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子兰的诗 > 晚景·池荷衰飒菊芬芳原文及翻译赏析

晚景·池荷衰飒菊芬芳

朝代:唐代诗人:子兰时间:2017-05-26
池荷衰飒菊芬芳,策杖吟诗上草堂。
满目暮云风卷尽,郡楼寒角数声长。

诗人子兰资料

晚景·池荷衰飒菊芬芳作者子兰

子兰,唐末京都长安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896年前后在世。他曾于唐昭宗时担任宫廷文章供奉,颇受信任。能诗善文,诗尤有名。其诗多为抒发感怀,直指时政之作。诗风高阔雄健,沉郁悲壮。今存..... 查看详情>>

子兰古诗词作品: 《夜直·大内隔重墙》 《悲长安·何事天时祸未回》 《饮马长城窟·游客长城下》 《诫贪·多求待心足》 《寄乾陵杨侍郎》 《赠行脚僧·世界曾行遍》 《太平坊寻裴郎中故宅》 《晚景·池荷衰飒菊芬芳》 《秋日思旧山·咸言上国繁华》 《晚景·池荷衰飒菊芬芳

晚景·池荷衰飒菊芬芳原文及翻译赏析

晚景·池荷衰飒菊芬芳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次全生弘叙韵。书怀》 - - 赵观彬 - - 危途嫌误出,大地笑虚生。易见洛龙卧,难闻岐凤鸣。衰犹瘝水部,拙岂壮山城。忽听园蝉晚,新诗忆峡情。
  • 古诗《北寄生草·俊语閒枨触》 - - 汤显祖 - - 俊语閒枨触。回肠转辘轳俺去后呵。一个人睡。不要着寒了。。双丝袜腹轻轻束。连心腰綵柔柔护。沾身衬褥微微絮。分明残梦有些儿。睡醒时好生收拾疼人处。
  • 古诗《卜居金陵买湖干草堂》 - - 魏源 - - 春风绿尽一池山,闭户文章败叶删。不是老僧来送笋,如何倒屣出柴关。
  • 古诗《田间杂诗·近会居家法》 - - 钱澄之 - - 近会居家法,安贫岂是痴。无灯眠太早,借米饭常迟。煖老无需玉,调脾喜带饥。晚来围被坐,饘粥最相宜。
  • 古诗《咏史人九章·赵光义》 - - 陈振家 - - 弑兄篡逆事昭然,金匮之盟只瞎编。后世儿孙都默认,肯教通鉴婉言传。
  • 古诗《次韵果岩琴棋书画四美人啚》 - - 传东郊 - - 玉轴轻轻卷复舒,内中名画世间无。可怜山店鬼啼夜,不似文姬别虏图。
  • 古诗《悼亡妻·日日隔窗望》 - - 吴未淳 - - 日日隔窗望,不由相爱深。戏书情义绝,几度试卿心。
  • 古诗《清明·一片春愁明雨丝》 - - 陈三立 - - 一片春愁明雨丝,鹃啼燕语负归期。故山父老知枯立,数遍邻家上冢儿。
  • 古诗《黄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 - - 苏轼 - - 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誇新书。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
  • 古诗《咏安仁得果诗》 - - 李孝胜 - - 潘岳河边返,情知掷果多。闭甍听不见,无奈识车何。
  • 古诗《冰床·氍毹帷暖四围垂》 - - 乾隆 - - 氍毹帷暖四围垂,过渡何须桂棹移。无恙风思帆影挂,有时人似镜光披。液池小立看如画,梅岸周旋亦中规。记得当年初破腊,推敲诗句座中迟。
  • 古诗《生日·甲子重新数中兴》 - - 周紫芝 - - 甲子重新数中兴,济川人为圣时生。五花名肃金銮殿,八阵威寒铁瓮城。贺客杯觞方潋滟,使君忠力转精明。祝年有意留公住,只恐调元要老成。
  • 古诗《淮阴侯庙·淮阴本自市人子》 - - 沈遘 - - 淮阴本自市人子,始定三齐便请王。明哲保身非所责,如何终欲比张良。
  • 古诗《自悼·为唯复为阿》 - - 马继华 - - 为唯复为阿,相去曾几何。黍忧黄鸟集,隙恋白驹过。衔尽西山石,涨翻东海波。髯翁孤好梦,一笑付春婆。
  • 古诗《泊舟晚眺·夕阳帆影送归禽》 - - 秦勇均 - - 夕阳帆影送归禽,收拾西风傍暮砧。茅屋背山临野渡,晚钟隔岸出疏林。花梢轻折余芬远,石径斜穿古洞深。遥指渔舟歌起处,知音愧我亦狂吟。
  • 古诗《荔枝岛·万颗枝头血染猩》 - - 林朝崧 - - 万颗枝头血染猩,绿波写照影纵横。临流试展君谟谱,触我枫亭作客情。
  • 古诗《江城子·阑干掐遍等新红》 - - 李之仪 - - 阑干掐遍等新红。酒频中。恨匆匆。投得花开,还报夜来风。惆怅春光留不住,又何似,莫相逢。 月窗何处想归鸿。与谁同。意千重。婉思柔情,一旦总成空。仿佛么弦犹在耳,应为我,首如蓬。 ...
  • 古诗《察言观色·峨冠执法公家整》 - - 郑刚中 - - 峨冠执法公家整,端冕临祠我亦严。 深米炉香通问讯,小寒清坐隔疏帘。
  • 古诗《夜坐示桑甥十韵》 - - 陆游 - - 好诗如灵丹,不杂膻荤肠; 子诚欲得之,洁斋祓不祥。 食饮屑白玉,沐浴春兰芳。 蛟龙起久蛰,鸿鹄参高翔。 纵横开武库,浩荡发太仓。 大巧谢雕琢,至刚反摧藏。 一技均道妙,佻心讵能当。 结缨与易箦,至死犹自强。 东山七月篇,万古真文章。 天下有精识,吾言岂荒唐?...
  • 古诗《子夜吴歌夏歌》 - - 李白 - -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