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楼钥的诗 > 曲竹·放出一头地原文及翻译赏析

曲竹·放出一头地

朝代:宋代诗人:楼钥时间:2017-12-08
放出一头地,出墙梢更新。
傍人为称屈,素志肯求伸。
苦节变甘节,曲身成直身。
青霄看直上,莫忘手援人。

诗人楼钥资料

曲竹·放出一头地作者楼钥

楼钥,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 查看详情>>

楼钥古诗词作品: 《吴山井·钱塘东南一都会》 《柑隅·霜著芳苞翠作围》 《题陆放翁诗卷》 《星潭·山头分下一泓清》 《下元日暖甚夜风雨大作早微雪从子潗以酴醾来》 《六月十六夜观月翌早纪所见成长谣》 《赵安国梅坡·隆暑倦行役》 《曲竹·放出一头地》 《林德久秘寄楚辞故训传及叶音草木疏求序于余》 《贺监湖上·万顷平湖一苇杭

曲竹·放出一头地原文及翻译赏析

曲竹·放出一头地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宗伯洪尚书见访》 - - 李穑 - - 德山村主起家门,崇极还生反鉴孙。安社功臣当有后,台评自古是公言。
  • 古诗《自题·不肯谀人况骂人》 - - 宋湘 - - 不肯谀人况骂人,自然欢喜自然瞋。高山流水凭君听,原说高歌有鬼神。
  • 古诗《次韵缉熙河源道中闻林琰凶问林琰即秉之》 - - 陈献章 - - 大块无心任去来,先生何事独兴哀。生前只对一樽酒,死后须埋几尺灰。处处花开狂雨损,年年春被杜鹃催。白头襟抱胡为尔,得放开时且放开。
  • 古诗《次徐知事韵寿曹先生》 - - 程通 - - 春满乾坤万物辉,先生佳诞适斯时。仙花光动盈颠发,朋酒香风上寿卮。戏彩有人真可乐,杜门无事更何思。自惭碌碌尘途客,趋贺无因只寄诗。
  • 古诗《秋江罢钓图·寒潭秋净水如苔》 - - 符锡 - - 寒潭秋净水如苔,月色芦花相映开。正好垂竿君却去,缘知不是为鱼来。
  • 古诗《茉莉花·火令行南国》 - - 许开 - - 火令行南国,彤云间丹霞。之子方热中,濯濯冰雪花。植根却月盘,趣驾七香车。
  • 古诗《秋怀·昨夜新凉御褐裘》 - - 麻九畴 - - 昨夜新凉御褐裘,一番节物弄清愁。月悬双杵若为夜,人在一隅偏觉秋。败叶只能惊画扇,啼螀终不到朱楼。还乡梦断寒衾晓,依旧云山是蔡州。
  • 古诗《降神用太安。六变》 - - 郊庙朝会歌辞 - - 四灵晨耀,五纬夕明。风云晏和,天地粹清。灵兮来迎,灵兮来宁。启我子孙,飨于纯精。
  • 古诗《陪朱师逸老泮溪茗话》 - - 陈永正 - - 泮塘柳老尚依依,繁菊相看也未迟。清晓南山忽入座,一壶秋雨试茶时。
  • 古诗《槿花·西殿凉风合断魂》 - - 虞俦 - - 西殿凉风合断魂,玉奴终不负东昏。纵然荣落才朝暮,也是曾承雨露恩。
  • 古诗《得树楼初成以诗落之》 - - 查慎行 - - 百年计树人,十年计树木。辛勤荷先泽,以有此老屋。兵火乃幸存,曩基方改筑。劳生竟何得,去此空驰逐。誓收湖海踪,归扫一庭绿。楼成名得树,外是非吾欲。
  • 古诗《翻和宫词·夜月开宫殿》 - - 毛奇龄 - - 夜月开宫殿,春风舞露桃。承轮寒井外,新赐锦帘高。
  • 古诗《浣溪沙·一段春慵晓镜中》 - - 叶纨纨 - - 一段春慵晓镜中。怕闻花气入帘栊。夜来思遍旧情踪。粉蝶迷残烟草绿,晚风落尽海棠红。凭栏千里暮云重。
  • 古诗《赴召答伦彦蕃》 - - 王渐逵 - - 又随舟楫出江津,应谢青萝顶上云。小草未能齐远志,素衣终见畏缁尘。黄柑丹荔应怜尔,翠壁苍厓冷笑人。猿鹤至今多识字,不堪重勒此山文。
  • 古诗《小除泊舟峡口》 - - 王邦畿 - - 万山峡口且停桡,行客归心路转遥。黑海暗风鸣石角,五更斜月照山腰。残年历数无多日,旅邸诗成记此宵。更莫推篷望乡井,微霜上鬓不能消。
  • 古诗《夜登祝融峰》 - - 李宪乔 - - 十载曾经入梦行,茫茫有路记分明。自看瀑布月初满,直到青天云未生。列柏俨如玉冠侍,余峰都作水田平。退之去后谁来此,不向岩闲自署名。
  • 古诗《减字木兰花·江头送客》 - - 张孝祥 - - 江头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弦索休弹。清泪无多怕湿衫。故人相遇。不醉如何归得去。我醉望归。烟满空江月满堤。
  • 古诗《百丈书怀寄丘子深》 - - 陈藻 - - 离骚休唱逐臣愁,此曲思君可寄不。百岁都来如过客,一生大半似幽囚。那堪泣玉空怀宝,刚道雕虫胜饭牛。山馆无聊春睡美,日高丈五正蒙头。
  • 古诗《次陆倅韵·欲将从事到青州》 - - 崔敦礼 - - 欲将从事到青州,酩酊乡中便可侯。此乐正须君领略,疏狂还许我追游。一年好处都能几,四序难并去莫留。痛饮且图连夜醉,清欢何必锦缠头。
  • 古诗《双凫观·山下溪流照城郭》 - - 梅尧臣 - - 山下溪流照城郭,幽庭柏子风自落。 古坛苍藓少人行,不见双凫见黄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