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刘建的诗 > 清平乐·早春原文及翻译赏析

清平乐·早春

朝代:清代诗人:刘建时间:2023-04-05
春光太早。
乳燕雕梁绕。
枝上莺声又巧,柳学纤腰如袅。
兰闺晓梦才醒。
苍苔砌外闲行。
春到园林如画,梅花香染江城。

诗人刘建资料

清平乐·早春作者刘建

字赤霞,钱塘人。有《听梭楼词》。 查看详情>>

刘建古诗词作品: 《画堂春·春风淡荡柳丝柔》 《清平乐·早春》 《点绛唇·独坐孤灯

清平乐·早春原文及翻译赏析

清平乐·早春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出队子·生上》 - - 汤显祖 - - 生上:词场凑巧。无奈兵戈起祸苗。盼泥金赚杀玉多娇。他待地窟里随人上九霄。一脉离魂。江云暮潮。
  • 古诗《寄题折嗣益袭庆阁》 - - 苏过 - - 帝有虎臣司北门,虚弦坐落天骄魂。百年不敢南牧马,草木尚有威名存。平生忠义身许国,不以金玉遗子孙。承平弓剑空在韣,惟有简编遗后昆。不知所活几千人,一门何止十朱轮。满床簪笏不足道,万石家风今复闻。明窗小阁卧晏温,不读孙吴看典坟。坐销杀气边风春,记取大冯小冯君。...
  • 古诗《闺怨·杏褪红衣柳贴毡》 - - 郭辅畿 - - 杏褪红衣柳贴毡,落花积得可铺天。世间缺事填难尽,愿补神仙簿上缘。
  • 古诗《句·唐室未应嫌季晚》 - - 戴孚中 - - 唐室未应嫌季晚,相为不朽有元颜。
  • 古诗《游山·春尽登临正得宜》 - - 邵雍 - - 春尽登临正得宜,人情天气两融怡。泛舟伊水风回夜,垂钓溪门月上时。逸兴剧凭诗放肆,病躯唯仰酒扶持。浮生日月无多子,忍向其间更敛眉。
  • 古诗《秋雨·离披衰柳已无蝉》 - - 张耒 - - 离披衰柳已无蝉,黄叶闭门风雨天。陶令无钱难得醉,竹窗过午枕书眠。
  • 古诗《晚眺隅园·三月十日雨》 - - 葛徵奇 - - 三月十日雨,薄雾花濛濛。小大涧壑呜,百道源相通。潭鱼跃新水,园竹抽春丛。禽鸟忽变声,乃知天气融。登高一以眺,澄览众虑空。玄理群所贵,耳目悦且充。于焉坐垂钓,自拟沧浪翁。...
  • 古诗《菩萨蛮·秘戏》 - - 邹祗谟 - - 兰缸照出梭儿玉。流苏闲挂笙囊绿。斗帐卸钩垂。浅怜深惜时。螺铺交屈戍。尽著郎详觑。扇扇镜屏中。莺啼花雨红。
  • 古诗《飓风歌·昔闻海风飓最大》 - - 赵翼 - - 昔闻海风飓最大,我今遇之鹭门廨。谁将噫气闭土囊,一喷咽喉不可扼。
  • 古诗《和邓帅参追和东坡雪韵》 - - 陈元晋 - - 学舞腰支束素纤,回旋似怯晓风严。飘窗淅沥暗投璧,洒研纷披冻着盐。应有饮羔围暖帐,谁怜饥雀啅寒檐。凭栏独耸诗肩瘦,对立西山玉几尖。
  • 古诗《明妃曲·朝辞合殿暮交河》 - - 佘翔 - - 朝辞合殿暮交河,泪满宫衣泻素波。顾影自怜肠欲断,长门幽怨较谁多。
  • 古诗《送余运管入浙》 - - 韩淲 - - 日边护漕建台深,荣路长才入壮心。正是规恢要多士,须知汲引有知音。向来除夜尝同赋,此别何时复盍簪。好上鸳行参剑佩,为言风雪老山林。
  • 古诗《桃源行为罗太公八旬寿》 - - 黄景昉 - - 武陵三月桃花妍,千株夹水系渔船。花下昼静少往还,中有仙人抚清弦。衣冠犹是秦汉前,庞眉鲐背称华巅。摊书嗜古忘岁年,稗官野史咸精研。不愿通籍守园田,有子六翮飞冲天。逢翁八帙开寿筵,假归綵袖舞褊褼。邀我为君奏瑶篇,昔予曾到楚江边。问津愧无渔人缘,桃花流水春依然,一花一实岁六...
  • 古诗《灵鹊枝·挺挺高枝势入云》 - - 吴琏 - - 挺挺高枝势入云,喳喳灵鹊噪声频。年来喜事知多少,珍重时时报主人。
  • 古诗《潘幼南比部任扬州教授六年矣一毡坐冷鸡肋难归今春寄诗述其近况因答三律代简》 - - 方仁渊 - - 月明楼下听吹箫,金粉扬州廿四桥。愧我龙钟懒腰脚,输君鹤背尽逍遥。难除结习烟霜癖,剩有光阴茗碗消。终日闭门无一事,任他人世沸螗蜩。
  • 古诗《和黄东浦早秋韵》 - - 释元肇 - - 门径半交莎,幽居事若何。地偏人到少,云淡自怡多。林杪危凉叶,池容减翠荷。翻思种阳艳,终竟不如禾。
  • 古诗《相见欢·垂杨阴里桥红》 - - 吴重憙 - - 垂杨阴里桥红。乍相逢。多谢沟边流水柳边风。曾记得。春波绿。照惊鸿。一霎伯劳飞燕各西东。
  • 古诗《和石通判酌白鹤泉》 - - 张栻 - - 谈天终日口澜翻,来乞清甘醒舌根。 满座松声闻金石,微澜鹤影漾瑶琨。 淡中知味谁三咽,妙处相期岂一樽。 有本自应来不竭,滥觞端可验龙门。
  • 古诗《题徐子礼宗丞自觉斋》 - - 陆游 - - 末俗纷纷只自谩,惟公肯向静中观。 闲看此事从何得,正自他人著力难。 茶熟松风生石鼎,香残云缕遶蒲团。 江湖多少痴禅衲,蹋破青鞋觅话端。
  • 古诗《春晴泛舟》 - - 陆游 - -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