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包佶的诗 > 秋日过徐氏园林·回塘分越水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日过徐氏园林·回塘分越水

朝代:唐代诗人:包佶时间:2017-03-30
回塘分越水,古树积吴烟。扫竹催铺席,垂萝待系船。
鸟窥新罅栗,龟上半欹莲。屡入忘归地,长嗟俗事牵。

诗人包佶资料

秋日过徐氏园林作者包佶

包佶,唐代诗人。字幼正、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天宝六年(747)进士,累官至谏议大夫,因交好元载贬谪岭南,后刘晏举荐其为汴东两税使,刘晏被罢官后,以包佶充任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任秘书监,封..... 查看详情>>

包佶古诗词作品: 《戏题诸判官厅壁》 《朝拜元陵·宫前石马对中峰》 《岭下卧疾寄刘长卿员外》 《戏题诸判官厅壁》 《答窦援遗卧病见寄》 《对酒赠故人》 《答窦拾遗卧病见寄》 《元日观百僚朝会》 《迎俎酌献·阳开幽蛰》 《朝拜元陵

秋日过徐氏园林·回塘分越水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日过徐氏园林·回塘分越水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书党锢传后·延熹旧案复新翻》 - - 宋湘 - - 延熹旧案复新翻,太学千人骨发寒。谁信放还心更悔,西园狗亦进贤冠。
  • 古诗《沈君以稚柳所画绿竹扇要余作诗》 - - 潘伯鹰 - - 酿春风雨箨龙知,卓尔怀中扇一持。要共君家腰并瘦,来看谢竹与潘诗。
  • 古诗《蒙再示佳什不敢虚辱厚赐谨再用韵》 - - 陈与义 - - 先生明经今蔡义,念佛仍师大势至。食菜不待周颙书,要断贪杀兼自卫。颜回平生拾堕尘,蓼虫食蓼忘其辛。先生种福我无祸,成佛定是同功人。两诗见戒言甚苦,肯赋黄鸡啄秋黍。从今但见懒残芋,不敢求尝鉴虚羜。...
  • 古诗《再题大雅堂·千树桃花送夕阳》 - - 胡应麟 - - 千树桃花送夕阳,莫愁家住石城傍。从今再睹清商调,绝胜当年白玉堂。
  • 古诗《萧学易何季皋和作别诗佳甚再用前韵》 - - 戴复古 - - 少年行脚白头归,不负平生汗漫期。望断海山云漠漠,愁生江路草离离。一篇王粲登楼赋,几首巴陵送别诗。独倚篷窗无意绪,瓦盆倾酒忆金卮。
  • 古诗《挽潘曾莹夫妇同日寿终联》 - - 左宗棠 - - 位跻极品,年过古稀,名德更贻千载远;生本自天,殁仍同日,唱随犹是暮春时。
  • 古诗《瓜步即事·夕阳古渡问前朝》 - - 温纯 - - 夕阳古渡问前朝,北指璚花观未遥。京口尚连秦汉月,海门不断古今潮。遗宫芳草沿江渚,异代秋声引玉箫。醉卧欲消千载恨,梦回犹记鹤相招。
  • 古诗《李慎修外兄·种得当庭紫牡丹》 - - 缪思勃 - - 种得当庭紫牡丹,疏狂于我独相安。年年约我花开日,绿酒红灯障下看。
  • 古诗《题吴节妇诗卷》 - - 童冀 - - 四海归无地,一身从所天。白头终一死,青史可千年。素节冰霜凛,高名日月悬。纷纷圭组客,泯没欲谁怜。
  • 古诗《读抱朴子有感》 - - 陈廷敬 - - 伊余恨物感,神丧如槁木。泠然御长霄,堕此深崖谷。仙人怜垢氛,为我勤湔浴。时乎迫崦嵫,悲歌至秉烛。
  • 古诗《孝哉侄招鸿勋叔小饮约余作陪即席口占》 - - 刘凤梧 - - 一老皤然古道存,阿咸情重为开樽。斟来绿蚁饶香味,话到红羊有泪痕。争望平安娱晚景,可堪多难念中原。空山寂寞春将老,剩有伤心杜宇魂。
  • 古诗《唐多令·湖水接天流》 - - 王称 - - 湖水接天流,君山一点浮。倚丹青画出层楼。欲吊湘君何处也,烟草色满汀洲。把酒记重游。相看渐白头。赋青蘋谁更悲秋。却恋晚峰云外笛,沧海意付扁舟。
  • 古诗《读曲歌·园中樱桃熟》 - - 胡应麟 - - 园中樱桃熟,朝暮倩人守。昨宵摘遗欢,累累不盈篓。
  • 古诗《别后歌丽制不觉引满大醉醉中成四绝句奉纳》 - - 梦苏道人 - - 人言元白再来身,我道奎中降下神。谁遣玲珑唱新曲,江南添得十分春。
  • 古诗《厦门排闷·茁地残山根干黑》 - - 孙元衡 - - 茁地残山根干黑,黏天远海色光肥。长风十日无休息,不遣鶢鶋自在飞。
  • 古诗《华清池大雨》 - - 张祥河 - - 东来小驻雨中车,苑径宫墙故故斜。疑取玉峰洗头水,倾盆浇上玉莲花。
  • 古诗《泗上·淮口平沙涨》 - - 杨时 - - 淮口平沙涨,樯乌向日斜。微云变苍狗,轻浪蹙浮花。风劲回飞雁,林喧集暝鸦。河流应未闭,迟我到京华。
  • 古诗《五郡·古观正依林麓断》 - - 苏轼 - - 古观正依林麓断,居民来说水泉甘。 乱溪赴渭争趋北,飞鸟迎山不复南。 羽客衣冠朝上象,野人香火祝春蚕。 汝师岂解言符命,山鬼何知托老聃。
  • 古诗《长相思·秋风清》 - - 李攀龙 - - 秋风清,秋月明。叶叶梧桐槛外声。难教归梦成。 砌蛩鸣,树鸟惊。塞雁行行天际横。偏伤旅客情。
  • 古诗《七言·本末无非在玉都》 - - 吕岩 - - 本末无非在玉都,亦曾陆地作凡夫。吞精食气先从有,悟理归真便入无。水火自然成既济,阴阳和合自相符。炉中炼出延年药,溟渤从教变复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