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张开霁的诗 > 题阙·黄鹤归来未有期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阙·黄鹤归来未有期

朝代:清代诗人:张开霁时间:2023-04-06
黄鹤归来未有期,凭栏正值峭寒时。
城头雪色千帆映,江上梅花一笛吹。
芳草空埋名士恨,晴川不入谪仙诗。
客怀欲寄今何处?云树阴边飏酒旗。

诗人张开霁资料

题阙·黄鹤归来未有期作者张开霁

字晓峰,永绥人。道光辛卯举人,由安陆知县官至湖北候补道。著有《石庄诗集》。 查看详情>>

张开霁古诗词作品: 《题阙·黄鹤归来未有期》 《雨后登黄鹄山吕仙阁眺望》 《和王梦崧观察登黄鹄山追次吴荷屋先生韵》 《和王梦崧观察登黄鹄山追次吴荷屋先生韵》 《重阳后一日偕谭力臣同年登黄鹄矶

题阙·黄鹤归来未有期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阙·黄鹤归来未有期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平沪通车过真如镇望见旧宅呈礼吾及张耀翔夫妇》 - - 潘伯鹰 - - 当时共子讴吟地,剩着回车惘惘思。讲肆纵饶无马队,中逵真己见牛遗。廿年觇国逢双鬓,万里还家欠一诗。传语张程同此慨,岁寒可葆祗心期。
  • 古诗《一煞·肩厮并比翼鸟》 - - 贾仲名 - - 肩厮并比翼鸟。腮厮贴比目鱼。手厮把合欢带同心结连枝树。头厮磕低调儿歌金缕。腿厮压高擎着倒玉壶。臂厮搂似并头莲在鸳帏宿。尽情儿颠鸾倒凤。尽兴儿弄粉抟酥。
  • 古诗《夜宿南城彰义门递铺承曾元鼎携酒叙别》 - - 刘崧 - - 城南下马已斜阳,投宿邮亭古道傍。野淀有霜风正急,土床无火夜偏长。旅程此夕违公馆,归梦何时达故乡。不尽故人携别意,鸡鸣又报趣晨装。
  • 古诗《赠朱朗斋·雨后清溪绕屋流》 - - 阮元 - - 雨后清溪绕屋流,藤床著膝看鱼游。先生竟似陶贞白,万卷图书不下楼。
  • 古诗《辇下曲·守内番僧日念吽》 - - 张昱 - - 守内番僧日念吽,御厨酒肉按时供。组铃扇鼓诸天乐,知在龙宫第几重?
  • 古诗《谩题·使者初从南国回》 - - 乾隆 - - 使者初从南国回,会稽米价尚高抬。吾民疾苦心常恻,惭愧欢迎去岁才。
  • 古诗《贺新郎·红袖珍珠络》 - - 陆求可 - - 红袖珍珠络。抱檀槽归舟江树,碧天寥廓。新曲翻从玉连琐,越显风流绰约。小池上蕤宾轻跃。耳畔霓裳声断续,恐江州司马青衫薄。那禁得,泪珠落。凤凰飞上鹍鸡索。笑兴奴空能拢捻,曹纲运拨。圆腹龙香四弦里,铁骑刀枪间作。看春笋纤纤如削。又风揭罗裙乍起,倚歌促酒依红幕。似远嫁,归沙...
  • 古诗《望仙亭书所见》 - - 宋祁 - - 南国冬无雪,居然气候迷。柔蔬傲霜甲,幽鸟逆春啼。神鼓声无歇,樵歌韵不齐。举头看白日,还过太山西。
  • 古诗《临顿里·沐罢便轻帻》 - - 高启 - - 沐罢便轻帻,消摇咏晚天。清风苏病鹤,骤雨集鸣蝉。旧史堆缃素,新经录洞玄。谁知城郭里,别自有林泉。
  • 古诗《冬山即事·元绡垂幕黛烟流》 - - 王夫之 - - 元绡垂幕黛烟流,略挂西峰玉一钩。萧散云还沈碧海,清空人欲访琼楼。匀匀广野疏星度,恻恻寒心片影浮。取次閒愁栖泊尽,更谁笙鹤梦丹邱。
  • 古诗《咏史·儿岛高德》 - - 连横 - - 天莫空勾践,时非无范蠡。樱花春烂熳,倚剑读题词。
  • 古诗《瓮尽·日出起披衣》 - - 郑珍 - - 日出起披衣,山妻前致辞。瓮馀二升米,不足供晨炊。仰天一大笑,能盗今亦迟。尽以馀者爨,用塞八口饥。吾尔可不食,徐徐再商之。或有大螺降,虚瓮时时窥。
  • 古诗《晚望桃源县·风帆凭水国》 - - 陈廷敬 - - 风帆凭水国,驿路入桃源。蝶梦时依枕,鸡声渐近村。春深海西岸,月出秦东门。欲就渔人宿,还期静者言。
  • 古诗《春日泛舟沈水》 - - 戴梓 - - 沈水流无尽,春山草渐青。漫携邻舍酒,去泛野人舲。好鸟啼芳树,孤云落远汀。啸歌迟日暮,白眼醉还醒。
  • 古诗《示钱同年·猎镫穿林响仆姑》 - - 姚燮 - - 猎镫穿林响仆姑,云芒一瞥鸹鸧逋。纵横驼荐坐芳草,错杂羊膋烹嫩菰。相拉小蛮调手拨,自斟巨海解腰壶。五陵意气吾惭短,且检囊筹斗雉卢。
  • 古诗《浣溪纱·旧籍谁编九姓渔》 - - 薛时雨 - - 旧籍谁编九姓渔。江干供亿累花奴。纷纷花使索花租。生小惯尝风浪险,合家齐傍水云居。朝潮暮汐意何如。
  • 古诗《榆枋馆·君自多幽兴》 - - 连佳樗 - - 君自多幽兴,能留看竹人。檐花催进酒,池水待垂纶。稍话间中事,真疑世外身。柴扉须静掩,此外即风尘。
  • 古诗《书怀·镜里秋霜两鬓皤》 - - 张瑞玑 - - 镜里秋霜两鬓皤,江湖豪气久销磨。故人似月团圆少,世事如云变幻多。垂老文章敛才气,安贫门巷少风波。判花课竹闲无事,一卷离骚供醉哦。
  • 古诗《归苕溪·千门列炬散林鸦》 - - 姜夔 - - 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应是不眠非守岁,小客春意入灯花。
  • 古诗《言语吟·一语便喜处》 - - 邵雍 - - 一语便喜处,千言益怒时。 既因言语合,却为语方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