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袁华的诗 > 小柳词·半臂芦花白原文及翻译赏析

小柳词·半臂芦花白

朝代:明代诗人:袁华时间:2023-04-06
半臂芦花白,中单杏子红。
恼公何限思,春水画桥东。

诗人袁华资料

小柳词·半臂芦花白作者袁华

介绍: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 查看详情>>

袁华古诗词作品: 《仙山楼观图·万山起伏如波浪》 《送钱虚白鍊师还茅山》 《河之水·河之水》 《寄逸閒叟·义天求法地》 《题茅泽民临董北苑夏山图》 《西湖竹枝词·侬家少长住西泠》 《张溪云耕读图》 《陪陈彦博编脩游永寿寺》 《秋夜怀友·玉露洗空碧》 《溪山读书图·溪山读书处

小柳词·半臂芦花白原文及翻译赏析

小柳词·半臂芦花白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村中奉寄文澜七兄并呈青州何君四十字》 - - 黎简 - - 草绿三春暮,花残二妙归。兰须晴日晒,夜逐冻波飞。愁坐还逢雨,东风月掩扉。动拟书使至,时展病妻帏。
  • 古诗《送蒋道林诸君登钓台依石翁师韵》 - - 湛若水 - - 腊去春来年复年,江春钓石也成穿。急流勇退谁堪麈,似我前身亦姓钱。
  • 古诗《宛丘二咏·旱湖堤上柳空多》 - - 苏辙 - - 旱湖堤上柳空多,倚岸轻舟奈汝何。秋雨连渠添积润,春风吹冻忽生波。虫鱼便尔来无数,凫雁犹疑未肯过。持诧钱塘应笑我,坳中浮芥两幺么。
  • 古诗《杨梅·每勤蕨叶护筠笼》 - - 苏泂 - - 每勤蕨叶护筠笼,独自还丹表里红。留与越人共夏祭,莫教恶雨打成空。
  • 古诗《次韵寿王一如先生七十》 - - 王灿如 - - 痼癖烟霞浩荡春,神仙风格玉精神。诗赓芹泮千篇富,采舞莱衣一色新。郢曲登楼摛藻思,辋川拓宅寄吟身。年来化雨沾濡遍,桃李公门壮志伸。
  • 古诗《刘员外家宸翰楼》 - - 李攀龙 - - 君家司寇此楼居,奕叶承恩片帖馀。帝自经筵传翰墨,人从册府见图书。烟云绕槛生春色,牛斗开函散楚墟。弦诵只今诸弟满,韦贤相业好谁如。
  • 古诗《宗门三印·印泥印空印水》 - - 释重显 - - 印泥印空印水,匝地寒涛竞起。其中无限麟龙,几处争求出嘴。
  • 古诗《夏夜见萤初飞》 - - 陈忠平 - - 时炎多事懒,何以释烦忧。小雨试销夏,新萤预演秋。争趋沈月夜,来照读书楼。草腐岂无用,孤华斯一浮。
  • 古诗《将赴魏村山居寄社友乔百一》 - - 魏裔介 - - 僻性从来厌世哗,幽居当问武陵花。全收明月为吾党,未许青山独谢家。种菊也须并植柳,酿泉更欲解烹茶。故人自有天随子,好待霜林看落霞。
  • 古诗《依韵和蒋津雪中见寄》 - - 陆佃 - - 蓬莱宫阙锁崔嵬,书史频看祇乱堆。华盖稍瞻天北极,紫云曾识道东来。功名方与英豪共,怀抱仍逢故旧开。造物为君如有意,一番风雪洗浮埃。
  • 古诗《西螺柑·经冬万树实盈枝》 - - 吕敦礼 - - 经冬万树实盈枝,品比温台远胜之。藏待来年春二月,携同斗酒听黄鹂。
  • 古诗《止斋吟·知止於至善》 - - 金朋说 - - 知止於至善,修身止和诚。五伦止此定,明德日新民。
  • 古诗《踏沙行·绿径穿花》 - - 晏几道 - - 绿径穿花,红楼压水,寻芳误到蓬莱地。玉颜人是蕊珠仙,相逢展尽双蛾翠。 梦草闲眠,流觞浅醉,一春总见瀛洲事。别来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
  • 古诗《古断肠曲·玉纎无力怯梳头》 - - 周端臣 - - 玉纎无力怯梳头,镜裹容颜见自羞。 一阵落红帘外雨,十分春是十分愁。
  • 古诗《送郑严州·父老迎使君》 - - 陈鉴之 - - 父老迎使君,舟楫桐江波。 那知使君心,一片烟雨蓑。 杖藜对客星,清风双嵯峨。 沙鸥公故人,应为小婆娑。
  • 古诗《病中·软熟羞盘馔》 - - 陈师道 - - 软熟羞盘馔,芳辛实枕帏。 候晴先晒席,占湿预烘衣。 易粟鸡皮皱,难培鹤骨肥。 头颅虽若此,虚白日生辉。
  • 古诗《皇帝阁·官家阅武向茅篱》 - - 周必大 - - 官家阅武向茅篱,供帐都亭看凯还。 凤辇过门亲献寿,春风先已满人间。
  • 古诗《赠提刑贾司门青》 - - 苏辙 - - 前年乘舟护南河,宛丘官舍酣且歌。 去年持节忧犴狱,驱车道路日不足。 今年春风尘土黄,远赴三州议繇役。 天子忧民法令新,整齐百事无闲人。 苗耘发栉何时已,回首昔游如梦寐。 区区学舍曾未知,春晚日长唯有睡。 才智有余安得闲,疏慵顾我自当然。 喜君未忘太平事,独称赦书旌孝子。...
  • 古诗《清江引·秋怀》 - - 张可久 - -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 古诗《题南峰褚道士》 - - 于鹄 - - 得道南山久,曾教四皓棋。闭门医病鹤,倒箧养神龟。 松际风长在,泉中草不衰。谁知茅屋里,有路向峨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