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刘新的诗 > 挽张之洞联·文章勋业自千秋原文及翻译赏析

挽张之洞联·文章勋业自千秋

朝代:清代诗人:刘新时间:2023-04-06
文章勋业自千秋,史册扬芬,不待小言宣伟略;
朝野君民同一哭,茑萝怀旧,岂徒累世感私恩。

诗人刘新资料

挽张之洞联·文章勋业自千秋作者刘新

暂无该诗人相关信息。 查看详情>>

刘新古诗词作品: 《挽张之洞联·文章勋业自千秋

挽张之洞联·文章勋业自千秋原文及翻译赏析

挽张之洞联·文章勋业自千秋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喜晴·季夏朔朝晴》 - - 弘历 - - 季夏朔朝晴,固是宜旸兆。傍晚霏阵雨,翼日曦阳晓。晚复阵云生,澍丝倏过了。夕阳万树明,乃幸晴定好。今朝朗碧天,飒爽惬怀抱。凡此三日间,愁多欣实少。即此一惬怀,恐近生骄道。为君信难哉,五字聊衷表。 ...
  • 古诗《估客乐·昨得扬州书》 - - 陈子龙 - - 昨得扬州书,不作分明语。百货从郎买,莫买扬州女。
  • 古诗《送李中丞赴辰州》 - - 韩翃 - - 白羽逐青丝,翩翩南下时。巴人迎道路,蛮帅引旌旗。暮雨山开少,秋江叶落迟。功成益地日,应见竹郎祠。
  • 古诗《送宫紫玄归广陵》 - - 魏裔介 - - 出处关千古,君归意若何。酒徒燕市散,海色广陵多。世事怜刍狗,吾生爱薜萝。草堂春雨足,莳药养天和。
  • 古诗《赠斗垣邓君归虔》 - - 林熙春 - - 曾入天台啖几桃,满天风雨任挥毫。高冈种得梧桐树,梧上于今有凤毛。
  • 古诗《杭州歌·秦皇临海海涛生》 - - 区大相 - - 秦皇临海海涛生,钱氏射江江水平。自此馀杭为内甸,更将淮北作长城。
  • 古诗《观象台二十四韵》 - - 李锴 - - 肇迹颛蒙辟,昭文象纬悬。健行标干运,灵曜示蝉联。覆冒纲维集,盈虚气朔宣。处高疑倚盖,居默等沦渊。宿昔神明洽,仪型睿哲传。造机符动静,剖器敌方圆。落下功初述,鲜于冶自专。错银星度密,注水地轮便。圣智通幽眇,天工绝后先。双枢交合契,都柱直任权。梁袅觚棱厉,跗平缔构坚。石渠深轹...
  • 古诗《赠蒲察元帅·筵前且尽主人心》 - - 耶律楚材 - - 筵前且尽主人心,明烛厌厌饮夜深。素袖佳人学汉舞,碧髯官妓拨胡琴。轻分茶浪飞香雪,旋擘橙杯破软金。五夜欢心犹未已,从教斜月下疏林。
  • 古诗《次外舅闻字即事韵》 - - 许及之 - - 蘧瑗行年化,宣尼耳顺闻。声名昭白日,富贵薄浮云。天子方尝胆,中原未静氛。加餐为时起,礼乐不徒云。
  • 古诗《詶常郿县见赠》 - - 独孤及 - - 爱君修政若修身,鳏寡来归乳雉驯。堂上五弦销暇日,邑中千室有阳春。谓乘凫舄朝天子,却愧猪肝累主人。辞后读君怀县作,定知三岁字犹新。
  • 古诗《寓楼见梅花》 - - 赵执信 - - 春绽池边向煖枝,微香初送暮窗知。不缘积雪相欺得,坐到楼西月暗时。
  • 古诗《游东观·群山飞翠六平峰》 - - 王恭 - - 群山飞翠六平峰,琳馆依稀第几重。心远独随云鹤去,机闲应共羽人逢。三花影落坛边树,五粒春飘石上松。借问仙源在何处,白云迷却往来踪。
  • 古诗《寄题三瑞堂》 - - 蒋之奇 - - 好在庐陵守,年来强健无。一麾新佩印,三瑞更为图。善政传江右,飞书到海隅。缅怀乌府旧,何日笑谈俱。
  • 古诗《罗阜朝云·初生半崖阴》 - - 徐经孙 - - 初生半崖阴,渐失双峰翠。倏忽满太虚,苍生望霖雨。
  • 古诗《休宁县与汪致道诸公别后晚宿黟县界鱼亭驿》 - - 吕本中 - - 竹密如云不见天,好山无数簇溪田。秪应黟县溪山胜,尽在鱼亭驿舍前。
  • 古诗《和平的宾词》 - - 张学梦 - - 和平是光 摇曳在降解骨殖的泥土之上。和平是人世间 一种终极的唯心的力量。和平是现代诗歌的无话语。和平是不予记载的今日课题 和历史的遗忘。和平是上帝的叮咛。和平是晚钟静默的教堂。和平是天使们高举着的火把。和平是良知的证明和吟唱。和平是寻常百姓的寻常生活。...
  • 古诗《三月末泛湖》 - - 郑清之 - - 半晴阴更重,乍暖冷犹争。 坠叶蒲芽缀,新莼荇面生。 钟声带雨涩,帆力贮风横。 客至双飞鹤,归欤茗可烹。
  • 古诗《古断肠曲·无破巫山生色屏》 - - 周端臣 - - 无破巫山生色屏,锦囊情薄歇馀馨。 关河春晚无消息,肠断楼前杨柳青。
  • 古诗《和吴冲卿学士石屏》 - - 梅尧臣 - - 吴夫,佩银龟。 乘天马,索怪奇。 忽得虢略一片石,其中白色圆如规。 又有树与乌,画手虽妙何能为。 吴乃持问欧阳公,比公曩获尤可疑。 疑不为辨赋以诗,诗辞粲粲明星垂。 复遣齎来使我和,坐上钜公傍睨之。 范侯实有杨雄学,咸云此理难究推。 我归涤虑反覆思,义虽不经聊解颐。 月与太阳...
  • 古诗《送李侍御入茅山采药》 - - 张南史 - - 苦县家风在,茅山道录传。聊听骢马使,却就紫阳仙。 江海生岐路,云霞入洞天。莫令千岁鹤,飞到草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