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黄阁的诗 > 双明洞·天外钟佳胜原文及翻译赏析

双明洞·天外钟佳胜

朝代:明代诗人:黄阁时间:2023-04-06
天外钟佳胜,偏怜僻地开。
悬崖喧一鸟,虚谷响如雷。
水自群峰落,人从曲径回。
寄言车马客,知否是仙台。

诗人黄阁资料

双明洞·天外钟佳胜作者黄阁

暂无该诗人相关信息。 查看详情>>

黄阁古诗词作品: 《双明洞·天外钟佳胜

双明洞·天外钟佳胜原文及翻译赏析

双明洞·天外钟佳胜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闻开江相国宋下世》 - - 杜牧 - - 权门阴进夺移才,驿骑如星堕峡来。晁氏有恩忠作祸,贾生无罪直为灾。贞魂误向崇山没,冤气疑从湘水回。毕竟成功何处是,五湖云月一帆开。
  • 古诗《过沂水·遥源溯临乐》 - - 乾隆 - - 遥源溯临乐,巨浸注青州。是日横桥度,春风野水流。北瞻山已远,南指树如浮。神禹高台在,千秋圣迹留。
  • 古诗《别敖器之·旧说闽人苦节稀》 - - 刘克庄 - - 旧说闽人苦节稀,先生独抱岁寒姿。老年绛帐聊开讲,当日乌台要勘诗。东閤不游缘有气,草堂未架为无赀。轻烟小雪孤山路,折剩梅花寄一枝。
  • 古诗《虞美人·长夏旅怀》 - - 董俞 - - 九衢车马纷如蚁。暍死红尘里。夕阳城阙乱啼乌。遥望蓟丘烟树总模糊。客窗梦又归家去。竹冷泉深处。此时谁凭曲阑干。料想池荷开罢没人看。
  • 古诗《和景严送方蒂柿》 - - 洪适 - - 万株红叶咏光华,嘉实堆盘走绀车。方蒂宁同牛奶柿,朱唇应笑鸠盘茶。园官急送须足茧,童子争观多眼花。罗列林珍生饮兴,讵思辟谷更餐霞。
  • 古诗《腊茶并三诗送李元诚》 - - 陈造 - - 池鱼千里磨蚁旋,人生出处俱可怜。束书结邻晏溪侧,淮安一寤三十年。积今成古阅飞电,我与昔人同此叹。悲欢离合置勿论,且喜重逢各彊健。
  • 古诗《送梁宗文亲家》 - - 庞嵩 - - 万里音书迥,千峰障雨秋。多君越国步,慰我入乡愁。缩席期宵话,鸣和晓发驺。愧无琼玖在,何以寄绸缪。
  • 古诗《南归留别澹人侍讲近公编修》 - - 张英 - - 九重本深閟,右掖开双扉。与君若梁燕,出入青琐闱。晚钟月初上,晨钟露未晞。携手蹋永巷,形影相依依。笑语形迹捐,缠绵意入微。岂无同气亲,投分如君稀。偕趋金华席,分著香貂衣。诗成便相示,错落倾珠玑。时时窥翰墨,脱手烟云霏。常期偶君子,白首愿莫违。何意春明门,陌柳齐分飞。达夫扈东...
  • 古诗《恭和夫子大人留别榆林士民元韵即祈斧削》 - - 王景果 - - 妙句吟成感遇屯,几多白雪和阳春。弁兵驯伏情文备,士庶攀依笑语亲。坐镇从容边事定,弃官淡泊道腴真。儒林循吏传千古,独步丘园欲脱巾。
  • 古诗《谢赵良伯送竹》 - - 邵宝 - - 三十八竿真碧玉,湘妃泪点尚斑斑。冉泾东畔书台上,行见千年老凤还。
  • 古诗《爱惜郎官·赐钱惜郎官》 - - 乾隆 - - 赐钱惜郎官,不俞馆陶求。百里苟非人,民将罹困忧。恩义两无害,显宗策允周。
  • 古诗《送黄秀才归淮西》 - - 宋庠 - - 骊驹黄鹄两成歌,即席愁颜惨未酡。旧客仙坛红绕杏,怨魂春水绿生波。缔交英域银袍丽,宴族诗庭玉树多。简牍三千行自鬻,汉家鳌阙郁嵯峨。
  • 古诗《怀诸同学·究罢岐黄浥酒卮》 - - 范承谟 - - 究罢岐黄浥酒卮,月摇弓影两催诗。呦呦鹿野惊虞猎,半走冈陵半网羁。
  • 古诗《浣溪沙·千尺寒潭深复深》 - - 许德蘋 - - 千尺寒潭深复深。桃花影与夕阳沉。何心起弄断纹琴。紫燕穿残花寂寂,黄鹂叫碎月阴阴。无聊怎得把愁禁。
  • 古诗《舟中作·戎机岂为书生误》 - - 苏大山 - - 戎机岂为书生误,半壁徒悲天堑沦。但得扶馀留王气,未应三户竟无人。
  • 古诗《喝火令·买醉红螺酌》 - - 陆珊 - - 买醉红螺酌,游仙绿绮弹。愁思难得片时阑。偏又抬头瞥见,镜样月儿圆。闷掩窗朱鸟,慵偎被彩鸾。待寻幽梦到乡关。无奈千川,无奈万重山。无奈层层春树,叠叠暮云拦。
  • 古诗《扫花游·剑农寓庐红梅雪中盛开索赋》 - - 刘永济 - - 缟云冱结,正秀额霞腮,醉眠慵起。翠禽梦里,倚红罗画楯,满身花气。别有伤心,望断胡沙万里。恨重积,又霜角调悲,离苑芳萎。疏影羞照水,怕怨切东风,玉容憔悴。印脂未洗,带苍烟剪入,故人窗底。一片冰魂,共此寒宵迅晷。恁姝丽,便香销不教轻委。 ...
  • 古诗《春游戒台寺》 - - 伯昏子 - - 山寺岧峣近阙门,不沾俗气亦沾尘。云烘梅壑坛前蔚,槐荫螭碑额已皴。兴废因缘谈野老,往来檀越数官绅。三师七證仰虚座,菩萨戒持今几人。
  • 古诗《早赴府学释奠》 - - 欧阳修 - - 羽龠兴东序,春秋纪上丁。 行祠汉丞相,学礼鲁诸生。 俎豆兼三代,樽罍奠两楹。 雾中槐市暗,日出杏坛明。 昔齿公卿胄,尝闻弦诵声。 何须向阙里,首善本西京。
  • 古诗《题孙廷玉藏李仲宾墨竹》 - - 方回 - - 仲宾笔底招君子,廷玉胸中敬正人。 更著紫阳虚叟句,两公炯炯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