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刘基的诗 > 七夕诗·天上传闻会两星原文及翻译赏析

七夕诗·天上传闻会两星

朝代:明代诗人:刘基时间:2023-04-05
天上传闻会两星,清秋夜色湛玄冥。
蚌胎隐见银蟾窟,鹊翼高低玉女軿。
一水经年才邂逅,七襄终日岂神灵。
劳生厌事惟思睡,独卧无心觐帝青。

诗人刘基资料

七夕诗·天上传闻会两星作者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 查看详情>>

刘基古诗词作品: 《春兴·忆昔江南未起兵》 《七夕诗·天上传闻会两星》 《旱天多雨意呈石末公》 《为詹同文题浙江月夜观潮图》 《旅兴·晨兴梳短发》 《过南望时守闸不待行》 《雪中有怀章三益叶景渊》 《摸鱼儿·伤春》 《为杭州郑善止题蓬莱山图》 《江南弄·采菱女子木兰船

七夕诗·天上传闻会两星原文及翻译赏析

七夕诗·天上传闻会两星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不寐有感·人生在世如云耳》 - - 袁枚 - - 人生在世如云耳,云去云来云本无。生怕易来不易去,恶风拦阻在中途。
  • 古诗《萍乡·舟到江源尽》 - - 赵翼 - - 舟到江源尽,人寻旅店投。地应天下脊,水判两边流。孔道通湘曲,方言聚楚咻。由来产萍实,处处有瓜畴。
  • 古诗《宫词·蜂须蝉翅薄松松》 - - 王建 - - 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一度出时抛一遍,金条零落满函中。
  • 古诗《刘富川殉节诗》 - - 田雯 - - 危语妖芒折,灵旗奋臂呼。舌堪收盗贼,血已碧苍梧。日暗群蛮泣,风寒一剑孤。岩疆诸将吏,曾识杲卿无。
  • 古诗《合欢莲花·虞舜南巡去不归》 - - 韦庄 - - 虞舜南巡去不归,二妃相誓死江湄。空留万古香魂在,结作双葩合一枝。
  • 古诗《天启宫词·内监传呼谒圣人》 - - 沈煌 - - 内监传呼谒圣人,押班紫袖学称臣。近来喜黜毛延寿,天子临轩自写真。
  • 古诗《晚春卧病喜振上人见访》 - - 李益 - - 卧床如旧日,窥户易伤春。灵寿扶衰力,芭蕉对病身。道心空寂寞,时物自芳新。旦夕谁相访,唯当摄上人。
  • 古诗《生查子·杨妃病齿图》 - - 陆珊 - - 睡起海棠慵,斗蹙双蛾晕。浑懒启朱唇,反怪君王问。停进荔枝浆,尚困梨花酝。歌曲歇霓裳,多少闲愁恨。
  • 古诗《贺新郎·次韵》 - - 张伯淳 - - 回首章台路。又一番春事阑珊,满帘风絮。郭外谁家闲院落,别是壶天意趣。拚一日来游一度。除却忧愁风雨外,肯容他野马埋双屦。行乐地,更何处。人生忍把佳期误。况今朝满坐春风,怎禁不去。莲社兰亭当日话,便合从今委付。算此语非缘要誉。饮少欢多还觉醉,看归途叠嶂青无数。情未足,日...
  • 古诗《九日陶然亭独坐》 - - 成多禄 - - 西山青到谷为陵,谁向荒亭问废兴。半老年光秋似嫁,独来风味野于僧。乡心满地滋鲈脍,兵气缠霄引雁绳。欲折黄花还自笑,白头傲骨两崚嶒。
  • 古诗《柱笏亭·群山对西丘》 - - 程俱 - - 群山对西丘,突兀几千岁。超然宇宙间,安用乘云气。松筠非小草,出处皆远志。他年姚尚书,指画要十事。
  • 古诗《王官谷乐隐·杖藜徐步看青山》 - - 许庄 - - 杖藜徐步看青山,笑向东风解醉颜。幽径有花春正好,柴门无客昼常关。辟开荒地二三亩,结上茅庐一两间。睡到日高犹未起,卧听流水任潺湲。
  • 古诗《山中八景·冈尾朝阳》 - - 欧必元 - - 朝暾初上斋头,曜色已映冈址。中酒堪嗔主人,高枕西窗未起。
  • 古诗《油纸灯·头圆腿壮遍身黄》 - - 贾似道 - - 头圆腿壮遍身黄,翅滑如油肉带苍。牙钳一对如红色,此物虫中是霸王。
  • 古诗《杨少宰伯谦扶侍太夫人归里得》 - - 王世贞 - - 百年将母世谁如,出入三朝昼绣馀。帝许山涛无启事,天容潘岳有亲舆。堂开晚色萱长好,篱隐寒香菊未疏。不是面承宸语切,还期那肯顾尚书。
  • 古诗《次韵赵伯坚令铄郎中忆南都牡丹兼寄子由》 - - 刘挚 - - 芳丛百朵烂红云,曾倚西轩醉两春。梦雨一惊巫峡曲,佩香常记汉江滨。病怀日负杯中物,花意今看檐上尘。回首东风君自问,栏边更有后来人。
  • 古诗《山行杂咏·峰回转千肠》 - - 李洸 - - 峰回转千肠,壁立森万仞。幽花自在香,楼阁参差隐。
  • 古诗《柳梢青·渐近青春》 - - 杨无咎 - - 渐近青春,试寻红瓃,经年疏隔。小立风前,恍然初见,情如相识。为伊只欲颠狂,犹自把芳心爱惜。传与东君,乞怜愁寂,不须要勒。
  • 古诗《劝农·百昌萌动戴芒芽》 - - 熊克 - - 百昌萌动戴芒芽,小廪先储种自嘉。 天暖地腴当亟播,好蠲甲穀润田家。
  • 古诗《戏为口号》 - - 祝允明 - - 远人羁客古今悲,昔日慵看惜别诗。 六口一家分五处,争教不作断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