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徐阶的诗 > 秋怀·寥落江天隐夕晖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怀·寥落江天隐夕晖

朝代:明代诗人:徐阶时间:2023-04-07
寥落江天隐夕晖,碧梧庭院景霏微。
林皋霜露玄蝉泣,关塞风尘白雁飞。
多病久拚人事绝,短才那恨世缘违。
归欤赖有城南径,不尽春来笋蕨肥。

诗人徐阶资料

秋怀·寥落江天隐夕晖作者徐阶

徐阶(1503年10月20日-1583年6月7日),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人。明代名臣,在嘉靖朝后期至隆庆朝初年任内阁首辅。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张孚敬,被斥为延平府推官,..... 查看详情>>

徐阶古诗词作品: 《送赵甥赴卫辉幕》 《夏日游通惠河》 《题西湖小景·西湖一别几经秋》 《上疏乞休呈馆阁诸君子》 《赠许太宰松皋卷》 《送司训文三桥赴嘉兴》 《三月十二日文华殿朝贺》 《秋怀·寥落江天隐夕晖》 《题赵渐斋序芳园》 《冯南江晋秩廷尉

秋怀·寥落江天隐夕晖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怀·寥落江天隐夕晖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奉和寒泉李先生韵。谢枉顾旅止》 - - 南有容 - - 但使白驹食,莫言篱畔花。诗书衰世意,樽酒旅人家。树老云生壑,霜清水见沙。秋天半摇落,歌啸不禁多。
  • 古诗《己未夏六月恭进皇太后字扇一柄谨成五律》 - - 乾隆 - - 玉漏林间度,迟迟日正长。问安承色笑,抚景硕清凉。冰簟堪驱暑,薰风恐拂裳。寸忱托轻箑,长此效黄香。
  • 古诗《哭徐编修师·陈轼于除》 - - 姚燮 - - 陈轼于除,伊谁之车?顾彼厩下,伊谁之马?车之轮殆将摧为薪,马之踯躅兮哀嘶而吟呻。
  • 古诗《东昌公哀词·壮志空寥廓》 - - 何景明 - - 壮志空寥廓,中年与世辞。露寒青草梦,风惨紫荆悲。入政光前辈,传经实我师。大苏碑不忝,惭继子由词。
  • 古诗《野望·极浦遥山外》 - - 王恭 - - 极浦遥山外,荒江瘴海头。夕岚松叶暗,孤屿鸟声幽。塞笛飘寒泪,邻讴起莫愁。连天秋草色,归思日悠悠。
  • 古诗《别矩洲六言·东村才分渠水》 - - 黄衷 - - 东村才分渠水,南浦初移荔枝。田舍犹闻笑语,主人未有归期。
  • 古诗《卧疾初起示逢年兼简绰中德粲》 - - 朱松 - - 一溪风月浩无边,病起吟觞总未便。欲作二豪知未办,恐君爱我沐猴禅。
  • 古诗《客行赠人·旅行虽别路》 - - 耿湋 - - 旅行虽别路,日暮各思归。欲下今朝泪,知君亦湿衣。
  • 古诗《西园泛舟至圣化寺》 - - 乾隆 - - 淰淰轻寒上葛裳,物情人意酿秋光。芰荷惆怅西风里,作意临波艳晚妆。
  • 古诗《钓台·倚空绝壁势雄豪》 - - 傅伯寿 - - 倚空绝壁势雄豪,招引山风接海涛。不假他人立名字,严台何似此台高。
  • 古诗《元日立春三绝》 - - 秦观 - - 摄提东直斗杓寒,骤觉中原气象宽。天为两宫同号令,不教春岁各开端。
  • 古诗《由郧江抵均州即事》 - - 王世贞 - - 下江双橹鸣啾啾,上江橹声亦不柔。今春三月桃花水,不似常年竹箭流。
  • 古诗《郊行·夏半馀寒在》 - - 陈必复 - - 夏半馀寒在,新秧绿未齐。僧归知有寺,水尽觉无溪。疏径风行箨,空庭鸟篆泥。东郊有幽致,小暇一扶藜。
  • 古诗《游金山寺·江心浮玉郁嵯峨》 - - 祁顺 - - 江心浮玉郁嵯峨,上下楼台浸碧波。万古乾坤劳砥柱,四围冰雪涌青螺。人登绝顶天应近,僧住幽厓地不多。古鉴堂前独吟眺,数声啼鸟隔烟萝。
  • 古诗《苦寒行句曲道上》 - - 徐石麒 - - 天寒敝絮僵如铁,车轮乍转车声咽。历过千山万山云,时飘三点五点雪。皮肤猬缩毛发张,蹇驴蹄滑愁道长。暮烟一点青句曲,鞭梢遥指此中宿。
  • 古诗《朝雨下》 - - 吴嘉纪 - - 朝雨下,田中水深没禾稼,饥禽聒聒啼桑柘。暮下雨,富儿漉酒聚俦侣,酒厚只愁身醉死。雨不休,暑天天与富家秋;檐溜淙淙凉四座,座中轻薄已披裘。雨益大,贫家未夕关门卧;前日昨日三日饿,至今门外无人过。...
  • 古诗《千秋岁·飞云骤雨》 - - 晁端礼 - - 飞云骤雨。草草成暌阻。寸肠结尽千千缕。别离谁是没,惟我於中苦。最苦是,看奴未足抛奴去。一句临歧语。忍泪奴听取。身可舍,情难负。纵非瓶断绠,也是钗分股。再见了,知他似得如今否。 ...
  • 古诗《送侄孙汝白往东嘉问讯陈叔方诸丈》 - - 戴复古 - - 子去寻名胜,何惭着布衣。 出门知所乡,在旅亦如归。 道谊无穷达,文章有是非。 寄声陈与赵,相赏莫相违。
  • 古诗《蝶恋花·梅子初青春已暮》 - - 张震 - - 梅子初青春已暮。芳草连云,绿遍西池路。小院绣垂帘半举。衔泥紫燕双飞去。 人在赤阑桥畔住。不解伤春,还解相思否。清梦欲寻犹间阻。沙窗一夜萧萧雨。
  • 古诗《题刘铭伯制科策后》 - - 丘逢甲 - - 米雨欧风捲地来,有人策马上金台。 空弹贾谊忧时泪,共惜刘蕡下第才。 书剑南归沧海阔,河山北望战云颓。 太平策在终须用,且抱乡心付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