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黄本富的诗 > 挽曾国荃联·秉节是邦原文及翻译赏析

挽曾国荃联·秉节是邦

朝代:清代诗人:黄本富时间:2023-04-06
秉节是邦,建节是邦,半壁山河,大都满腔心血;
受知最迟,受恩最重,八年覆载,恨未一效涓埃。

诗人黄本富资料

挽曾国荃联·秉节是邦原文及翻译赏析

挽曾国荃联·秉节是邦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出江口·吾兄过南海》 - - 张问陶 - - 吾兄过南海,今复来眉州。前身果坡老,我必苏子由。苍苍墓颐山,出没迎双舟。万事若流水,一过不肯留。莫爱古人古,祗益今人愁。贤者死无算,我辈真休休。与君急载酒,同作凌云游。使予兄弟情,一醉绵千秋。 ...
  • 古诗《题荷山草堂图赠徐仲光》 - - 吴嘉纪 - - 潦中不生梧,道傍不生藻。山公为荷蒉,五岳盈怀抱。北风摧卉木,寒灰共枯槁。肮脏将何之,云际山杳渺。结庐自悲歌,炊藿时一饱。泉石诚足娱,壮颜倏已老。光采秋兰花,零落同野草。 ...
  • 古诗《侥侥令·他声华连紫禁》 - - 王玉峰 - - 他声华连紫禁。位望近丹霄。掌上威权红日小。况那太山情比天更高。
  • 古诗《石榴·谁识红华绛采敷》 - - 弘历 - - 谁识红华绛采敷,能囊白色水晶珠。蜀葵几朵芳姿映,合唤天中辑瑞图。
  • 古诗《简西岩老人·炎宵无寐梦无家》 - - 沈曾植 - - 炎宵无寐梦无家,强倚棂轩待曙霞。病眼观空增矘䁳,文心失侣不雄夸。飞来白鹄传书简,想见苍龙泼茗花。独乐襟期随地在,吟怀应为晚凉加。
  • 古诗《游仙曲·青溪白石出胡麻》 - - 沈天孙 - - 青溪白石出胡麻,香煖瑶池九影花。见说元都无甲子,春光常住阿环家。
  • 古诗《风入松·湖墅即事》 - - 郭则沄 - - 楚云冉冉绕花行。云比花明。无情却为衣香醉,傍瑶阶飞上蜻蜓。悄地教人双扑,不知何事干卿。夜来微雨过罗屏。残酒催醒。众中谁信矜持惯,凭消受笑浅颦轻。莫遣烟缡伤晚,红蕖一半飘零。...
  • 古诗《十咏·圣明侧席苦遴贤》 - - 赵完璧 - - 圣明侧席苦遴贤,卓老东来慰所天。篱落不惊明夜月,桑麻无事锁春烟。
  • 古诗《晓立·灵台清晓玉无瑕》 - - 吴与弼 - - 灵台清晓玉无瑕,独立东风玩物华。春气夜来深几许,小桃又发两三花。
  • 古诗《六月二十一日早行》 - - 吴芾 - - 东望吾庐百里间,二年别去一朝还。虽然未遂归休意,且对湖山一解颜。
  • 古诗《薛涛綵笺·小样鸾笺制造殊》 - - 瞿佑 - - 小样鸾笺制造殊,寄来多附锦江鱼。枇杷花下门扉掩,赢得人称女校书。
  • 古诗《得明卿还京消息却寄》 - - 宗臣 - - 忆尔孤帆落日遥,洞庭秋色莽萧条。幽兰杂佩湘君赠,暮雨高唐楚客骄。方朔已归金马诏,枚乘空赋广陵潮。悲歌旧侣相逢日,何处胡姬醉紫貂。
  • 古诗《寄题台州倅厅云壑》 - - 楼钥 - - 顷年登临赤城里,江绕城中万家市。治中寄我云壑图,快读新诗眼如洗。回思岁月如星流,念念飞空寻旧游。披图哦诗想幽致,直欲携筇上山头。闻有于菟在岑蔚,晚径寒鸦敢翔集。几年榛棘蔽鼪鼯,一朝绝境从中出。细路虽非五达康,萦回自觉阻且长。万壑风烟开绝顶,一丘曲折于中藏。老砂射日银...
  • 古诗《春日行·春云漠漠连春空》 - - 朱淑真 - - 春云漠漠连春空,映阶草色绿茸茸。不寒不暖雨新霁,满城佳气浮葱葱。岸柳依依微烟笼,园林淡荡催花风。东君造化一何工,施青绘紫复匀红。多少闲花与凡卉,不论妍丑争夭秾。燕舞莺歌昼晷永,帘幕无人门宇静。何处飞来双蛱蝶,翻翻飞入寻香径。可怜春色都九旬,朝欢暮宴归王孙。秃毫写纸属...
  • 古诗《姚六康石埭署中醮会同张芑山秦又宛沈天士卢弗疑曹扶三张师仲堵雪怀分赋》 - - 陈子升 - - 子明坛上众香焚,法鼓仙音四境闻。喧处会来皆静理,异乡名下即同群。簿书乐得交情助,匕箸能将道味分。陡见满堂浮动极,江南烟水岭南云。
  • 古诗《薄暮游海会寺》 - - 邹承垣 - - 大地山河四望通,公余乘兴访崆峒。人来碧嶂清江外,犬吠幽篱曲径中。瑶岛波连天共远,海门云吐月当空。昔年歌舞今安在,只听萧萧落木风。
  • 古诗《马冠山·陈家宅废桑畦暗》 - - 杨谆 - - 陈家宅废桑畦暗,马道冠亡羽观空。惟有山南古程氏,雕檐一簇翠烟中。
  • 古诗《隐尝在江陵忝故中令白公叨蒙知遇今复重过渚宫感事悲身遂成长句》 - - 罗隐 - - 往岁酂侯镇渚宫,曾将清律暖孤蓬。才怜曼倩三冬后,艺许由基一箭中。言重不能轻薄命,地寒终是泣春风。凤凰池涸台星拆,回首岐山忆至公。
  • 古诗《海音诗·张盖途行礼自持》 - - 刘家谋 - - 张盖途行礼自持,文公巾帽意犹遗。一开一阖寻常事,不觉民风已暗移。
  • 古诗《癸卯闽乱从弟监察御史敬凝迎仕别作》 - - 欧阳炯 - - 一别几经春,栖迟晋水滨。鹡鸰长在念,鸿雁忽来宾。 五斗嫌腰折,朋山刺眼新。善辞如复我,四海五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