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傅伯达的诗 > 沁园春·白帝司权原文及翻译赏析

沁园春·白帝司权

朝代:宋代诗人:傅伯达时间:2023-04-05
白帝司权,炎宫回驭,一叶报秋。
正银河高泻,金风作扇,冰轮将满,火伞初收。
吴越传芳,斗牛钟秀,间世生贤谁与俦。
那堪更负,过人才气,济世谋猷。
风流花县优游,有善政廉名达郡侯。
鹗书朝荐,泥封暮召,荣登闺籍,平步瀛洲。
歌驻行云,舞翔回雪,寿酒深倾碧玉瓯。
从今愿,愿龄齐鼻祖,名在丹丘。

诗人傅伯达资料

沁园春·白帝司权作者傅伯达

暂无该诗人相关信息。 查看详情>>

傅伯达古诗词作品: 《沁园春·白帝司权

沁园春·白帝司权原文及翻译赏析

沁园春·白帝司权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次韵四叔父寄贺二叔父少监入馆并见寄诗》 - - 晁补之 - - 琅邪太守鲁儒英,典校还高刘更生。已似诸荀并才子,复如群窦占诗名。尚吟河水怜孤侄,应与乡人痛伯兄。老鹤长鸣近天汉,可容丛灌和骊庚。
  • 古诗《秦淮秋感·劫后楼台感不胜》 - - 王至甸 - - 劫后楼台感不胜,卅年如梦数中兴。红桥西去垂杨老,照尽沧桑几处镫。
  • 古诗《次韵答表弟邹经卫景明》 - - 谢迁 - - 吾舅埋光庆泽深,一经真胜满籯金。青年关柝成先志,白首诗书究圣心。世业有恒思善保,冰渊无际动如临。病馀勿药须珍重,日日凝眸望好音。
  • 古诗《夜雨·不是羁人是木肠》 - - 高启 - - 不是羁人是木肠,怕愁不敢易思乡。醉来独灭青灯卧,风雨从教滴夜长。
  • 古诗《再观钱庙·荒碑五丈藓生花》 - - 施枢 - - 荒碑五丈藓生花,飞鼠巢梁壁缀蜗。华胄遥遥天下满,不知誓券落谁家。
  • 古诗《诗·普庵见一个虾蟆》 - - 释印肃 - - 普庵见一个虾蟆,度日常吞鳖鼻蛇。独立卓然真可畏,身和云月粲星花。太公一见便收钓,谢三得意号玄沙。几多独兽无藏隐,不断声孤问水涯。
  • 古诗《两蜀故人寄余阆中左绵题名石刻来皆二十馀年矣怅然有感》 - - 陆游 - - 忆过西州乐饮时,百车载酒万花围。只言身外皆馀事,岂信人间有骇机。雪鬓巳成新梦境,缁尘空化旧征衣。早知一笑难如此,剩判年光醉不归。
  • 古诗《大科峰是西樵绝顶》 - - 区大相 - - 登高四望开,绝顶出瑶台。远岫一方缺,长江数道来。云间下鸾鹤,天上扫莓苔。高揖烟霞外,三山何处哉。
  • 古诗《唐宫词·霓裳一曲韵悠扬》 - - 张廷寿 - - 霓裳一曲韵悠扬,天上人间乐未央。却笑连宵烽火急,三郎犹自捉迷藏。
  • 古诗《岁云尽矣四顾萧然因援笔成䪨》 - - 彭孙遹 - - 谢客閒居静掩帷,疏狂总未与人宜。非无倒屣相迎日,亦有移床自远时。带为忘腰惟取适,巾虽饰首亦频欹。悠悠岁晚无人事,閒咏新诗一解颐。
  • 古诗《诸公过集待归阁看梅花》 - - 施闰章 - - 小阁傍溪隈,疏枝拂酒杯。春迟怜地僻,归及见花开。带雨香难散,冲泥客懒回。翻嫌何水部,发兴待官梅。
  • 古诗《夜宿天池月下闻雷次早知山下大雨》 - - 王守仁 - - 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在山麓。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卷茆屋。
  • 古诗《秋日庚子答时人》 - - 卢若腾 - - 四序虽流转,旷观理自同;金行露欲白,火德日犹红。蛩韵喧阶下,萤光闪草中;惟应松与柏,不肯畏秋风。
  • 古诗《杉·记得先人手自栽》 - - 王十朋 - - 记得先人手自栽,森然千尺尽成材。翠丝结作思人树,它日儿孙岂忍摧。
  • 古诗《过飞来寺·山堂说法锡先飞》 - - 陈豪 - - 山堂说法锡先飞,一度南华久不归。绝顶峰峦开法眼,嵌空蹊谷护禅扉。木鱼声细留花雨,明月更深上钓矶。可是攀援攀未得,清风竦竦动征衣。
  • 古诗《病起杂诗·强欲登楼筋力乏》 - - 李洸 - - 强欲登楼筋力乏,真成一月不窥园。幽花细草沈沈绿,似乱伤离独闭门。
  • 古诗《呈南安孟使君》 - - 周南 - - 使君四十铜虎符,一矢曾识金仆姑。唐三百年进士举,不再鼓之终非夫。西风笼槐桂扶疎,笔势汹如涛江驱。知君三昧等游戏,我欲一言口嗫嚅。元凯登庸用谱系,稷契虽贤名第无。当时未有明光赋,致君大略到唐虞。君家六戟联椒涂,身无一点薰香汙。颇疑膏粱逼寒畯,顾欲场屋争分铢。高山深林百...
  • 古诗《颐斋再作催梅诗次韵》 - - 胡仲弓 - - 但是南枝尽向阳,凝寒未许暗传香。 水边疎影空浮月,岭外孤根浅带霜。 北帝无因全漏泄,东君何事巧遮藏。 好将羯鼓花前报,莫待狂风破麝囊。
  • 古诗《送胡检阅·尘鞅纷纷走畏途》 - - 陈著 - - 尘鞅纷纷走畏途,眼中得见古璠玙。 利名抑末有知己,骨相虽癯却饱书。 已把三长修信史,应无千斛到清居。 文章到地此为最,凤阁鸾台次第除。
  • 古诗《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日欲没因并西山叩罗浮道》 - - 苏轼 - - 往岁追欢地,寒窗梦不成。 笑谈惊半夜,风雨暗长檠。 鸡唱山椒晓,钟鸣霜外声。 只今那复见,仿佛似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