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林世焘的诗 > 挽张之洞联·公真自命千秋原文及翻译赏析

挽张之洞联·公真自命千秋

朝代:清代诗人:林世焘时间:2023-04-07
公真自命千秋,垂卅年出领疆符,入秉钧轴,奠安中外,丕著忠勤,国尔忘家,惟树党营私是戒,合政事文章学问,皆有古人风,记平居便坐雅谈,久亲教诲,得其余绪,均堪沾溉后生,独奈何撰杖偶违骑箕遽逝,澜回川障,危局奚支,北阙眷前劳,褒功特重易名典;
天不慭遗一老,痛两圣同归苍昊,专倚元臣,致泽君民,正资匡济,时方多难,乃鞠躬尽瘁以终,无尊卑疏戚贤愚,佥为斯世恸,引贱子孤根薄植,早荷甄陶,愧我非才,谬许清华称职,叹从此琴材孰赏,圭玷谁磨,栋折榱崩,隐忧曷已,南宫怀夙契,尚德当酬知己恩。

诗人林世焘资料

挽张之洞联·公真自命千秋原文及翻译赏析

挽张之洞联·公真自命千秋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甲寅五月冯鱼山前辈补官刑部都官之曹人才极盛作诗贺之》 - - 张问陶 - - 漫怜华发补官迟,正好重编郑谷诗。法吏短长非我辈,仙郎三五幸同时。灯前读律心千古,判尾联吟笔一枝。狱底要囚应破胆,奇才都到白云司。
  • 古诗《雪妍堂·每来必对雪妍山》 - - 弘历 - - 每来必对雪妍山,宁喻梅姿梨态颜。仍旧贯毋新搆筑,值几暇喜特幽閒。不殊昔日是今日,却愧三间作五间。壁有前巡一再咏,都因纪实未宜删。
  • 古诗《筑城·一心能感众心齐》 - - 崔致远 - - 一心能感众心齐,铁瓮高吞剑阁低。多上散花楼上望,江山供尽好诗题。
  • 古诗《有感·读遍名山万卷藏》 - - 陆游 - - 读遍名山万卷藏,残年肯受俗低昂。正须啸咏风涛上,未至悲辛酒䏑旁。梦里功名谁复计,闲中日月不胜长。虚皇有诏君知否,尽赐江湖作醉乡。
  • 古诗《复用前韵·几时投老谒同参》 - - 耶律楚材 - - 几时投老谒同参,拟向君王乞镜潭。饭了遨游容膝处,裴公亭与侍中庵。
  • 古诗《孙季章无愧郑季奕徐斯远以仆留智门载酒见过坐中雪作三诗》 - - 赵蕃 - - 明知喜我出山来,占此僧窗共酒杯。重愧子云孤好事,绝胜安道不空回。
  • 古诗《拟东门行·东门去》 - - 伯昏子 - - 东门去,天邪雨,中林幽寂,城市尽豺虎。出东门,拔剑歌,山石磊磊道奈何。湛湛霜露湿牛衣,萧木犹似儿妇啼。咄!昔闻明时无犯教,今者犯教云何非。休将盆盎储清泪,大野横行,亦可怅忘归。...
  • 古诗《海棠春·雨怀》 - - 王庭 - - 三旬春雨消春去。不耐得日中长睡。强起倚楼时,只向东风语。万端心事。十分才思。写尽愁吟怨字。无处可为情,恨在无情处。
  • 古诗《林亭寓言·林居逢岁晏》 - - 张九龄 - - 林居逢岁晏,遇物使情多。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 古诗《王宪佥馈饼饵》 - - 殷奎 - - 绣斧分巡礼数宽,怜才特地辍朝餐。官厨饼餤红绫样,分入先生苜蓿盘。
  • 古诗《宴集·郁陶倦烦暑》 - - 胡宿 - - 郁陶倦烦暑,爽豁逢萧辰。开樽有欢伯,倾坐得嘉宾。雕盘荐肥羜,宝刀脍霜鳞。清谈屏世务,善谑到天真。须言烛可继,莫诉杯行频。至道谅在己,外物不关身。
  • 古诗《送郑邑侯解组》 - - 张穆 - - 忘机久逐鹿麋群,何意蓬蒿下使君。世艳黄金隆郭隗,自惭珠履报田文。十年花发江城迥,一路梅开庾岭芬。气候天涯摇落甚,阳春重忆对氤氲。
  • 古诗《南涧·朱墨日过眼》 - - 韩元吉 - - 朱墨日过眼,溪山谁复游。夜闻西风喧,起看天地秋。王事有休沐,驾言指林丘。新晴鸟乌乐,路入南涧幽。高峰左右列,野水纵横流。问舍苦不早,求田亦良谋。
  • 古诗《题罗小川青山白云图为四明倪仲权赋》 - - 乃贤 - - 山上晴云似白衣,溪头竹树绿阴围。野桥日落行人倦,茅屋春深燕子飞。漉酒屡招邻舍饮,放歌还趁钓船归。客窗看画空愁绝,便欲移家入翠微。
  • 古诗《次韵答印山家兄》 - - 尹守衡 - - 忆别春将暮,俄惊麦又新。纵惭强项令,肯作折腰人。远信惟加饭,深交若饮醇。金声先掷示,击缶愧难陈。
  • 古诗《失题·篱边日出抚孤松》 - - 李彭 - - 篱边日出抚孤松,户外云生遮数峰。避冷随阳闻过雁,催昏唤曙听疏钟。
  • 古诗《香远堂·试捲珠帘看》 - - 左纬 - - 试捲珠帘看,青山有几重。峥嵘秋色老,苍莽暮烟浓。未辨清猿处,遥知白鸟踪。蓝田无此景,痛扫只双松。
  • 古诗《邗沟·鸿沟千里碧潺潺》 - - 陈锡嘏 - - 鸿沟千里碧潺潺,一面潢池巨浸环。河水连天何必海,沙堤如阜别无山。涨添淮雨来偏速,并作江潮去不还。薄暮西风吹更紧,浪花高泼马篷湾。
  • 古诗《竹管者·尽日閒窗运秃翁》 - - 赵蕃 - - 尽日閒窗运秃翁,自怜虚出管城封。 不知尔更何为者,初听犹疑似足蛩。
  • 古诗《新安故关》 - - 孟迟 - - 汉帝英雄重武材,崇山险处凿门开。 如今更有将军否,移取潼关向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