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方干的诗 > 僧院小泉井·亦恐浅深同禹穴原文及翻译赏析

僧院小泉井·亦恐浅深同禹穴

朝代:唐代诗人:方干时间:2017-05-15
亦恐浅深同禹穴,兼云制度象污樽。
窥寻未见泉来路,缅想应穿石裂痕。
片段似冰犹可把,澄清如镜不曾昏。
欲知到底无尘染,堪与吾师比性源。

诗人方干资料

僧院小泉井作者方干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 查看详情>>

方干古诗词作品: 《寄石湓清越上人》 《德政上睦州胡中丞》 《东阳道中作·百花香气傍行人》 《狂寇后上刘尚书》 《送王霖赴举·自古主司看荐士》 《僧院小泉井》 《叙雪寄喻凫》 《金州客舍·卷箔群峰暮》 《和于中丞登扶风亭》 《赠信州高员外

僧院小泉井·亦恐浅深同禹穴原文及翻译赏析

僧院小泉井·亦恐浅深同禹穴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读瑾玎诗草·社长欢持两卷诗》 - - 谢觉哉 - - 社长欢持两卷诗,评量纂辑费心思。屠龙履虎英雄业,写性摅情幼妇词。同辈经纶推巨子,当年风雅唤分司。香山九老图重绘,玉立清颀貌正宜。
  • 古诗《赏宫花·笙歌沸稠》 - - 叶宪祖 - - 笙歌沸稠。看华灯晃彩球。迎取风流婿。好去结绸缪。此夜鹊桥牢驾定。管教织女会牵牛。
  • 古诗《祝大舍人请假归里话别》 - - 钱载 - - 春雪西郊忆去程,复为聚散两萍轻。孔公忽过参军岁,孟子还希太学名。居士维摩愁小劫,侍郎碧落话长生。万缘一笑都无就,祗向人间阅悴荣。
  • 古诗《喜王使君梅和衔命移镇皖上》 - - 阮大铖 - - 细雨春洲感袂岐,衮衣欣即咏来思。寇恂辙动苍生卧,定远功成白发垂。杨柳薰风铃外暖,梅花香雪篴中吹。海门月吐千峰静,大斗欢陈朱鹭辞。
  • 古诗《五祖山拈香·白云岩畔旧相逢》 - - 郭祥正 - - 白云岩畔旧相逢,往日今朝事不同。夜静水寒鱼不食,一炉香散白莲峰。
  • 古诗《饮许龙石学士园亭短述》 - - 孙承恩 - - 桂楫依沙渚,茅堂共酒卮。经年劳注想,此日慰深思。槛竹吟风细,流云渡苑迟。尘襟喜披豁,坐久欲忘辞。
  • 古诗《春日山中杂咏》 - - 郑岳 - - 一春常苦旱,入夏望犹悭。薄午雷方震,通宵雨未阑。溪流分远碧,草色变新斑。田父驱牛出,檐鸠唤妇还。
  • 古诗《和黄山谷琼芝诗韵》 - - 易祓 - - 千岁蟾蜍犹得仙,百年枸杞足延命。也须点铁自成金,未信磨砖能作镜。
  • 古诗《宋故宫诗次杨廉夫韵》 - - 瞿士衡 - - 歌舞楼台拟汴州,可怜蛮触战蜗牛。临书玉枕雕檐静,行酒青衣罽帐愁。卷土自应从亶父,滔天谁复放驩兜。台空树老寒鸦集,落日白波江上秋。
  • 古诗《挽任兰生公·久传宦绩戎功》 - - 金祖泽 - - 久传宦绩戎功,更筹赈竭劳,此去桐乡祀朱邑;即论亲情族谊,早义田创举,从今吴郡丧希文。
  • 古诗《甘草子·四时》 - - 王世贞 - - 春暮。密打窗纱,阵阵梨花雨。韐匣迸胭脂,绮袖调鹦鹉。轻暖软寒相劖剁。做不痒不疼心绪。倩得张郎画眉妩。任子规凄楚。
  • 古诗《秋思·落叶满秋林》 - - 嵇永仁 - - 落叶满秋林,秋声不可寻。高楼有思妇,夜起弹瑶琴。越国海云变,吴江烟水深。轮台千万里,何日罢笳音。
  • 古诗《琴志楼杂诗·俄顷大月上》 - - 陈三立 - - 俄顷大月上,辉我山中屋。乘醉步危亭,始识栖贤谷。三峡静相穿,窈冥万石续。云涛怒而飞,然后控地伏。出险凌虹桥,中窥造化蓄。吾友信狡狯,位置称岑麓。
  • 古诗《和查夏仲敝裘诗》 - - 赵俞 - - 无复如膏耀日辉,关河难御雪霜威。配宜东郭先生履,暖胜西华公子衣。紽緎犹馀清节在,蒙戎转觉旅情非。只应五月能忘暑,披上江乡旧钓矶。
  • 古诗《再题开鉴堂·春池冰解水潆洄》 - - 乾隆 - - 春池冰解水潆洄,今日真看鉴影开。兴趣每因殊所遇,不迁于境者谁哉。
  • 古诗《感怀和病侠·连朝风雨扑重门》 - - 朱谦良 - - 连朝风雨扑重门,啼处新痕压旧痕。梅鹤流离余剑胆,琴檐零落剩诗魂。书生自古崇三戒,侠士何时净六根。地棘天荆谁管得,此身权寄水云村。
  • 古诗《题北溪草堂图》 - - 缪祉保 - - 炊烟起处夕阳斜,翠竹依依隐士家。两岸晚风杨柳里,小桥流水噪寒鸦。
  • 古诗《叙别·一枝曾吸碧筩杯》 - - 王阮 - - 一枝曾吸碧筩杯,万丈潮头忽见催。斜倚阑干独惆怅,明年应是不能来。
  • 古诗《即景赋·野分霜信薄》 - - 董嗣杲 - - 野分霜信薄,溪落雨痕乾。 僻邑催冬早,遥林积暝寒。 鸡栖隐坏壁,鹤老恋空关。 烛下哀筝发,楼头送漏残。
  • 古诗《偶书·有原一本流无穷》 - - 徐侨 - - 有原一本流无穷,有物万殊生不同。 自从太极两仪后,往古来今感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