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代诗人 > 刘东生的诗 > 四门子·剔团栾碾破银河路原文及翻译赏析

四门子·剔团栾碾破银河路

朝代:元代诗人:刘东生时间:2023-04-08
剔团栾碾破银河路。
放寒光照九区。
上南楼似入清虚府。
捲珠帘遥望舒。
列玳筵,倒翠壶。
玉箫声似彩云双凤雏。
引小鬟,拥艳姝。
摆列著清歌妙舞。

诗人刘东生资料

四门子·剔团栾碾破银河路作者刘东生

刘东生,暂无该作者相关信息。 查看详情>>

刘东生古诗词作品: 《刮地风·疏刺刺一弄儿秋声不断续》 《四门子·剔团栾碾破银河路

四门子·剔团栾碾破银河路原文及翻译赏析

四门子·剔团栾碾破银河路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枯树·摇落何曾寄一枝》 - - 汪端光 - - 摇落何曾寄一枝,风声断处杳难期。公然卧病山深处,直欲焚身命蹇时。关塞乌啼残雪暗,江潭人去夕阳迟。春恩长养秋成就,翻恐如梁用不宜。
  • 古诗《除夕杂感·厕名丞相掾》 - - 田雯 - - 厕名丞相掾,妄觊丞相怜。桃梗与风萍,阅历遭弃捐。官府受鞭箠,奴
  • 古诗《江行五章·云日颇黎海》 - - 姚燮 - - 云日颇黎海,林峦翡翠屏。冷鸦窥露戍,画鹢汛烟舲。天远飘城旆,风高语塔铃。回头练溪水,七十二流青。
  • 古诗《范漕季克云坡》 - - 洪咨夔 - - 西来一鹤山泽臞,春风六辔闲且都。公馀镜月昼阴寂,睡起手校群芳图。海棠酣透燕王邸,豹血深染重氍毹。昌南别派更奇绝,丰容靓饰香生肤。牡丹鼎盛汉川谱,行辈近许天彭俱。翠微㔩叶光照路,马上秦虢须人扶。凤州杨柳足佳思,苒苒百尺青流苏。黎州菊华抱劲节,濯濯一丈黄襜褕。老成典刑识...
  • 古诗《春柳·閒吟泽畔弄春晖》 - - 徐孚远 - - 閒吟泽畔弄春晖,不见牵丝作絮飞。可是闽南真绝地,应无攀折送人归。
  • 古诗《先农歌·諴夏》 - - 牛弘等奉诏作 - - 农祥晨晰,土膏初起。春原俶载,青坛致祀。敛跸长阡,回旌外壝。房俎饰荐,山罍沈滓。亲事朱弦,躬持黛耜。恭神务穑,受禧隆祉。
  • 古诗《题广州光孝寺》 - - 林衢 - - 开池曾记虞翻苑,列树今存建德门。无客不观丞相砚,有人曾悟祖师幡。旧煎诃子泉犹冽,新种菩提叶又繁。无奈益州经卷好,千丝丝缕未消痕。
  • 古诗《戏作游仙·仙山中有学仙台》 - - 薛瑄 - - 仙山中有学仙台,凌虚上接天门开。青衢黄道倒影出,望舒日驭东西来。玉宇无声彩云湿,云汉屈注万里回。寥廓无邻安可极,重阳之数历九垓。
  • 古诗《杂著·燕语莺啼百啭新》 - - 元好问 - - 燕语莺啼百啭新,长廊寂寂不逢人。东君去作谁家客?花柳无情各自春。
  • 古诗《射猎南苑即事》 - - 乾隆 - - 北红门里仲秋天,爽气游丝拂锦鞯。行过雁桥人似画,踏来芳甸草如烟。
  • 古诗《偈颂·扰扰匆匆》 - - 释道璨 - - 扰扰匆匆,晨鸡暮钟。唤冬作夏,唤夏作冬。一线短长谁管得,雪霜尽处是春风。
  • 古诗《乙丑十一月避乱大埔三河虚》 - - 黄遵宪 - - 六月中兴洗甲兵,金陵王气复升平。岂知困兽犹能斗,尚有群蛙乱跳鸣。一面意开逋寇网,三边不筑受降城。细民坚壁知何益,翘首同瞻大帅旌。
  • 古诗《天目歌送李伯远之临安学博》 - - 邓云霄 - - 越山高,越水长,越天万里吞南荒。绝峤东西开两目,中天日月悬睛光。照破鸿蒙视太古,转盼中原一抔土。云霞明灭映天台,岩壑轩翔压天姥。洞中仙鼠飞白鸦,玉芝茁茁森于麻。流泉瀑布奔深涧,昭明翻经曾洗眼。唐代琼宫结构存,汉皇龙简精灵远。灏气微茫上太清,山麓下接临安城。临安之城大如...
  • 古诗《代叔礼作使北诗》 - - 司马光 - - 人主爱民物,心无彼此情。约欢同一国,蒙福遍群生。玉帛遥相望,风波寂不惊。熙熙南北海,所至尽升平。
  • 古诗《薄暮次罗山野望》 - - 林占梅 - - 长征此去路无穷,漠漠征尘逐晚风。一片孤城哀角外,千竿修竹夕阳中。血腥战骨争饥犬,雨打荒营没乱蓬。但愿牧民来召杜,笙歌重见旧瀛东。
  • 古诗《题东篱晚香图》 - - 王恭 - - 池上凌霜菊,别来凡几秋。今朝见图画,忽起故园愁。
  • 古诗《登卢龙山在观后云晋中宗所名》 - - 王世贞 - - 琳宫寂寂掩玄关,列柏层层径可攀。似闻司马江东日,分得卢龙塞上山。万雉低昂朝旭后,千林出没午阴间。欲问阅江楼记处,露台元自惜民艰。
  • 古诗《过盘山宿旅邸》 - - 王十朋 - - 一岭迢迢十里赊,行人半日踏烟霞。青山遮莫盘千匝,归梦何曾不到家。
  • 古诗《唐林夫累惠书字法绝精以诗谢之》 - - 孔平仲 - - 每承劳问意何穷,尤喜真行字颇工。萧散正如君子性,颉颃兼得古人风。曾经廷诤毫端直,自有家藏砚色红。雅称玉堂词翰手,枉留山邑簿书中。
  • 古诗《逢进士沉彬》 - - 齐己 - - 欲话趋时首重骚,因君倍惜剃头刀。千般贵在能过达,一片心闲不那高。山叠好云藏玉鸟,海翻狂浪隔金鳌。时应记得长安事,曾向文场属思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