 自君之往矣,幽房守岁华。眉头匀翠淡,裙带缕金斜。魂魄空成梦,音书不到家。凭谁度庾岭,和泪寄梅花。
  • 古诗《开岁五日文约、守和过访,别后俱有诗来,赋此以答》 - - 黄仁基 - - 卅年江海各相忘,照影池波鬓老苍。行箧尚能存管子,诗人常是作监仓。开年五日春方好,樽酒新醅客未尝。愿子移家九江侧,频来草阁看霞光。
  • 古诗《夏日寓感》 - - 汤珍 - - 人间长夏有余情,天上迢遥想帝京。 清暑敞临无逸殿,薰风徐引步虚声。 氤氲雾幄炉香细,缥缈霞绡佩玉轻。 宣敕侍臣新疏草,欲将精祷阜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