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杨诚之的诗 > 挽东莱先生·德性天然具原文及翻译赏析

挽东莱先生·德性天然具

朝代:宋代诗人:杨诚之时间:2017-10-17
德性天然具,文章少已工。
淳明范太史,简澹小臾公。
圣学骊珠贯,人材水镜空。
膏车轻万里,垂发哭途穷。

诗人杨诚之资料

挽东莱先生·德性天然具作者杨诚之

杨诚之,义乌(今属浙江)人。吕祖谦门人。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事见清康熙《金华府志》卷一八。 查看详情>>

杨诚之古诗词作品: 《挽东莱先生·共惜堂堂去》 《挽东莱先生》 《挽东莱先生·宇量诸公上》 《挽东莱先生·德性天然具》 《挽东莱先生·久属苍生望》 《挽东莱先生·久属苍生望》 《挽东莱先生·宇量诸公上》 《挽东莱先生·德性天然具

挽东莱先生·德性天然具原文及翻译赏析

挽东莱先生·德性天然具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一江风·携筐行介》 - - 佚名 - - 携筐行介:谩携筐。缓步苍苔壤。泥软鞋痕嵌怎么有许多狂蜂浪蝶。。逐游蜂抖住小桑条。扯得云鬟乱。采介:绿叶应青衫。绿叶应青衫。纤纤素手忙这是甚么鸟鸣。。听仓庚两两声嘹喨。
  • 古诗《无题集义山·银箭耿寒漏》 - - 汪荣宝 - - 银箭耿寒漏,琉璃冰酒缸。当风横去幰,别夜对凝釭。带火遗金斗,移阴入绮窗。多羞钗上燕,物物自成双。
  • 古诗《送应子泽重赴临江太守》 - - 胡俨 - - 清江碧嶂照空明,太守重来竹马迎。道上儿童歌五裤,楼前鼓角列双旌。锦囊又见携琴去,画舫还闻载月行。此日都门一杯酒,临岐不尽别君情。
  • 古诗《元日和陈病树韵》 - - 梁鸿志 - - 懒共家人说岁元,眼明檐雪射窗暾。待呼如愿来烹茗,笑遣颠当为守门。万物未如春可贵,一生差信默能存。成名竖子今何在,莫更追论广武原。
  • 古诗《赠柴云倩·名园藏屋里》 - - 沈守正 - - 名园藏屋里,下阁又登台。有此幽栖地,何妨暂一回。终军非赋客,贾谊亦凡才。之子揣摩就,芳名贯耳雷。
  • 古诗《颂古·无直路》 - - 释玿 - - 无直路,却萦纡。赵州东壁上,依旧挂葫芦。有张公吃村酒。李公醉不醒,面南看北斗。
  • 古诗《赋四绝句·何用生花曾入梦》 - - 郑刚中 - - 何用生花曾入梦,岂须大笔要如椽。自应优冠湘东品,斑竹容渠作比肩。
  • 古诗《和商寅长雨后韵》 - - 王尚綗 - - 雨后寻幽会,相逢复故人。高秋净绮席,澹月散芳邻。汝水春来兴,京华岁暮身。登楼无限思,肯厌去来频。
  • 古诗《留题保和殿壁》 - - 蔡京 - - 琼瑶错落密成林,桧竹交加午有阴。恩许尘凡时纵步,不知身在五云深。
  • 古诗《书韶州察院壁》 - - 唐锦 - - 岭南暮冬如暮春,鸟声百变殊可人。上阶芳草碧烟细,入槛芭蕉罗扇新。芙蓉湾头花更好,暖日晴波鱼艇小。忽忆江南开画船,锦云十里湖山晓。
  • 古诗《山居杂诗·中春艳桃李》 - - 曹勋 - - 中春艳桃李,东风惠以繁。胡为连日雪,花叶飘阑干。气非骄阳候,宛若残腊寒。玄冥僭融和,玉川知其端。
  • 古诗《和陶杂诗·南荣晚闻道》 - - 苏轼 - - 南荣晚闻道,未肯化庚桑。陶顽铸强犷,枉费尘与糠。越子古成之,韩生教休粮。参同得灵钥,九锁启伯阳。鹅城见诸孙,贫苦我为伤。空馀焦先室,不传元化方。遗像似李白,一奠临江觞。...
  • 古诗《八月一日丁祀夜作有怀彭文宪公》 - - 程敏政 - - 半夜奎星光烛天,诸生云拥戟门前。閒阶露下听更坐,别院人稀借榻眠。灯乱衣冠松外转,风清丝竹殿中传。西湖故老今何许,分鬯叨陪记往年。
  • 古诗《浣溪沙·手卷虾须上玉钩》 - - 韩纯玉 - - 手卷虾须上玉钩,疏疏急雨下梧楸。韶光生怕付东流。红叶窗中无俗事,白云乡里有温柔。好留双鬓莫教秋。
  • 古诗《客中怀外叔舅吴稼堂茂才》 - - 周馨桂 - - 客路栖迟绝往还,萧斋梦想白云间。平安最喜高堂近,门外青山是故山。
  • 古诗《东堂观剧四首次西颢韵》 - - 厉鹗 - - 秋河雨后湿模糊,小部徵歌集饮徒。此是武宗弦索调,江南倦客得知无。
  • 古诗《山居·古洞云深别有天》 - - 释敬安 - - 古洞云深别有天,偶携僧侣此安禅。数椽茅屋牵萝补,一枕寒松伴鹤眠。习定每从岩腹内,生涯尽在钁头边。山居寂寞无烦恼,火种刀耕效昔贤。
  • 古诗《筠溪·虚心中有箭锋机》 - - 释绍昙 - - 虚心中有箭锋机,妙密谁云立处危。大道陵迟全劲节,香严一击未忘知。
  • 古诗《杂兴·南枝憔悴北枝荣》 - - 方一夔 - - 南枝憔悴北枝荣,转眼浮华迹已陈。昨梦已空巫峡雨,昔游曾记武陵春。浮生一日复一日,世事后人哀后人。两鬓欲霜行脚倦,悠悠无计谢风尘。
  • 古诗《甲子应举·场屋悠悠四十年》 - - 陈藻 - - 场屋悠悠四十年,这回弄镜已华颠。也知枯木春稀到,却想寒灰火复然。高尚难攀生有累,往来莫厌喜随缘。伤心自是离乡客,几度因归上墓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