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李昂的诗 > 上巳日赐裴度·注想待元老原文及翻译赏析

上巳日赐裴度·注想待元老

朝代:唐代诗人:李昂时间:2017-02-23
注想待元老,识君恨不早。
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

诗人李昂资料

上巳日赐裴度作者李昂

唐文宗李昂(809年11月20日―840年),唐朝第十四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外),唐穆宗李恒第二子,唐敬宗之弟,母贞献皇后萧氏。公元826年12月登基,年仅18岁,公元826―840年在位,在位14年,执政期间政治黑暗,官..... 查看详情>>

李昂古诗词作品: 《从军行·汉家未得燕支山》 《宫中题》 《夏晚初霁南省寓直用余字》 《驯鸽篇·君不见贾谊寰中推逸才》 《上元日二首》 《赋戚夫人楚舞歌》 《上巳日赐裴度》 《从军行·汉家未得燕支山》 《咏王大娘戴竿》 《同皇甫兵曹天官寺浴室新成招友人赏会

上巳日赐裴度·注想待元老原文及翻译赏析

上巳日赐裴度·注想待元老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送王献子山人客粤西》 - - 徐熥 - - 君行当象郡,投宿尽蛮家。椰暗黎村叶,梅寒庾岭花。神符宵厌蛊,人面昼防蛇。若到南中日,先寻勾漏砂。
  • 古诗《野老·野老巢居江上成》 - - 舒岳祥 - - 野老巢居江上成,相亲幽事远浮名。近村饮酒携孙去,远寺寻兰领犬行。麦老秧高关念虑,花开果熟有将迎。旧时风俗今谁有,见尔令人忆太平。
  • 古诗《智门寺后梅开丛竹间斯远举坡公春来幽谷之句因成二绝》 - - 赵蕃 - - 花开的皪固难知,旧识黄州副使诗。政使尽开能尔盛,孰知将吐乃为奇。
  • 古诗《绮寮怨·初冬见燕。和六禾》 - - 陈洵 - - 冷眼江湖来去,社余秋伴空。问有几岁晚朱门,漂摇尽更话相逢。依稀昭阳旧识,惊回顾浪迹随断风。念稻粱雁鹜无余,天南客为尔悲恨重。绣径漫寻梦茸。韶颜暗换,何能看似春同。故国离宫。宝钗讯等谁通。微波赚人双泪,况未比见惊鸿。无端语喁。斜阳废垒外霜意浓。...
  • 古诗《田上暮归·两鬓西风客帽斜》 - - 仇远 - - 两鬓西风客帽斜,晚云横岭月笼沙。桑畴屈曲人踪绝,萤火飞来照稻花。
  • 古诗《寄张山人·草堂南涧边》 - - 孟贯 - - 草堂南涧边,有客啸云烟。扫叶林风后,拾薪山雨前。野桥通竹径,流水入芝田。琴月相亲夜,更深恋不眠。
  • 古诗《南坡口号·酷爱鸟鸣山更幽》 - - 郑清之 - - 酷爱鸟鸣山更幽,墙阴风雨但飕飕。筠笼买得春禽语,不会忧时也白头。
  • 古诗《郭氏山林·韫玉岩》 - - 陆游 - - 苍崖韫白璧,欲上渺无路。但照太史占,虹气贯宝婺。
  • 古诗《和贾斧仙长夏偶成六律》 - - 盛镛 - - 退然风致不胜衣,旧住梁溪徙洛溪。邀月雅宜怜水近,度云偏自爱墙低。抽毫作宇无须镜,着屐游山不杖藜。欲访高人生性懒,诗筒聊寄小园西。
  • 古诗《谢义士皋羽祠留题》 - - 张萱 - - 高台白日哭忠魂,一剑长怀未报恩。请把严滩添旧泪,好随明月到崖门。
  • 古诗《咏楷树·神物护兮淑气滋》 - - 李恪 - - 神物护兮淑气滋,铁柯偃盖老龙枝。风霜历尽几千载,疑似当年庐墓时。
  • 古诗《闻损老孙女殇于华阴慰之》 - - 赵熙 - - 老来沧海化风尘,莫望秦关更怆神。大劫未完来日局,残年已属再生身。昌黎谪宦犹殇女,北海传经要有人。辛苦诒谋正商略,眼前花柳又乘春。
  • 古诗《春园晓起·春光无限意》 - - 陈崇德 - - 春光无限意,晓日压栏红。诗兴随吟笔,幽怀入钓筒。人游交翠里,鸟语密阴中。金谷真堪赏,朝朝与客同。
  • 古诗《浣溪纱·临水花枝分外娇》 - - 薛时雨 - - 临水花枝分外娇。一江烟月路迢迢。灯红酒碧可怜宵。半面琵琶羞客顾,双声檀板倩郎敲。东君无语暗魂消。
  • 古诗《送衢守王照大夫》 - - 赵抃 - - 车骑衢民不可攀,机山云约首春还。綵衣堂上成童戏,八十慈亲为解颜。
  • 古诗《赠别·与君席重见》 - - 萧碧梧 - - 与君席重见,那晓又分歧。人喜怀归日,悲生话别时。关山千里阻,君我两心知。努力各珍重,前途惟有涯。
  • 古诗《活在一条河的边上》 - - 安琪 - - 活在一条河的边上,很干净,很危险活在一条河的边上,河水清澈,欢快流走河水河水,一个人活在你的边上两个人陪她走,三个人如此相爱,相爱如此宽厚如此寂寞,如同一条河慢慢走
  • 古诗《王氏山居》 - - 邹登龙 - - 闻道山居好,林深远俗情。 茶烟熏壁暗,萝月射窗明。 学稼修禾谱,栽花识药名。 无人觉幽隐,为有读书声。
  • 古诗《赠嗣直弟颂·去日撒手去》 - - 黄庭坚 - - 去日撒手去,来时无与偕。 若将来去看,还似不曾斋。
  • 古诗《生朝·本非高蹈挂朝冠》 - - 方回 - - 本非高蹈挂朝冠,自是危途举足难。 世上十年人不识,山中五月夜犹寒。 感风垂死骨骸痛,止酒近旬杯杓乾。 牵率亲朋致嘉惠,时危敢作等閒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