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代诗人 > 杨景贤的诗 > 逍遥乐·与诸天相见原文及翻译赏析

逍遥乐·与诸天相见

朝代:元代诗人:杨景贤时间:2023-04-08
与诸天相见。
有狮座鸾舆。
凤车象辇。
金灿烂五色霞鲜。
檐卜幽花落满前。
拥幢幡云雾相连。
有衔花的斑鹿。
立树的玄鹤。
献果的白猿。

诗人杨景贤资料

逍遥乐·与诸天相见作者杨景贤

杨景贤,名暹,后改名讷,字景贤,一字景言。生卒年不详。然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云"与余交五十年",永乐初尚得宠于朱明,可知杨氏乃元末明初戏曲家。杨氏本为蒙古人,祖上已移居浙江..... 查看详情>>

杨景贤古诗词作品: 《天下乐·我却甚富住深山有远亲》 《调笑令·来到这洞边》 《么·便遣》 《逍遥乐·与诸天相见》 《煞尾·你不肯顶簪冠披鹤氅閒遥遥》 《么·空着我望断云山恨不消》 《青哥儿·若如此呵然后那家乡家乡得到》 《尾·此去西天路过半》 《么·为鼠常留饭》 《金盏儿·才吟罢送行诗

逍遥乐·与诸天相见原文及翻译赏析

逍遥乐·与诸天相见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郊庙歌辞·第七迎武舞》 - - 不详 - - 赫赫玄功被穹壤,皇皇至德洽生灵。开基拨乱妖氛廓,佐命宣威海内清。
  • 古诗《忆馀杭·春波烟雨》 - - 吴镇 - - 一掌春波,矗矗鹾帆闹如市,昔年烟雨最高楼。几度暮云收。三贤古迹通岐路。窣堵玲珑插濠罟。荷花袅袅间菰蒲。依约小西湖。
  • 古诗《杨忠庵饮余西湖用乐天晚归韵》 - - 李延大 - - 烟中孤屿小,柳外数星稀。人向六桥过,僧从三竺归。湖波月照席,竹杏风吹衣。深夜暑还在,不嫌山雨霏。
  • 古诗《宗学寓宿贻谢任宿》 - - 吕颐浩 - - 煌煌文德门,绛殿高巍巍。朔望奉朝谒,自觉身光辉。吾家济水南,旧隐掩双扉。三径虽就荒,松菊犹依依。归欤怀魏阙,倦宦念东归。游子行未已,江湖雁南飞。去就两无策,踌躇送残晖。...
  • 古诗《杂兴·窗外箫声隐隐来》 - - 周驰 - - 窗外箫声隐隐来,千年空苑碧桃开。相逢正好谈风月,不惜春衣卧绿苔。
  • 古诗《第七孙生戏作洗儿诗》 - - 查慎行 - - 家门为祖难辞老,人世生男不厌多。祝汝长成无别法,小名端合唤僧哥。
  • 古诗《次韵王彦声题梅氏草堂》 - - 李弥逊 - - 丘壑胸中自广居,数椽茅屋小蜗庐。门罗莫谩惊乌鹊,户外曾来长者车。
  • 古诗《还乡吟·布谷三月声》 - - 袁嘉谷 - - 布谷三月声,催我事南亩。路人南坛前,又转西寺后。秧针细以绿,好风吹欲绉。分秧水深浅,耘草堤左右。农妇功何捷,纤纤勤素手。有如画棋局,经纬不一苟。天高雷怒鸣,雨脚压笠首。安得幻雨师,腥膻涤九有。...
  • 古诗《戊申除夕入彭水采楠木宿神祠侧作》 - - 于成龙 - - 驱驰王事入彭川,旅舍神宫辞旧年。七载罗阳梅弄影,三冬蜀道柳含烟。石龟气负星文粲,林鸟声催草木鲜。忽忆家乡思对镜,明晨霜鬓独凄然。
  • 古诗《西来洞天·可是胸中负怪奇》 - - 胡仲弓 - - 可是胸中负怪奇,一丘一壑尽逶迤。自从猿向西方去,鹫竺飞来未可知。
  • 古诗《苦雨中作·云阵穷天雨足低》 - - 宋祁 - - 云阵穷天雨足低,阴霞不照露盘西。城高已蔽觚棱凤,水浊先愁独漉泥。战蚁争封缘暗穴,怒蛙邀轼沸空蹊。斋窗病枕迷昏晏,只有喈喈托曙鸡。
  • 古诗《蜡梅二绝黄鲁直云王都尉有之邀同赋》 - - 孔武仲 - - 蜡梅直何如,但闻郑家说。淡日明晨霜,凉酥点春雪。
  • 古诗《绝句·金翁本是东家子》 - - 张伯端 - - 金翁本是东家子,送向西邻寄体生。认得唤来归舍养,配将姹女作亲情。
  • 古诗《菩萨蛮·青阳道中》 - - 韩元吉 - - 春残日日风和雨。烟江目断春无处。山路有黄鹂。背人相唤飞。解鞍宿酒醒。敧枕残香冷。梦想小亭东。蔷薇何似红。
  • 古诗《陪胡中丞泛湖》 - - 方干 - - 仙舟仙乐醉行春,上界稀逢下界人。绮绣峰前闻野鹤,旌旗影里见游鳞。澄潭彻底齐心镜,杂树含芳让锦茵。凡许从容谁不幸,就中光显是州民。
  • 古诗《双石·双石唐馀物》 - - 韩琦 - - 双石唐馀物,来兹孰记年。嵌空危砌下,怪丑好花前。名氏坳犹刻,藤萝穴任穿。最宜秋后看,班驳藓痕圆。
  • 古诗《故成纪李季侔挽词》 - - 邹浩 - - 命也端难诘,时乎竟莫来。门庭方白昼,冠带掩黄埃。万卷虚料理,千金废剸裁。遵承子将显,犹得慰泉台。
  • 古诗《南游绝句·千载钟山蒋子文》 - - 黄浚 - - 千载钟山蒋子文,近来姓字有平分。蒋陵却是孙郎冢,莫道英雄只使君。
  • 古诗《送张舍人从军》 - - 汪元量 - - 大笑出门去,谁能笔砚囚。 十年浑不调,万里欲先侯。 衰尔吾将老,飞扬子未休。 他年身退遁,肯伴赤松游。
  • 古诗《酬阎员外陟》 - - 韦应物 - - 寒夜阻良觌,丛竹想幽居。虎符予已误,金丹子何如。 宴集观农暇,笙歌听讼余。虽蒙一言教,自愧道情疏。