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谢其仁的诗 > 球屿晓霞·东洋砥柱号琉球原文及翻译赏析

球屿晓霞·东洋砥柱号琉球

朝代:清代诗人:谢其仁时间:2023-04-05
东洋砥柱号琉球,成绮朝霞灿小洲。
光照赤山祥气蔚,红蒸丹港锦文浮。
扶桑日出含精射,沧海云生擘絮收。
熳烂烟波缥缈际,澄台占史一迎眸。

诗人谢其仁资料

球屿晓霞·东洋砥柱号琉球作者谢其仁

谢其仁(?~?),台湾凤山县人。清乾隆十八年(1753)举人。(杨永智撰) 查看详情>>

谢其仁古诗词作品: 《琅峤潮声·琅峤壁立海云生》 《球屿晓霞·东洋砥柱号琉球》 《淡溪秋月·荡漾深溪一镜生》 《冈山树色·耸翠层峦峙海东

球屿晓霞·东洋砥柱号琉球原文及翻译赏析

球屿晓霞·东洋砥柱号琉球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阊门杨柳枝·馆娃宫外弄春柔》 - - 伊策 - - 馆娃宫外弄春柔,露叶如颦不奈秋。往事总随歌舞散,雨馀明月照枝头。
  • 古诗《苕云草堂对雪得月》 - - 钱载 - - 溪山百里明双眼,雪月三更冻一杯。身即非鱼方在水,心元如镜况无埃。平生几度逢今夜,寒意当空逼老梅。此际东西天目顶,鹤飞能去不须来。
  • 古诗《颂四宾主·直须认得本来真》 - - 释印肃 - - 直须认得本来真,智识心知外道人。眹迹不留无对待,乾坤无不是吾身。
  • 古诗《浪淘沙令·金翠画屏山》 - - 元好问 - - 金翠画屏山。万髻千鬟。桃源楼阁五云间。恨杀芙蓉城下客,不借青鸾。风雨杏花残。芳意都阑。一灯孤影小窗间。绣被熏来香欲尽,只是春寒。
  • 古诗《秋日·粼粼非石亦非沙》 - - 屈大均 - - 粼粼非石亦非沙,天作涟漪水作霞。不畏江寒频濯足,中流羡杀白莲花。
  • 古诗《山游·高山如梯空》 - - 蒋湘培 - - 高山如梯空,突兀露脊背。下临小坡阜,波涛浩破碎。姽婳多余妍,奇怪或分外。青苍虽一气,俯仰各殊态。攀萝陟层巅,跨险入幽霭。天工信好事,乘酣作狡狯。当其抒壮藻,往往得奇概。上有幽人居,似保清净退。偃月作岩屏,裁云出松盖。颇疑苏门徒,青眼非我辈。余亦栖迟人,清辉澹相对。逍遥久忘...
  • 古诗《活水源头·地脉回沧海》 - - 潘希曾 - - 地脉回沧海,源头泻碧山。滔滔长此水,谁解洗尘颜。
  • 古诗《娑婆岩窗联·烟霞连几席》 - - 待考 - - 烟霞连几席;星斗焕文章。
  • 古诗《江城杂咏·霜空澹孤月》 - - 张仲深 - - 霜空澹孤月,此夕十分清。乌鹊寒无梦,关河夜自明。入帘微影落,开户素华倾。万里还如许,姮娥不世情。
  • 古诗《山花子·次韵LittleFish》 - - 添雪斋 - - 谁解君心数十年?伤沦灭度尽诗篇。旧迹曾留空色语,二三言。宿梦遥知新病苦,商声惟有夜吹寒。说得一枝情薄物,是红莲。
  • 古诗《舟出吴淞口作》 - - 汪精卫 - - 灯影柁楼起夕阴,早秋凉气感人心。愁生庾信江南赋,意远成连海上琴。明月不来天寂寂,繁霜初下夜沈沈。块然亦自成清梦,三两疏星落我襟。
  • 古诗《十四日归舟分韵》 - - 善启 - - 江黑饶烟岚,咫尺景难了。临发棹还停,复恐天未晓。恍然阴翳开,日出云汉表。旋吴地匪遥,辞阙境云杳。客愁忽若遗,吟绪自萦绕。坐久望东南,斜阳独归鸟。
  • 古诗《偈颂·春山叠乱青》 - - 释慧开 - - 春山叠乱青,春水漾虚碧。春光漏泄尽,谁识春消息。多年枯木再抽枝,撼动春风生八极。
  • 古诗《新会张明府惕庵以予将去粤有诸生无福之叹予皇恐不敢当也》 - - 全祖望 - - 梁父主生亢父死,泰山秘册定难详。故人爱我将无过,欲卜天心恐渺茫。
  • 古诗《》 - - 痖弦 - - 雨伞和我和心脏病和秋天我擎着我的房子走路雨们,说一些风凉话嬉戏在圆圆的屋脊上没有甚么歌子可唱即使是秋天,即使是心脏病也没有甚么歌子可唱两只青蛙夹在我的破鞋子里我走一下,它们唱一下即使是它们唱一下我也没有甚么可唱我和雨伞和心脏病和秋天和没有甚么歌子可唱...
  • 古诗《挽吏部刘谦山》 - - 何梦桂 - - 犹记青原白鹭盟,转头宿草上新茔。屋梁月落丹心在,海水天寒白发生。樽酒十年儿女泪,篇诗两地弟兄情。盖棺事了君无愧,未死遑知身后名。
  • 古诗《香·不是天香与国香》 - - 张明中 - - 不是天香与国香,如何酿得许芬芳。 黄花嚼蕊非人世,身在蟾宫寒欲霜。
  • 古诗《次韵感怀·盛时饥渴伫嘉谋》 - - 程公许 - - 盛时饥渴伫嘉谋,虑远何难弥近忧。 搔首风尘弥北望,驰心江汉入东流。
  • 古诗《立冬日野外行吟》 - - 释文珦 - -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 古诗《寒食日过胡汝器墓》 - - 刘溥 - - 雨晴泥滑路微分,驻马南原日未曛。 白下一杯寒食酒,青山三尺故人坟。 野田行客愁深草,江树残莺泣断云。 俯仰光阴伤往事,落花清泪共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