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马任远的诗 > 晚渡淮河·夕景散濠梁原文及翻译赏析

晚渡淮河·夕景散濠梁

朝代:明代诗人:马任远时间:2023-04-07
夕景散濠梁,周回淮水外。
方之大江滨,渺尔一衣带。
波涛起其中,于焉亦气槩。
沙明月在湖,树静风生濑。
忆昔漆园公,观澜心自快。
鱼水本忘情,远人欣所爱。
我来一苇渡,浮云惊世代。
乐意付水滨,徒兹发感慨。
鸥鹭各呈声,荇藻争作态。
万虑俱东流,萧然鸣天籁。

晚渡淮河·夕景散濠梁原文及翻译赏析

晚渡淮河·夕景散濠梁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闻新化邹叔绩以贰守从徽抚江忠烈死难庐州》 - - 郑珍 - - 子及湘中魏与何,同称三杰殆无过。有名亦误人间用,得死终胜牖下多。小戴世传推熟洽,谷梁早作叹销磨。一时知识看归尽,应有忠魂笑硕薖。
  • 古诗《恭谒泰陵起程有作》 - - 弘历 - - 两年罢贺岁,一意切瞻陵。霜露与时远,悲思以日增。西辕首涂发,春树淡烟凝。四宿程犹隔,延眸望不胜。
  • 古诗《偈颂·相国亲传黄檗心》 - - 释道冲 - - 相国亲传黄檗心,移山新作古丛林。大千沙界针锋许,十二峰峦岩壑深。此道明明元不古,清风浩浩至于今。禅流不负王臣意,行看祇园侧布金。
  • 古诗《赠曹秀才·不复林逋起九京》 - - 陈造 - - 不复林逋起九京,空留诗卷逼人清。如君况自鬼神助,掷地应闻金玉声。败履人今笑东郭,奔蜂我亦愧南荣。三千奏牍真馀事,侧耳齐廷待一鸣。
  • 古诗《短歌七章·世人酩酊睡正熟》 - - 汪石青 - - 世人酩酊睡正熟,世事沉沦几变局。造化小儿苦弄人,成败推移屡转轴。愁魔病魔缠此身,坐令邓禹竟笑人。冉冉流年去何速,鶗鴃鸣时不再春。呜呼七歌兮岁月逼,长绳不能缚白日。
  • 古诗《晓入瀛台纪事》 - - 吴绮 - - 瑶台高傍玉宸居,蓬水环流映绮疏。壶里明霞金螮蝀,镜中香露碧芙蕖。银河织女朝裁锦,紫府群仙夜校书。日夕鸡栖徒佩笔,上林谁是马相如。
  • 古诗《浣溪纱·杨岐山吊文廷式墓》 - - 王蛰堪 - - 吟屐南来犯莽苍。四山葱翠起微茫。绝无人处足凄凉。卓识襟期堪第一,孤标兀傲故难双。百年风泪吊斜阳。
  • 古诗《与豫章吴生沼上亭子话旧》 - - 吴与弼 - - 两地关心久别情,相招亭子话平生。青藜缓步归来好,细咏新诗对短檠。
  • 古诗《望海潮·为友人纪恨即次其韵》 - - 王策 - - 倚阑心事,落灯时节,睡魂愁思粘连。栀子庭前,柳丝楼下,一缄轻燕偷传。知道出来难。有莺栖锦锁,鹤守花关。闭影沈声,恹恹闷过晚云天。缘何骤起防闲。只那宵踏月,误近帘边。两字谜词,一双窗影,多应忘了人看。从此竟须拚。耐空衾玉瘦,小镜花寒。短梦难成,雨铃风铁剧悲酸。...
  • 古诗《虞美人·瑶台不恨惊鸿远》 - - 朱祖谋 - - 瑶台不恨惊鸿远。一样秋蓬转。蜡花陪泪照匡床。唤起盈盈犹是睡时妆。牵衣怕领年时味。推酒成回避。闲情断作水东流。明日曲房春老燕归愁。
  • 古诗《哭许崧老右丞》 - - 李纲 - - 夫子相知一纪前,定交握手自忘年。长松老鹤骨格古,粹玉精金操守坚。出入三朝昭大节,漂流万里正华颠。皇天不整遗元老,空使苍生共黯然。
  • 古诗《游洪范池与刘文正》 - - 黄哲 - - 洞门斜日照金潭,千尺藤萝挂石龛。骑马独来高处望,满山松柏似江南。
  • 古诗《宫词·一餐何敢忘君恩》 - - 江源 - - 一餐何敢忘君恩,团扇秋风旧箧尘。欲问温柔乡里事,宫中无复淖夫人。
  • 古诗《忆馀杭·鸳湖春晓》 - - 吴镇 - - 湖合鸳鸯,一道长虹横跨水,涵波塔影见中流。终日射渔舟。彩云依傍真如墓。长水塔前有奇树。雪峰古甃冷于秋。策杖几经游。
  • 古诗《石阡即景·淡淡云阴薄薄霞》 - - 孟继埙 - - 淡淡云阴薄薄霞,有时丝雨片风斜。喜闻莺语朝求友,怕听鹃声夜忆家。香稻碧抽门外线,刺梨红笑路旁花。药苗三径青青色,随意春芳润露华。
  • 古诗《赋怀塞外友人·得风貂更暖》 - - 屈大均 - - 得风貂更暖,不必著重裘。食肉身虽老,弯弓汗便流。黄羊烧大雪,紫兔射高秋。属国归须晚,于今未白头。
  • 古诗《荷花荡夜归次吴水部德徵韵》 - - 文林 - - 采芳日暮未言归,处处村家掩杼机。水漫莲洲愁路断,月明莎渚觉鸥飞。高歌小海风波急,回首横塘烟火微。兰棹屡移樽屡倒,不知露下已沾衣。
  • 古诗《寿张教授·玉府多应惜谪仙》 - - 陈克 - - 玉府多应惜谪仙,紫皇留恋到残年。画眉京溜风流在,借箸先生节概全。禄比书辞增百万,寿如门弟及三千。互乡不解华祝封,只诵天长地久篇。
  • 古诗《同周青士项东井徐敬可过倦圃》 - - 通复 - - 旧识穿林径,重寻故壁书。一溪平曲槛,万竹莽精庐。果熟呼苍鼠,风晴跳白鱼。边鸿多近信,强半慰离居。
  • 古诗《甘雨应祈·数日虽蒙霢霂沾》 - - 范成大 - - 数日虽蒙霢霂沾,浥尘终恨太廉纤。 今朝健起巡檐看,恰似庐山看水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