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米云卿的诗 > 秋柳诗·宝马香车满路尘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柳诗·宝马香车满路尘

朝代:明代诗人:米云卿时间:2017-08-03
宝马香车满路尘,相看能得几时新。
飘将堕地皆成土,悲自伤心敢怨人。
绿谢枉遮千里目,青归难借一丝春。
萧条随分黄泥岸,羞把繁华问水滨。

诗人米云卿资料

秋柳诗·宝马香车满路尘作者米云卿

米云卿,(1339-1381)字彦诚,号诚斋。原籍海盐人,以海患迁居钱塘。体瘦长而音声琅琅,务农为生。工诗,有《西邨诗集》,许杞序而刻之。是集,寅所自编。其诗音节宏亮,皆步趋北地之派,而铸语未坚,时多累句。..... 查看详情>>

米云卿古诗词作品: 《冬夜怀归》 《秋柳诗·一叶西风耐更凋》 《秋柳诗·何处相逢最有情》 《春日途中口号》 《秋柳诗·濯濯芳时枉自矜》 《秋柳诗·濯濯芳时枉自矜》 《秋柳诗·宝马香车满路尘》 《赠张慎伯居士》 《杨柳歌送唐仲秩》 《秋柳诗·才失阳和气便寒

秋柳诗·宝马香车满路尘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柳诗·宝马香车满路尘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独坐·清净虚空八面通》 - - 李穑 - - 清净虚空八面通,本无一物尽玲珑。莫将形质还相碍,斩首由来似斩风。
  • 古诗《感怀·断无名士不萧骚》 - - 袁枚 - - 断无名士不萧骚,骑马年年上板桥。笛里江山怀故国,酒边风雨送春潮。花开官署枝枝倦,莺过清明日日娇。安得新蒲为彩笔,尽书心事一条条。
  • 古诗《月台·来惟清昼弗宵来》 - - 弘历 - - 来惟清昼弗宵来,月自月仍台自台。隐虑颠翁似舍笑,笑斯搆筑若为哉。
  • 古诗《瀛台引见·禁林沆瀁有神洲》 - - 施闰章 - - 禁林沆瀁有神洲,宫殿巍峨在上头。灵沼不劳歌圣德,昆池习战让宸游。虹桥画舫波间动,绿树青峰槛外浮。闻道甘泉新献捷,共忻鱼藻主恩优。
  • 古诗《寄青田令杨龙友》 - - 陈子龙 - - 无尽青山里,何峰是栝苍。朱弦弹落木,玄翮唳清霜。磬折工为慢,嶙峋不易藏。惟凭南雁发,矫首白云乡。
  • 古诗《论乌鸦色·黑色明如黑漆光》 - - 贾似道 - - 黑色明如黑漆光,白牙绣项皂罗裳。肚皮腿脚皆如玉,内相将军不可当。
  • 古诗《河阴新城·高城新筑压长川》 - - 雍陶 - - 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五里似云根不动,一重如月晕长圆。河流暗与沟池合,山色遥将睥睨连。自有此来当汴口,武牢何用锁风烟。
  • 古诗《长生池·修竹夹清池》 - - 王士熙 - - 修竹夹清池,一亭山之西。长生人已去,谁能汩其泥。
  • 古诗《挽陈其美联·天纵凶渠》 - - 黄玉田 - - 天纵凶渠,莽蹶操兴,末乎何世;越多君子,龙颠虎倒,惜哉斯人。
  • 古诗《题源隐诗卷·忆度黄源访旧游》 - - 胡广 - - 忆度黄源访旧游,满溪花柳映山楼。到门青草还同逸,绕屋白云长不收。载酒有时寻石室,惜春随处步林丘。驱驰却说幽栖好,梦隔芙蓉万叠秋。
  • 古诗《丁丑十月既为皓亭记涉园图再题小像》 - - 张英 - - 坐荫高梧倚桂丛,读书味道日舂容。知君抱膝微吟处,意在玲珑第几峰。
  • 古诗《好事近·月落画桥西》 - - 汪莘 - - 月落画桥西,花影柳阴相亚。把住常娥问道,是谁家亭榭。天边处士少微星,正在杏花下。斜卓参旗一片,作草堂春夜。
  • 古诗《喜雨·山带晓氤氲》 - - 邓云霄 - - 山带晓氤氲,层阴午未分。微风起少女,惊电划长云。润变郊原色,声冲鹳鹤群。羽书滇粤急,好洗汉家军。
  • 古诗《拟寒山寺·人生重道德》 - - 释怀深 - - 人生重道德,不重多金银。金银润汝屋,道德光汝身。金银生盗贼,道德息贪嗔。寻思富汉子,不如贫道人。
  • 古诗《鬓云松令·得林风信后作》 - - 李佩金 - - 好风吹,鸿信至。料得书成,湿透桃花纸。婉转回文无限思。才念完时,却又从头起。寄来情,封去泪。待到愁边,已过当时意。认取江南红豆子。粒粒分明,尽是离人渍。
  • 古诗《贺圣朝·千林脱落群芳息》 - - 赵师侠 - - 千林脱落群芳息。有一枝先白。孤标疏影压花丛,更清香堪惜。吟情无尽,赏音未已,早纷纷藉藉。想贪结子去调羹,任叫云横笛。
  • 古诗《雪汀·推把平氈水上开》 - - 陈瓘 - - 推把平氈水上开,坐看飞絮扑琼台。酒豪耳热笙歌拂,应怪幽人此地来。
  • 古诗《游嵩山·风回荔萝香》 - - 李廌 - - 风回荔萝香,意与尘气别。 杳杳云际钟,皎皎松上月。 触焉感幽处,蜡屐俟明发。
  • 古诗《文季侍郎得绿萼香梅子文待制有诗辄亦同赋》 - - 刘著 - - 一枝绿萼冠群芳,潇洒犹疑楚岸傍。 香骨瘦来冰蕋细,梦魂清处月波凉。 赓酬便合成千首,醒醉宁须计百觞。 横玉叫云吹不尽,只教今古洗离肠。
  • 古诗《寄庐山贾处士》 - - 许棠 - - 时泰亦高眠,人皆谓不然。穷经休望辟,饵术止期仙。 彭蠡波涵月,炉峰雪照天。常闻风雨夜,到晓在渔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