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宗元鼎的诗 > 题郊居·茶灶声清响竹廊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郊居·茶灶声清响竹廊

朝代:清代诗人:宗元鼎时间:2021-09-11
茶灶声清响竹廊,小亭新构面横塘。
渔夫晚唱烟生浦,桑妇迟归月满筐。
一岭山花烧杜宇,满池春雨浴鸳鸯。
篱边犬吠何人过,不是诗僧是酒狂。

诗人宗元鼎资料

题郊居·茶灶声清响竹廊作者宗元鼎

宗元鼎,字定九,号梅岑、香斋,别号东原居士、小香居士。酷嗜梅花。隐居不仕,力耕而食,名其堂为“新柳堂”。诗宗温李。康熙十八年贡太学,部考第一。铨注州同知,未仕。有《新柳堂诗集》、《芙蓉..... 查看详情>>

宗元鼎古诗词作品: 《吴音曲·璧月庭花夜夜重》 《早秋·我行初出郭》 《冬日过甘泉驿》 《留邹吁士·新开兰蕙正芳菲》 《扬子江·帆去天涯势不回》 《登吴陵城楼·独倚层阑欲望休》 《吴音曲·璧月庭花夜夜重》 《登吴陵城楼·城外村梅映酒旗》 《题郊居·茶灶声清响竹廊》 《冬日过甘泉驿

题郊居·茶灶声清响竹廊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郊居·茶灶声清响竹廊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途中杂诗·夕阳晴映数峰间》 - - 赵翼 - - 夕阳晴映数峰间,树石都成紫绿斑。疲马渐迟鞭不进,错疑他也爱看山。
  • 古诗《古意·西风送我行》 - - 朱东润 - - 西风送我行,长逝入深闺。闺中何所见,但见锁双眉。
  • 古诗《蝶恋花·题爱阁》 - - 葛长庚 - - 冷雨疏风凉漠漠。云去云来,万里秋阴薄。笑倚玉阑呼白鹤。烟笼素月青天角。竹影松声浑似昨。醉胆如天,谁道词源涸。满地苍苔霜叶落。今宵不饮何时乐。
  • 古诗《偈颂·电激雷奔》 - - 释慧性 - - 电激雷奔,以毒攻毒。撒土抛沙,拗直作曲。个里翻身控角弓,谁能背手抽金镞。
  • 古诗《邓尉山食杨梅似顾愿》 - - 张元凯 - - 杨家果熟白日长,锦林回合云俱香。火齐圆珠满苍岛,翡翠异鸟衔夕阳。海外蒲萄远莫致,岭南荔枝谁能将。故园提筐但饱食,酒后耳热歌沧浪。
  • 古诗《浣溪沙·惆怅梦馀山月斜》 - - 韦庄 - - 惆怅梦馀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红纱,小楼高阁谢娘家。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 古诗《课儿联·青史垂千载》 - - 梁鼎芬 - - 青史垂千载;丹心照九垓。
  • 古诗《贺周文郁得子》 - - 林光 - - 都城产子甫胜冠,十八年来又此欢。笑我两叨汤饼会,他乡仍作故园看。一门谱续宗支茂,九地心知伯氏宽。向老铨专还展限,天留福地在长安。
  • 古诗《村家四月词·生长芦村与苇乡》 - - 查慎行 - - 生长芦村与苇乡,单丁门户怕逃荒。春来娶得红裙妇,添
  • 古诗《屏风灯青溪先生席上作》 - - 李东阳 - - 真于剪刻露天机,暗处生明识者稀。春步转迷丝作障,夜游翻讶锦为衣。曾闻云母分班坐,颇记金莲出殿归。同是玉堂年少客,晚从东壁借馀辉。
  • 古诗《贺人纳粟冠带》 - - 张宁 - - 自献籯金报治平,不因干禄为时名。邑分十室有忠信,义出千人是俊英。宅里旌添华屋润,冠裳荣称素衣清。东南多少轻肥者,满执牙筹过一生。
  • 古诗《玉清乐·五色云营叆叆屯》 - - 赵佶 - - 五色云营叆叆屯,三三洞户敞琼门。何方道士通朱表,玉女飞函达上尊。
  • 古诗《大雷雨坐湖庐同愔仲作》 - - 陈曾寿 - - 郁郁重云挟海铺,惊风不断蹙跳珠。横空尽化鱼龙气,咫尺堆成滟滪图。心事百年劳洗涤,乾坤何处有焦枯。湿廊茗坐延馀爽,初识神功有若无。
  • 古诗《清平乐·江村闻雁》 - - 刘蘅 - - 水村寒早。雁瘦芦花老。知为谁家书远报。断续天边行小。凄迷栗火莲龛。秋风秋雨江南。那更黄昏声恻,教人听著何堪。
  • 古诗《重字韵诗·望野草青青》 - - 无名氏 - - 望野草青青,临河水活活。斜峰缆舟行,曲浦浮积沫。
  • 古诗《遣怀·生当益于人》 - - 谢直 - - 生当益于人,为道固不同。赐也乃结驷,回也乃屡空。忆昔年少壮,未知理穷通。收身百忧馀,自置寂寞中。饘粥傥可继,当为七十翁。
  • 古诗《题画·秋来木落洞庭波》 - - 徐枋 - - 秋来木落洞庭波,一棹中流载鹤过。矫首霜天发清唳,长空飒飒晚风多。
  • 古诗《调丹壑·张侯邀我入城去》 - - 赵执信 - - 张侯邀我入城去,西苑水风终日凉。却笑人间李公子,出门十步似他乡。
  • 古诗《吴·龙翔大耳儿》 - - 刘子翚 - - 龙翔大耳儿,虎视捉刀人。 风云竞追逐,逸轨谁能遵。 大皇负英材,沈潜欻求伸。 一呼定南国,再战威强邻。 抗魏既摇岳,攘刘亦披鳞。 组练绕平隰,艨艟蔽通当。 伟哉人物盛,成功岂无因。 代祀已飘忽,风流久弥新。 停桡眺迥陆,裂蔓登层堙。 卧龙昔来游,万古怀清尘。...
  • 古诗《杂诗·碧树泛鲜飙》 - - 权德舆 - - 碧树泛鲜飙,玉琴含妙曲。佳人掩鸾镜,婉婉凝相瞩。 文袿映束素,香黛宜fT绿。寂寞远怀春,何时来比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