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许棐的诗 > 石菖蒲·一碧生涯水石滨原文及翻译赏析

石菖蒲·一碧生涯水石滨

朝代:宋代诗人:许棐时间:2019-08-28
一碧生涯水石滨,缕风丝雨瘦精神。
前身恐是巢由辈,怕著人间半点尘。

诗人许棐资料

石菖蒲·一碧生涯水石滨作者许棐

许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号曰梅屋。四壁储书数千卷,中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许棐著作颇多,有《梅屋诗稿》一卷,《融春..... 查看详情>>

许棐古诗词作品: 《元夕后湖上作》 《寿张倅·明日方重九》 《题张俞仲竹屋》 《孔海翁·鉴湖湖上寄闲身》 《四时宫词各·凉夜谁同玉簟眠》 《荷叶杯·鹊踏画檐双噪》 《山间·趁得山间笋蕨春》 《湖边·湖边开到木芙蓉》 《秋风辞·飒飒秋风来》 《石菖蒲·一碧生涯水石滨

石菖蒲·一碧生涯水石滨原文及翻译赏析

石菖蒲·一碧生涯水石滨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秋云·秋云白如雪》 - - 李穑 - - 秋云白如雪,随风向东海。东海有蓬莱,茫茫何所在。欲去我无翼,年华改又改。何时冷然行,俯视但尘滓。上界多神仙,葳蕤接飞盖。朗咏步虚词,逍遥飧沆瀣。
  • 古诗《再清淑斋·架学邺侯富缥缃》 - - 弘历 - - 架学邺侯富缥缃,薰风来处有微凉。清舒清淑相照映,一例披芸消夏长。
  • 古诗《写怀·春阳喣万汇》 - - 王洪 - - 春阳喣万汇,苍鹰化为鸠。腐草一何微,熠耀乃宵流。盛年不再遇,流光忽已遒。四十而无闻,能不为我忧。
  • 古诗《赠江夏黄文弼先生和韵》 - - 缪琏 - - 神武门前早挂冠,争如先巳卧江干。竹窗酒醉春风暖,梅屋诗成夜月寒。尘榻久缘徐稚设,瑶琴长为子期弹。庸才欲结群英会,犹恐山樊杂蕙兰。
  • 古诗《秋野閒行归而有作》 - - 吴兆 - - 早谷已登场,晚禾尚栖亩。欣欣足慰饥,望望非吾有。荏苒十年间,蹉跎东西走。结交吴楚士,气味少淳厚。徒令田园荒,转与琴书负。归来掩荆扉,趋向寡亲友。日月忽已除,秋气凋榆柳。卒岁何寥寥,凉风吹户牖。念往固已迁,嗟今将何守。勖哉黔娄言,斯志傥不苟。...
  • 古诗《洪造深深柳读书堂图》 - - 姚鼐 - - 所居江上宅,春柳万千枝。绿径最深处,幽轩独咏时。微风一以度,好鸟频相窥。忽见古贤意,无言中自知。
  • 古诗《项城道中·尘壁苍茫有旧题》 - - 张耒 - - 尘壁苍茫有旧题,十年重见一伤悲。野僧欲与论前事,自说年多不复知。
  • 古诗《初月·伏火西流尽》 - - 乾隆 - - 伏火西流尽,生蟾秋始看。影才一弯细,意早十分寒。几处惊鸣杵,何人倦枕鞍。渠魁犹待馘,绝域可云安。
  • 古诗《句·满城风物来春色》 - - 徐璹 - - 满城风物来春色,万里江山入酒杯。
  • 古诗《萧萧篇哭孙·西风玉树一枝残》 - - 李攀龙 - - 西风玉树一枝残,犹自萧萧月影寒。白发只堪供伏枕,那教双泪更漫漫。
  • 古诗《挽彭玉麟联·一纛定中兴》 - - 袁镜清 - - 一纛定中兴,记长揖归来,又经波静江天尘清海甸;双庵留退省,叹尚书去后,无复觞飞湖月韵写梅花。
  • 古诗《送青龙一公·事佛轻金印》 - - 张谓 - - 事佛轻金印,勤王度玉关。不知从树下,还肯到人间。楚水青莲净,吴门白日闲。圣朝须助理,绝莫爱东山。
  • 古诗《陈家台述事·岁俭多宵小》 - - 戴亨 - - 岁俭多宵小,颓垣户牖通。既眠愁盗马,不寐听嘶风。岂是燕台骏,深惭塞上翁。晨兴看结蚓,骧首海云东。
  • 古诗《八月六日白露》 - - 陶宗仪 - - 今朝白露亥时交,小雨霏微向日捎。野老为言无过虑,岁丰天意已先教。
  • 古诗《誓将投笔去·因之重闭门》 - - 胡惠溥 - - 因之重闭门,仍复拥书城。日事东山卧,时开北海樽。岂忘霖雨志,不欲地天撑。为是空投笔,还应笑祖生。
  • 古诗《春云·万里春空碧落分》 - - 钱谦益 - - 万里春空碧落分,微茫点缀起氤氲。亭亭车盖谁吹汝,漠漠高楼正忆君。蔽日早时能待族,飘风一旦巳离群。白衣苍狗须臾事,霖雨终期出岳云。
  • 古诗《山居即事·久雨炎威已敛藏》 - - 巨赞 - - 久雨炎威已敛藏,游人渐少午风凉。秋来更觉山居好,日满长林黄叶香。
  • 古诗《湖上-水上一个萤火》 - - 胡适 - - 水上一个萤火,水里一个萤火,平排着,轻轻地,打我们的船边飞过。他们俩儿越飞越近,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 古诗《正卿不见累日闻十二日与郑丈舍人游何山书此》 - - 虞俦 - - 剩欲从公朝暮间,一溪留我未容还。 极思谈笑三秋隔,相望林泉数里间。 诗绝一时同郑老,书堂终日憩何山。 报来定有吴门信,快矣黄嘉明月湾。
  • 古诗《大目寺·来人云虎出》 - - 刘克庄 - - 来人云虎出,留此到昏钟。 寺小于诸刹,山高似众峰。 未寒先得雪,已夏尚如冬。 老子曾游浙,微微有辨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